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谢新 《传承》2010,(21):106-107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矛盾层出不穷,群众上访更频繁,形式更"新颖"。面对群众上访的严峻形势,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坦诚地去面对,在"息访"上采取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致使在面对群众上访时,地方政府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因此,政府想要有效地消解群众上访,就必须在群众上访的原因上进行探究,从源头上反思自身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矛盾层出不穷,群众上访更频繁,形式更"新颖".面对群众上访的严峻形势,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坦诚地去面对,在"息访"上采取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致使在面对群众上访时,地方政府处于一种很被动的状态.因此,政府想要有效地消解群众上访,就必须在群众上访的原因上进行探究,从源头上反思自身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上访,是令很多地方政府头疼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为防民之口,恶意阻塞上访通道,对群众的正常诉求予以压制,视上访户为"刁民"。然而在江西进贤县,你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以县委书记领头的县级、乡镇级领导班子在工作最繁忙的周一热情接待来访的群众,耐心地聆听他们表达困惑和诉求,或当面解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越级上访的问题之所以呈愈演愈烈之势,根源在于一些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本该在基层解决的问题没有依法得到解决,久而久之导致矛盾不断累积发酵,进而形成"越级上访——地方政府接回——再越级上访"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提出,要建立健全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在得到地方政府支持的同时,也有一些质疑之声:这会不会给地方政府增加了“收拾”上访群众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群体上访政府机关事件已成为威胁政府机关安全的重要因素。群体上访政府机关事件呈现一些新动向,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群体上访政府机关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即加强监测机制、预测预报机制、预控机制等建设。  相似文献   

7.
上访钉子户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德文 《人民论坛》2013,(22):23-24
上访钉子户的形成,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上访钉子户的诉求大致有三类:获取经济利益、恢复名誉、"出气"钉子户要挟基层政府的寻利之举上访钉子户的形成上访钉子户的形成既是基层治理弱化的结果,也是信访体制形塑的结果,假设基层治理比较有力,大部分的基层矛盾、纠纷就不至于涌入信访轨道,假设现行的信访体制无法提供纠纷解决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对信访制度的研究,源于2009年。当时我正在撰写博士论文。在对一些因税费问题进行维权的农民进行调查时,我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有过上访的经历,并将上访作为主要的抗争武器。而正是由于上访,他们遭到了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打击和迫害。这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在主流的理论著作中,上访是"党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1月24日与来京信访的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称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强调拆迁活动一定要依法进行,农村土地征用必须保障农民利益。新华社报道说:"这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镜头里,总理眉头紧锁;接访室里,访民与总理面对面。无疑,这个"首次"会让访民倍感温暖,也会让人对解开信访难题信心倍增。有评论说:总理"接访"为各级政府做表率。地方官员该如何学习总理这个表率,温总理的接访传  相似文献   

10.
《协商论坛》2013,(4):64
据报道,河南登封市君召乡多位村民因工作条件恶劣得了尘肺病。因得不到企业赔偿,这些病人不断上访、维权。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之后,2009年起,乡政府陆续与十几名尘肺病人签了"买断索赔权"协议:病人将索赔权"转让"给政府,政府赔偿4万-5万元,病人不许再上访、起诉,如果违约不但交还赔偿款,还要倒赔2万元。官方称买断尘肺病人索赔权,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基层维稳的不得已之举。  相似文献   

11.
区域公共问题是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区域性公共问题的凸显迫切需要地方政府以相互联系与合作的新思维取代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打破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而引发的"碎片化治理"现象,建立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为目标取向的协合治理体系。就目前来看,虽然中国地方政府间合作已经有所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协合治理提倡通过引入一系列理念、机制和制度安排促使地方政府之间在区域公共问题上出现一种"治理互赖"结构,从而促进各地方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协同与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对地方政府创新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考察。本文以基层公推直选实践为例,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试图分析政治合法性的内在要素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治合法性所涵盖的正当性、合法律性、认同度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四个层面对增进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解决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方盛举 《思想战线》2005,31(5):34-38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是指以自治权为核心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体系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政府活力和政府能力不断提升的持续改善的过程。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既是民族自治地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要求。为保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的正确方向,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活动已经正式启动,开始接受省级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群团组织等)的创新项目申报。地方各级政府在政治改革、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创新都可以申请,尤其鼓励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创新项目参与申请。  相似文献   

15.
张君君  顾凡 《前沿》2010,(19):174-176
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流程再造已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建设的重要途径。无缝隙政府理论的注入为地方政府流程再造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途径。文章在对无缝隙政府理论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行地方政府政务流程再造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上访是宪法上规定的一项公民权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项权利却不时被地方政府予以限制。上访权作为一项国家不得限制或克减的公民权利,立法机关只能通过立法对公民上访权利具体化,给予公民这项权利一个制度上的保障,但不得对这项权利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必须首先明确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相对于中央政府"调控——服务型"的职能定位而言,地方政府职能的服务性更加突出,因此服务型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应是"公共服务型"。具体体现为:服务型地方政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市场运行的监管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资源环境的保护者、社会公平的保障者和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8.
网上联合审批是地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探索流程再造、实现一站式审批的重要项目;然而,网上公共服务面临的"碎片化"问题是我国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困境,也是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能力面临的棘手问题。作为回应政府治理"碎片化"问题而诞生的"整体政府"理论为我国网上联审提供了突破性思路。今后,在将相关部门整合在一个办事大厅采用电子办公的基础上,需要加强"网络"和"审批"的整合,对于文化以及社会力量的整合,方能使电子政务真正实现以服务公民为宗旨。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依据《立法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及其地方政府实践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在政府和自然的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府际关系等诸多方面预示着地方政府宏观政治生态的变化。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际上可以把地方政府划分为增长型政府和发展型政府。地方政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发展型政府为导向并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对其职能进行科学的调整,以使政府有能力正确地履行其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