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剧在台湾     
近一二年,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在各个领域迅速展开,高潮迭起,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陆许多一流的京剧团体及名角相继访台,在岛内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京剧热”.大陆京剧艺术家的出色表演,不仅让台湾同胞领略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也为台湾的京剧界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那么,京剧在台湾为何能获得众多的知音?京剧在台湾的过去与现状怎样呢?京剧的传承与发展京剧在台湾也叫“国剧”.台湾光复之后,随着民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4日至11日,天津市京剧表演团队一行32人前往台湾开展京剧交流。艺术团在台湾举办京剧演出、京剧脸谱艺术欣赏、京剧表演艺术欣赏的专题讲座等活动。整齐的演员阵容,精心编排的节目,专业的主持人,让到场的台湾同胞分享了一场京剧盛宴。演出由天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联合会、天津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市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在台湾省叫作“平剧”或“正音”,也尊称为“国剧”。这是祖国大陆最早传入台湾的剧种。 京剧传入台湾,至今已有300多年。早在17世纪前期,即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期间,有位福建南安人叫何斌,他原是跟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到台湾从事开发工作的,后又在台湾当通事(即翻译)。当时何斌曾从祖国大陆聘请京剧戏班,到台湾演出祖国传统的戏剧节目。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17)
正8月11日下午,2020"梅派传承·经典分享"泰台京剧票友线上交流会在泰州市梅兰芳纪念馆举行。以梅派京剧为纽带,来自泰州梅乡京剧票友联谊会的票友与台湾中磊文化交流公司、台湾京昆剧团的近百位票友相聚在线上,交流中华国粹技艺。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梅兰芳一生登台50多年,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入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创作了《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经典名作,使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臻于完美的境界,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艺术。  相似文献   

5.
沐泽 《台声》2008,(7):88-89
说起京剧在台湾,就不能不提及辜氏家族。清康熙初年,辜氏家族从福建泉州迁至台湾,世居彰化县鹿港镇,因而“鹿港辜家”在岛内家喻户晓。而京剧在台湾的百年发展,亦受到辜氏家族的影响最深,可谓紧紧相系。  相似文献   

6.
传承VS改革     
尚道 《台声》2008,(7):91-92
早在100多年前京剧就已流传到台湾。史学家们通常认定京剧流传到岛内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时,为庆祝母寿特从北京邀请京剧班来台表演,因演员口音为京腔,而被岛内乡民称之为“京班”、“正音”。此后从清末至1924年,上海、福州、北京的京班纷纷登岛演出。  相似文献   

7.
一位年过花甲、须发皆白的台湾书法界老者,为架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不辞艰辛、穿梭两岸、贡献绵薄。他,就是近几年来连获台湾第8届、第9届文化杯奖,第25届、第26届文艺书法奖、第29届金鹅奖的台湾著名川籍书法家曾志宏先生。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本来该升台湾戏曲学院大四的陈允雯,却选择了"降级",来到大陆,成为了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的一名大一新生,开启了自己的人生逐梦之旅。作为台湾唯一一所戏曲学校的尖子生,陈允雯本可以在毕业后进入台湾公立剧团工作,拥有一份月入三四万元新台币的稳定收入。但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京剧的酷爱和追求让她放弃了这一切,她选择远离父母,来到北京,开始了追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京剧青衣之路。  相似文献   

9.
台湾曾于5年前播出过祖国大陆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今年8月又有三家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段重播此剧,以致“刘罗锅”名声大噪。而此时北京京剧院演出的京剧《宰相刘罗锅》将赴台湾演出更引起台湾京剧爱好者的兴趣。此行虽然还带去了《赵氏孤儿》等8台传统戏,但“刘罗锅”却是“风光无限”。  相似文献   

10.
“新苗奖第三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落下唯幕,然而上海逸夫舞台的场子里却依然群情高昂、掌声雷动。发起和资助此项“新苗奖”活动的香港科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宇先生,此刻正穿梭般地忙碌在逸夫舞台上:只见他时而为业余组获奖小演员签名;时而同专业组获奖小演员合影;时而又被记者围追堵截。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的张先生坚信:在祖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振兴京剧艺术指日可待、大有可为。“今天的表演很成功,”他额头上满是汗珠,仍兴奋地说:“新苗奖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已举办了三届,真是~届比一届好。一…  相似文献   

