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秋生 《学习导报》2010,(21):32-33
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有一次去修车,一名女工接待了他。那女工长得很漂亮,车也修得很好,这一切都吸引了洛,他便问:“你喜欢看电影吗?”“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答后说:“好了,先生,您可以开走了。”洛却依依不舍:“小姐,你可以陪我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洛依然不死心地问:“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相似文献   

2.
牛仔与议员     
高峰 《廉政瞭望》2010,(16):45-45
一个牛仔正在牧场上放牧,这时一辆崭新的“宝马”轿车疾驶而来。汽车停稳后,驾车人摇下车窗,牛仔注意到他浑身上下都是名牌。他问牛仔:“如果我能准确说出你的牛群里有多少头牛,你能送我一头小牛吗?”  相似文献   

3.
参加工作已有十年之久了,同事常常问我:“小谢,你咋叫‘谢牛’这样一个名字?”多少次,我也记不清了,这个名字犹如磁石一般,吸引昔周围的人们,引起他们的注意。而每当他们问我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继而会滔滔不绝地讲起那段无法从记忆中林掉的往事和我的启蒙教师——郑仁秀。  相似文献   

4.
由“你一个月挣多少工资?”所想到的老木前不久,在山西某县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到该县视察,在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该县县委书记拿出红塔山烟招待胡富国,胡富国问他:"这烟你平时一天抽几盒?""连招待别人带自己抽,也就是两、三盒吧。"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5.
周立 《党员文摘》2008,(9):34-35
2007年9月.我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盖瑞家。盖瑞拥有一个小型农场,只耕作2英亩土地。晚餐时,我们谈起了食物收益的分配结构。他从柜子里拿出一盒早餐用的燕麦片,问我:“你说,这盒燕麦片我们农民能得到多少钱?”他告诉我.这盒美国人最常见的早餐食品.在超市中至少卖3.5美元,而出售燕麦的农民,只能从中得到5美分.也就是1.43%。实际上,伴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迁,消费者在食物上的花费越来越多,农民得到的收入却越来越少。钱被谁赚去了呢?  相似文献   

6.
没有棱角的智慧 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陪朋友去接他不满三周岁的女儿。朋友叫了一辆出租车,十五分钟后才到达目的地。我颇为不解地问:“咱单位附近不止一家幼儿园,你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朋友笑着回答:“你进去看一下就明白啦!”  相似文献   

7.
一个周末的晚上.读高中的儿子回家.与我坐在一起吃板。儿子对我说:“我再也不会向物理老师问问题了。”我诧异地问:“为什么”他满腹委屈地告诉我:“我向物理老师问一道题.你瞧他怎么回答,他不屑一顾地数落我‘这也不会’,说完扭头就走出教室。”我再三为老师辩解:“可能老师还有别的事,或者上课他讲了你没有听。”  相似文献   

8.
见不得人     
佚名 《党员文摘》2009,(3):15-15
县电视台记者到某乡就县里实施的一项政绩工程进行采访,硬拉住农民要他说点好话。农民被记者劝得无奈,只好按记者的话说了一遍。说完后农民问:“播出时能否把我的脸用马赛克蒙起来?”记者奇怪地问:“为什么?”农民说:“电视里不都这样吗?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时就用马赛克把他的脸遮住。现在我违背良心说了这些话,也见不得人呢!”  相似文献   

9.
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有一天深夜,他去实验室检查,发现一个学生还在那里做实验,卢瑟福便问他“你上午干什么了?”他回答说:“做试验”又问:“下午呢?”“做试验。”这时卢瑟福提高了嗓门:“你整天做实验,还有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问题问得真好!它不仅适应于科研,也适应于各行各业,包括政界。由此我有几点想法:一、不要只做不想。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一天到晚显得非常忙,白天办公室里来人排队,晚上家里谈话预约,习惯的看法总认为这样忙于工作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其实并非尽然。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徐悦 《学习导报》2012,(18):60-60
张震将军视察时常喜问保卫干部三个宇:“忙不忙?”著答“忙”,即不悦;若答“不忙”,则喜之。有人不解,问其故,将军曰:“保卫干部若忙,这个部队肯定问题多,不忙,说明问题少。”某日,张震将军视察某连。将军问该连司务长:“一个鸡蛋有多重?”司务长对曰:“一两左右。”又问:“一两有多重?”答:“一两50克。”又问:“最大的鸡蛋多少克?”答:“70克左右。”问:“最小的多少克?”答:“50克左右。”将军喜曰:“这个司务长行,他上街买过菜。”  相似文献   

