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中庸》作为阐述儒家本体论、道德论与方法论的哲学著作,历代学者对其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解读。本文结合孔子的中庸思想对《中庸》的若干问题加以探析,试析“性”、“道”、“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中和”是中庸的价值取向,《中庸》以“合外内之道”作为论述中庸之道的思想内核,“诚”是《中庸》的中心观念,时中是中庸的方法论之核心。  相似文献   

2.
圣人之治(或圣王之治)是儒家的理想政治。《中庸》认为,圣人必须修己治人,必须使这种修治活动即人道合乎天道;人道做到中和,就合乎天道;诚者自然合乎天道,诚之者通过学习与修养也可转化为诚者。儒家的圣人之治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治。现实中,修己成为圣人并不容易;而即使修己者成为圣人,也缺乏相应的制度使之成为治人者。因此,儒家圣人观作为一种人生修养学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则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先秦儒家伦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先秦儒家所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孔子把“信”列为与“仁、义、礼、智”并列的五常之一;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中庸》主张“诚为贵”。诚信是天地间的一种必然法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基本的交际之道。真实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传媒的生命线,但是“客里空”作为新闻界的一种不实作风一直阴魂不散,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给新闻从业人员提供的一个重要启示就在于,无论何时都要坚持新闻真实性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万俊人在《政治如何进入哲学》(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对现代政治生活公共性的单向理解和现代哲学自身的“科学认知主义诉求”,导致政治游离哲学,进而造成现代政治哲学的深刻危机。政治与哲学分离的实质是政治与道德的分离。然而,政治本身的正当合法性证成,不仅需要技术合理性的支撑,而且需要目的性价值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庸是儒家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有合理因素,这主要包括"尚中"即中正不偏的思想和"尚和"即寻求事物和谐统一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培养中庸的思维品质.运用中庸艺术处理问题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发掘古代政治道德的资源尹彦今天的政治道德建设,需要挖掘与借鉴中国古代政治道德的有益经验。而这种挖掘与借鉴,有三点是不可忽视的。一、不要忽视原始道家的政治道德有人说:“讲哲学推道家,讲伦理道德当推儒家。”不可否认,孔孟的伦理道德含有政治道德,如孔子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治文化这一政治学概念框架下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提供了一个新的审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的视角 ,发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权威主义和等级制 ,道德和人格主义 ,均平、中庸观念和明哲保身意识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作为一个与地域型、依附型、封闭型和目的型政治文化相对应的政治传承系统 ,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社会和政治运行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语》和《中庸》都有丰富的圣人观内容,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讲究修己治人、内圣外王,不同点主要在内圣方面:《论语》提出内圣的一些德能标准,但没有说明这些标准的哲学依据,《中庸》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和、诚等概念,以及人道合乎天道的思想,推进了儒学的哲学化。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一生酷爱哲学又热爱祖国,他力图使哲学与政治结合起来,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他心目中的哲学与政治是怎样的,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对我国当前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其政治哲学思想加以初步地探讨。一、寻求正义,为现实政治指明方向。正义的理念是贯穿柏拉图《理想国》全书的主题,因为在他看来理想的国家必须是合乎正义的,所以对理想国家的探讨与对正义的寻求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什么是正义呢?从《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关于正义的讨论中,我们惊异地发现柏拉图的正…  相似文献   

10.
政治合理性是指一般性政治行动要以某种普适的道德伦理规范为正当性理由,政治共同体以某种普世的善业观为实践性依据。其内涵既包含政治批判合理性,也包含政治实践合理性。沿着这一思想逻辑,对在价值多元条件下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这一困扰当代政治哲学的难题可以给出我们的回答。但必须看到,政治合理性承认有范围相当广泛的多重的社会变化机制和多样的文化内容,由此决定了政治实践合理性的限度。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事实状态,政治普遍主义只能是蕴含有社会价值多样性的政治合理性,关键的问题在于探求社会多元与普世道德的平衡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治合理性是指一般性政治行动要以某种普适的道德伦理规范为正当性理由,政治共同体以某种普世的善业观为实践性依据。其内涵既包含政治批判合理性,也包含政治实践合理性。沿着这一思想逻辑,对“在价值多元条件下普遍主义政治何以可能”这一困扰当代政治哲学的难题可以给出我们的回答。但必须看到,政治合理性承认有范围相当广泛的多重的社会变化机制和多样的文化内容,由此决定了政治实践合理性的限度。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事实状态,政治普遍主义只能是蕴含有社会价值多样性的政治合理性,关键的问题在于探求社会多元与普世道德的平衡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其中所阐述的中庸之道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曾多次盛赞中庸之德,但同时也提出实行中庸之道是非常困难的。中庸之难,难在不易"知"、不易"行"、不易"守"。  相似文献   

13.
政治的民主、科学、法制、道德、诚信等"五大要素"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高度重视研究和实践这五大要素,才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才能在政治上忠实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模式与世界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模式与世界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的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入会议有关材料和入编论文共46篇,它是我们进一步研究中国政治模式问题的重要文集。  相似文献   

15.
"政治效果"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效果"具有独立性价值,其源于法律与政治关系的传统法学理论,是法本质的内在要求,并服务于政治文明,脱胎于"社会效果",成为进行个案利益衡量并影响法官心证的新增因素."政治效果"论与法的价值理论在终极关怀上具有一致性.法的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与政治统治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与政权建设的需求是吻合的.正是这种同质性,法的运行才完全没有必要也无法排斥政治因素,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政治效果"的尊重也必然就是对法律信仰的坚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天体物理学与技术哲学概念的"奇点",亦是政治哲学的核心研究对象。黑洞性奇点,构成了政治的本体论境况;而话语构型,则构成各种政制的日常状态。话语与奇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往复运动,使政治哲学得以诞生并演化、形成各种纷呈迭起的路向。为了"体面地遮蔽住"共同体根部的黑洞性奇点,各种绝对主义与非绝对主义的应治方案,在政治哲学史上纵横迭出,互相争胜。从奇点这个政治哲学最黑暗的地点出发,我们能够考察到古典以及现代的多种政治智慧及其困境。实际上,整个政治哲学,就是用各种话语构型来填补到奇点上的反复努力。  相似文献   

17.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儒家道德价值实现方式的基本内容,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忠恕之道"的前提是"情",这是从人之本性"善"为出发点的。基于"忠恕之道"的实现途径"诚"—"诚者物之终始"、"诚者天之道也",最后揭示出"忠恕之道"的实现"仁"。这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更是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传统政治哲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政治哲学是以君本为主导的君本、民本双主体统一的政治文明模式。君本是中华传统政治哲学的主流。中庸思想是这种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相似文献   

19.
社群主义主张“善优先于权利”的政治伦理观。社群本位是哲学基础,善优先于权利是核心表达,公益政治学”是具体主张。它试图把对自由、正义等的理解纳入社群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德性的语境中把握。但是,社群主义并未真正突破西方的自由传统,它本身存在的矛盾和缺陷以及导致的道德相对主义倾向也使社群主义无法摆脱道德评价上的缺失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如果论及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我们应首先注重儒家伦理中所蕴含的人类共生主义的道德理想.所谓共生主义.就是谋求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在世纪之交.在回首世纪人类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人类发展的前景的时候,我们最需要提出和最应该珍视的是儒家人类共生主义道德理想中的群体主义、和平主义、仁爱主义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