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戈尔曾经写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生的境界,也是死的境界,只有真正尊重生命,才能正确地把握。生的快乐与死的安详,是人类对于生命的理想追求。"安乐死"这一社会问题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然而安乐死毕竟是一个涉及到医学、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从它一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本文对安乐死的实质、安乐死的立法理由及立法步聚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安乐死在我国早日立法。  相似文献   

2.
张学浪  戎向东 《唯实》2010,(8):88-92
安乐死自产生之日起,其合理性与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而争议的焦点也已超越了生死本身,涉及人性、人道、人生价值等诸多方面。细究宗教界的生死观,安乐死已失去理论支撑,陷入一定的伦理困境,并由此引发出公众对生与死、顺境与逆境、有限与无限三对关系的反思。当然,随着这三对关系的渐趋明朗化,公众将会认清安乐死的真实面目,走出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3.
契约伦理是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相伴而生的,蕴含着尊重和保障人的生命、自由和平等,追求制度正义和社会良序化的伦理精神,罗尔斯的《正义论》完成了契约伦理从道德规范向伦理制度的现代性转向,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弱势群体伦理关怀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同情弱者的苦难处境、肯定弱者的物质需要、尊重弱者的生命和尊严。这一文化传统,为解决当代中国的弱势群体问题提供了伦理文化支持。但由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具有道义论和工具论的双重特质,所以必须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其传承原则,首先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进行,二是要在把握其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其传承路径则既要进行制度建设,也要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5.
一、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安乐死的英文书写为euthanasia ,源自于古希腊的euthanlos(“有尊严的死”)一词 ,培根在其著作《学问之深化》(AdvancementOfLearn ing)中首次使用euthanasia ,指为消除某人所经历的痛苦而以各种适当的方式导致的死亡 ,以使该人在其生命终结时能够带有尊严。[1]时至今日 ,安乐死的概念已被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一般认为安乐死是指具有相关资格的医生应患者的申请对无救治希望的正遭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的濒于死亡的患者实施无痛苦的死亡。由于安乐死是一个涉及到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复杂问…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关于科技伦理的"五论"是在世界新兴科技领域面临伦理失范的风险挑战、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等现实基础下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任务论、目的论、道路论、制度论、法律论等五个方面,指明了科技伦理发展的价值导向、实践路径。习近平关于科技伦理的"五论"为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注入新鲜血液,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为科学规范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陈灿军 《世纪桥》2008,(10):103-105
生命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优化其中价值观、人生观及法律基础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命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生命伦理教育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位一体"的生命伦理教育教学模式;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优化其中价值观、人生观及法律基础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理性和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因此以义务论和功利论为代表的规范伦理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和合理的道德规范模式,以德性来调节社会关系的德性伦理要在市场经济建构面临着很大困境,除了面临失去过去理想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并不局限于家族伦理之孝,还包括生命意识和为仁之本两重意蕴。生命意识是孝道思想的本质,解决了古代个体生命对生命本源的追问;家庭伦理是孝道思想的外化,以社会规范的形式规约着家庭中的基本关系;为仁之本则是孝道思想社会空间价值的延展,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古代社会,先秦儒家孝道正是在生命意识、家族伦理和为仁之本三重意蕴中得以传承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11.
再论安乐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安乐死的发展进程安乐死是英文单词Euthanasia的中译,Euthanasia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美好的死亡、快乐的死亡、无痛苦的死亡。日本学者将Euthanasia翻译为"安乐死",这一译称为中国学者所接受。根据《辞海》的解释,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安乐死,它是指身患不治之症且死期迫在眼前的重症患者,由  相似文献   

12.
《西铭》是张载撰写的一篇著名短论,被当时学者所推重,甚至取得了儒门经典的地位。本文以《西铭》前三句为中心,力图全面诠解《西铭》的论旨纲要、义理内涵和思路结构。《西铭》论旨是:基于宇宙根源的仁、孝伦理原则和伦理义务。这涉及宇宙间多个层次、多重维度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人与做为宇宙根源的"乾坤"大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西铭》的主要义理内涵包括:以"乾坤"大父母为表征的宇宙根源论,以"仁孝"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论,以"仁人孝子"、"事天诚身"为担当的伦理义务论和伦理责任论。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同志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伦理思想。"诚恳老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核心价值理念、政治伦理主体修养论、政治伦理的整体利益观、鲜明的政治伦理品格、新型的国际政治交往伦理等构成了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周恩来政治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丰富和充实了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建设的宝贵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14.
韩秋红  邢立军 《唯实》2003,4(8):6-10
面对"非典"疫情,作为"思考者"的哲学工作者应把生态伦理纳入伦理观念体系,实现伦理观念的概念跃迁;拓展功利化的价值视野,塑造符合价值本真含义的价值观念体系;更新传统的发展思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树立富于超越意识的生命意识和富于生命意识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转型,客观上导致了个体道德价值内在困境,用"困惑"来言说规范伦理学的现代情境已经成为某种言语习惯。无论在逻辑意义上还是在历史意义上",后果论"和"义务论"都是规范伦理学理论形态中两条重要路线。然而现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人性、个体与类、价值追求的再发现与不断的道德选择过程,因而"后果论"和"义务论"这两种互补性复合伦理制度在当代伦理发展中也逐步显示出其价值困惑。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死亡还能安乐,那何乐而不为呢。然而细细品味起来,事情恐怕并非如此。我们认为安乐死名似甘草、实为砒霜。安乐死之旅,陷阱颇多,不可贸然行之。  相似文献   

17.
面对“非典”疫情 ,作为“思考者”的哲学工作者应把生态伦理纳入伦理观念体系 ,实现伦理观念的概念跃迁 ;拓展功利化的价值视野 ,塑造符合价值本真含义的价值观念体系 ;更新传统的发展思路 ,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 ;树立富于超越意识的生命意识和富于生命意识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8.
韩秋红  邢立军 《唯实》2003,(9):6-10
面对“非典“疫情,作为“思考者“的哲学工作者应把生态伦理纳入伦理观念体系,实现伦理观念的概念跃迁;拓展功利化的价值视野,塑造符合价值本真含义的价值观念体系;更新传统的发展思路,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途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观;树立富于超越意识的生命意识和富于生命意识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关于技术领域中伦理问题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过程与伦理价值选择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技术的价值评价依赖于人们对价值理性的自觉,而价值理性的自觉需要技术来引导。文章从生态伦理的内在价值、生命伦理的价值重新定位、网络伦理的社会价值评价、工程技术伦理价值在内统一性等多层面,分析技术领域的伦理问题。从技术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技术领域中伦理问题对社会伦理秩序的影响,对推动技术伦理学的发展和人类道德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叙事伦理学通过讲述个人经历的生命故事提出关于生命感觉的问题,营构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现代叙事伦理可分为两种类型: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叙事伦理克服了道德教育中"生活"与"观念"的间距,为个体道德能力的培植找到了现实土壤。它通过构建主体间性关系,形成了陪伴的伦理,从而增强了道德教育的可接受性。叙事伦理所蕴涵的实践理性,有利于提升个体道德实践能力;叙事伦理所营造的道德情境与氛围,有利于提升个体的道德移情与道德同情能力;叙事伦理倡导教化而非规训,起到了隐性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提升个体的道德自我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