11.
“绿化”这个词真是很形象。你看,绿化者先要挖树坑,然后植入树苗,培土,浇水,然后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培育:让树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较多的阳光和雨露,适时地修剪树枝,喷洒农药,预防病虫害的侵害,等等。树苗在绿化者的精心培育下,健康地成长起来,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这样成长的树苗越来越多,最终绿荫遍野,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一片新绿!著名作家浩然正是这辛勤的绿化者。他不仅自己坚持“写农民,为农民写”的创作原则,而且又以培养京郊农民文学新人为己任,即他后半生为之呕心沥血的“文学绿化工程”。…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11):20-21
邓小平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工作方法,体现在调查研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问数字”和“爱算账”。 1958年2月2日,邓小平来到四川省隆昌县郊新生高级社调查研究。他一到,楼丰乡党总支书记未全树、新生高级社社长叶邦友便掏出笔记本准备按事先拟好的提纲汇报。邓小平说:“不必了.还是我问到哪里,你们就讲到哪里吧。”他首先了解全乡有多少党员、多少团员,多少个党支部、多少个团支部,多少贫农、多少中农;接着问全乡的粮食亩产量有多少斤,  相似文献   

13.
一次下乡,和一位农民朋友闲聊,他问我一个月工资是多少,我叹了一口气说:“还不到1000,只有900多一点。”他听后,停了一下,若有所思地说:“这是我们种七八亩小麦一年的收入!”我的心猛地一沉,问怎么这样算呢?他回答:“我们种一亩小麦,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也就打个500斤左右,每斤按市场最高价0.6元计算,也就是300元左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打碾等花销,劳动力就不说  相似文献   

14.
李隆汉 《廉政瞭望》2006,(11):23-23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晚年时他把自己的两只眼睛弄瞎了。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要”哲学家平静地回答:“为了看得更清楚!”老人充满玄机的回答令人匪夷所思,但在读过下面四则故事后,也许你会顿觉豁然。  相似文献   

15.
有位创造学家做了这样一次实验,他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点,问在座的高中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粉笔点。”  相似文献   

16.
过去,有一位22岁的年轻人自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尽管他有一个英国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文凭,但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却四处碰壁。为了求职,他从英国北方,一直寻寻觅觅到首都伦敦,最后,他走进了世界著名的《泰晤士报》编辑部。 “请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他十分恭敬地问。对方看了看貌不惊人的他,说:“不要”。他又问:“那需要记者吗?”“也不要”。对方回答说。“那么,排字工、校对呢?”他毫不气馁。“都不要!”对方显然已经不耐烦了。他却微微一笑,从包里掏出一块制作精良的告示牌,交给对方,说:“那你肯定需要这…  相似文献   

17.
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钱的杂志。我算了算,一个月在300—400元。他就说:“那好,以后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他的出租计划是:租客每月交30元钱,另交20元押金,退租的时候退款。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几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三四块钱的价值。要足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泡一泡,分成四五堆,包成粽子,就是十几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洒,有可能是几十元上百元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9.
有一则笑话颇令人深思:某县王县长由于在县里管了好几个要害部门.而且为人也好客,所以每天前去拜会的人络绎不绝。有人问他:“王县长,来看你的人可真多,请问,你究竟有多少朋友?”这位县长回答:“现在还说不上,等我从县长位子上退下后,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0.
跟几个朋友看电视谈话节目,主角是一位被男友打伤的女孩子。主持人问:“为什么这个男人打你不只一次,你还跟他在一起”“因为我觉得他需要我,没有我,他会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