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归宿上的融通性,精神实质上的亲和性,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对中国统文化的精髓娴熟于心,又因为生活于人民之中,对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又非常熟悉,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元素的继承和弘扬,对民间文化合理成分的吸收融合,形成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路径,推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经验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了新阶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共有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二者“相结合”的客观性、真理性与合理性。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二者“相结合”的理念经历了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总结民族传统文化的“孕育期”“批判继承期”“挫折调试期”“吸收借鉴期”和“转化创新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价值规范和精神力量。要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并运用于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视野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为什么结合”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困境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因此,二者相结合也就是必需的。在“能不能结合”方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相互融通和内在契合之处,为二者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在中国共产党100余年的奋斗实践中,“第二个结合”结出的硕果实证了二者是能够结合的。在“把什么结合”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在“基本”,强调普遍的根本的指导意义;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优秀”,强调跨越时空的积极向上的当代价值。在“结合成什么”方面,“第二个结合”,就是不断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进文化;就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怎么样结合”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契合性,能够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走向辩证融合。从内容维度切入,二者在社会理想、价值导向、内在特质等方面存在诸多的契合性,因此二者有结合的可能性。以现实维度观之,二者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服务于中国实践的需要。从实践维度出发,新时代要在“固本培元”“和而不同”“古为今用”“扎根人民”中主动探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新时代继续推动理论创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坚实的支撑力量和深厚的软实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学习思想精髓,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价值旨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存在着深刻的现实逻辑、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生俱来的发展性特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品格为二者结合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二者在思想上的高度契合又决定了结合的必然性。促进二者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更有助于破解世界难题,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在新时代,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更新二者结合的时代形式、创新思想的现代化结合方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纷繁复杂的众多理论体系和文化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其独具的科学性煜煜生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绵延不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时代要求,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实现两者结合,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入手探索其契合条件,进而在理想社会、以民为本、辩证思维方面探寻其契合表征,同时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助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历史飞跃。以新的理论内涵、新的时代特质、新的民族形态、新的实现路径、新的话语表达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历史底蕴、悠久的文化基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文化学领域,有两个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前境况下,传统文化的更新和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这两股文化潮流,必然会有交叉与重叠,二者的关系应是相互关联、彼此依赖而又是可以融合共生的。  相似文献   

12.
汝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富盛名的瓷器品种之一,近年来汝瓷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仍存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汝瓷产业结构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研,提出了发挥管理与协会引导作用、完善汝瓷全产业链、完备汝瓷人才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地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积淀的治理价值。囿于国家对治理价值系统性、目标性和引领性的期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表现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道德治理,实现公民个人全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价值,既要继承和信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还要重视治理干部和人才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对立起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否定。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由此真正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铸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形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补融合既是百年中国的历史选择,也是两者在价值等层面具有深层的契合性,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的结果。面对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时代赋予了两者新内涵,特别是在“国学热”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更应理性地审视两者融合的历史脉络,不简单或随意地比附,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关系,人既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又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是群众史观、普遍联系思想和永恒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7.
方伟 《理论前沿》2005,(11):17-19
结合当前社会总发展的现实与实践以及社会发展的必然、必要条件和因素———即在信息化条件下观照、审视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探知传统文化本根在这一条件下的承继与发展,为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应是一个颇为重要、迫切而现实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仁爱、民为邦本、诚实守信、崇尚正义、天人合一、和为贵、求大同的传统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是党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同时,也要使继承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变革。因此,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经验和教训,对正确处理两者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运用其思想观点和创新方法,结合本地实际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贵阳当前应大力弘扬以王阳明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化阳明文化的当代研究,以一圈一廊一文化区为核心传播阳明文化,打造贵州贵阳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