11.
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台湾中南部民众对京剧的了解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应台湾传统伦理文化发展协会的邀请,2006年5月18日至24日,北京京剧艺术访问团一行26人赴台湾中南部进行巡回演出。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紧张的转机,我们终于登上了美丽的宝岛——台湾,开始了我们这次台南文化交流之旅。几天来,台湾朋友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台湾民众的敬业精神,台湾的风俗人情,无一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场演出在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义守大学坐落在高雄县观音山东麓,是林义守先生为感怀母恩和回馈乡里于1986年创办的,发展至今,已有理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中国统促会、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2008年北京京剧艺术赴台交流访问团”赴台湾进行交流演出活动。在旅港福建商会理事长卢文端先生、香港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主席陈守仁先生及香港有关人士和台湾有关团体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访问团在台交流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访问团在台期间,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和服务,精湛的京剧艺术表演,更是得到台湾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台声》2002,(10):45-45
由上海市台联等单位发起的“海峡情深”两岸京剧名家名票联合演出,8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逸夫舞台连演3晚。来自台湾的名票黄惠英、陈宛燕等与北京名家于万增、萧润增,上海京剧院的萧润年、王小砖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同台献演了《玉堂春》、《凤还巢》、《夜探浮山》、《徐策跑城》和《穆桂英挂帅》。黄惠英女士是台湾第一位单独执业的女会计师,1999年被上海仲裁委员会聘为台籍仲裁员,为两岸财经交流做出具体贡献。黄惠英女士从小受家庭熏陶,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近年来得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老师的亲自指导,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14.
A个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全国一联副会Li郭干J[1与大陆著一京剧表演儿术家悔揉玖、地役用等华台现贺黄惠英女上演出成功。台湾京剧名票黄惠英在北京举行专场演出@朱建华  相似文献   

15.
正张继陶简介1981年开始参加台湾岛内外大展并获奖1978年至1991年任私立实践家专应用美术科老师1982年-1993年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陶艺老师1999年台湾第四届陶艺学会理事长2001年至2003年、2006年台湾工艺奖评审委员台文化、新闻、教育等部门曾采用其作品作为台湾形象海报、明信片、日历及陶艺专辑封面等,并发行于世界各地得奖记录:1989年获颁台湾陶业学会——陶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6.
<正>"猛回头,避雨处,风景依然……"4月19日深夜,随着台湾国光剧团头牌青衣、梅葆玖先生的台湾大弟子魏海敏完成《断桥》中那柔肠寸断的西皮散板,上海大剧院的观众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是巧合,也是两岸京剧人心有灵犀。过去一周,就在中国国家京剧院于魁智、李胜素一行在台北连续6天献演《群英会》、《穆桂英挂帅》等7场大戏时,同期台湾知名的国光剧团正在上海首次集中献演京剧创新剧目《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2日,天津京剧院与台北新剧团共同主办的"唱响国粹"津台京剧线上交流活动在津台两地举办。津台两地京剧艺术家利用云端技术同台演唱,演绎两岸梨园情。同台交流京剧艺术京剧作为中国国粹艺术,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本次活动以"唱响国粹——两岸京剧艺术的交流与创新"为主题,邀集两岸名家线上交流。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制作经理刘智龙,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艳、李宏、王嘉庆等共计80余人参加活动。天津京剧院、  相似文献   

18.
春节刚过,2月20-22日,天津中大戏院内热闹非常,海峡两岸数十名家名票联袂上演了3台京剧专场。台湾的黄惠英、陈宛燕、廖椿文与京的于万增、肖润增、李鸣岩、苏、马超等联手演出了《刺王僚》、全《玉堂春》、全部《秦香莲》、《逍津》、《将相和》、《穆桂英挂帅》捧印·挂帅),演出大获成功。此次活动由天津台联天津新闻工作者协会、湾中华财经文化交流协、天津卫视传播艺术中联合主办。领人物黄英是台湾著名京剧票,她在北京已与有关单联合举办了3场“海峡深”京剧名家名票演,获得观众的一致好。黄女士希望通过京剧出,促进两…  相似文献   

19.
独树一帜艺压群芳──记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树芳潇雨一年两度宝岛行1993年4月,王树芳与“京剧名家之后”组团赴台演出。她非梨园世家,在主演中又极年轻。在台湾是举目无亲,行前心中颇有些忐忑。然而她的老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曾复先生对他说...  相似文献   

20.
说起青年台胞黎印华的京剧爱好,在瓷都景德镇不仅家喻户晓,而且他的名字与京剧名票连在一起,早已名声远扬O今年36岁的黎印华,看上去普普通通,一点不像唱戏的。然而“人不可貌相”,他的确会唱戏,并且唱的是国剧——京剧。不知是血缘的关系(黎印华外祖父早年便是台湾的京剧票友),还是受京剧勉力的影响,黎印华上中学时就喜爱上了京剧艺术。相貌平平的黎印华,在舞台上却尽显风采:一身古装,扮相英俊滞洒、神采奕奕。他京剧唱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再看他表演,那一招一式的功架、手势,那一个脚步、一个眼神、一个亮相,学得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