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其实,他内心早知“人走茶凉”,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是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得到那点“快感”。  相似文献   

2.
他是民营企业家,曾创业受挫、两手空空,但不惧困难、敢想敢干,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企业颇具规模,他收获“金杯”、“银杯”。 他是一个村的“党委书记”,管致富门路,也管家长里短;给村里贴钱,也送乡亲“温暖”,一年年乐此不疲。如今,人人“点赞”,他赢得群众“口碑”。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有着近50年的党龄。他从事老干部工作时,被同事们称为“勤快局长”、“贴心局长”;退休后,他奉献在社区,被居民们称为“热心人”、“好心人”;他发明的“红色名片”成为宣传党的政策的金字招牌,白编自唱的“红色歌曲”在机关、学校和社区激荡。  相似文献   

4.
王淦生 《唯实》2006,(1):64-64
大学里学文学理论接触到《艺概》这部煌煌巨著时,才知道刘熙载这个名字。当时只道他是一位“躲进小楼成一统”、穷年猛钻“故纸堆”的穷酸学究,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学者既不“穷酸”更无“学究气”,其正式身份竟是一驰骋政坛多年的“官人”,只不过他在学术上的辉煌几乎完全遮掩了他的政声。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便在今天来看仍不乏“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他是一位有着30年军龄、38年党龄的“老兵”,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的冶炼.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少校军官。在任玛沁县人武部部长的8年时间里,他和官兵同舟共济、协同努力,使人武部成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国防部表彰的“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多次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老高原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6.
离开10年后,谢旭人重新回到了财政部,这一年他60岁。在此前他执掌国家税务总局的4年中,中国年税收收入几乎翻了一番。现在,接过了这份越来越大的家业,他如何扮演“分钱者”和“埋单人”的角色?国内一位著名财税专家说:“接下来,真正考验新部长魄力的是他能否第二次直接参与并指挥中国的又一次重大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错百错     
一天,尤董事长作报告时,念到“高屋建瓴”的“瓴”字时,舌头一下打了结。幸亏他脑子转得快,猜想是个“瓦”音,便接着念了下去。他见台下并没有哄笑声,心里落下块石头。会后,他一是在心里埋怨秘书小马不该用生僻字,差点出洋相;二来又隐隐担心自己是否念错了。他特地把小马喊来,找了个由头,叫他把有“高屋建瓴”这一段念一遍。  相似文献   

8.
刘高平 《共产党人》2004,(17):47-48
邓小平一直很想去井冈山看看 1972年12月22日.邓小平按照惯例.早早地起了床。这一天,他和夫人卓琳要去井冈山参观访问。他对自己能有此行.从内心感到高兴。邓小平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一场灾难使他成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派”,被“炮打”、“火烧”、“罢官”、隔离审查。1969年10月,他又和众多被打倒的老干部一起,被林彪的“一号命令”遣送离京,流放到江西监护劳动。从65岁到68岁,这位曾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老人.走过了他一生中一段艰难辛酸而又悲壮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卫士之歌     
采访李树煜,我们费了不少心思。第一次电话把他从正在研究工作的会议室“拖”出来,他不假思索地以“没什么可写的”一口回绝。第二次电话把他从研究案件的会议室“拉”出来时,他仍以“工作忙,没时间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以“这是省纪委领导安排的”相“要挟”,他才勉强同意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他以情带兵,做温暖兵心的一盆火;以心带兵,做战士的贴心人;以知识带兵,做战士成才的铺路石。他多次荣获“优秀带兵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新时期爱兵模范指导员”和“新时期党的优秀基层干部”等称号。2002年7月,。他光荣当选“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并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如今,走上领导岗位的他,  相似文献   

11.
王道云是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一名主诉检察官、省级优秀公诉人。熟悉他的人都称他“王铁嘴”。他从事检察工作29年,参与和办理了2600多起案件,无一起错案。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2次,2006年当选“感动河南十大检察官”,2007年被评为“全省政法系统执法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贾楠  翁淮南 《党建》2011,(12):43-45
这是一位被村民们称为“最有文化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熟悉这位“王电影”、“王文化”、“王站长”。这是一位最受老百姓尊重的“干部”,热情、随和,透着认真、执拗。七里八乡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张罗,“领导在的地方有他,领导不在的地方也有他”。  相似文献   

13.
狂人邹恒甫     
曾晖 《廉政瞭望》2014,(7):58-60
邹恒甫因坚持举报北大梦桃源餐厅淫乱,“火”了一把,但他一直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把长他33岁的茅于轼称作“学弟”;林毅夫长他10岁,一度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却因进入世行年份晚,而被他了“晚辈”。他还多次与南科大创始人朱清时接触,直言老朱不懂教育,“只有我来,才能一呼百应。”  相似文献   

14.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1,(12):20-22
葛罗米柯是苏联著名的外交家。他任外长达二十七八年之久,有“苏联政坛不倒翁”之称。更有“恶搞者”,把莫里哀名剧《一仆二主》这四个字,改成“一仆六主”,“呈献”给葛翁。因为从事对苏工作的缘故,我有过不少机会解读他,听人讲起他,也曾多次对他进行过零距离观察。  相似文献   

15.
薛峰 《当代党员》2014,(8):30-30
网友“西风烈”想开一间时尚小吃店。“招牌要时尚,要有个性Lo—go。”他琢磨着。想了三天,“西风烈”都没找到好创意。于是,他向朋友求教。“你不如找威客网站帮忙。”“威客?”“就是网站聚集了一批专业服务供应商,针对你的服务需求提供相关服务。”“西风烈”心里一亮。那天夜里,他找到了猪八戒网。点开网站首页,“西风烈”就惊呼出声。  相似文献   

16.
一位在正科职干了18年的局长;一位先后20多次受到国家环保局和省、地政府表彰奖励的平常人;一位敢和社会的、自然的污浊斗争的硬汉子。他就是方山县环保局局长李补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凡事较真;对自己热爱的环保事业,他也大事小事事事较真。被他“较过“真”的人,在背地里就给他起了个绰号:“老较真”。“老较真”确实够较真的。一次,一名机关干部拿着一摞发票找他签字,李补奎接过发票一张一张仔细检查起来。突然,他翻动发票的右手停在半空。他扭过头,盯着这位干部严肃地说:“这11块钱的锁是咋回事?…  相似文献   

17.
宋志坚 《唯实》2013,(4):95-95
一 有一个叫“知道分子”的称谓开始时髦,连不少著名的文化人也跟着这样说。例如,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日前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时就说,“现在有的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因为“别人和他说的事,他全知道。但他缺的是见识”。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8):77-77
我过去吧丈 夫和妻子吵一架之后,妻子打电话给她妈妈。,“他又和我吵架了,我要过去和你一起住,”妈妈回答:“不.他必须为他的过错付出代价。我过去和你一起住。”  相似文献   

19.
阎肃是一位大家。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世人的公认。然而,生活中的阎肃,却非常低调。他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对上不伸手,周围拉紧手,工作有一手”;“做人就要像麦穗,始终低着头”。和阎肃老师相处过的人,都说他平易近人,没见过他“甩派儿”、“摆派儿”。  相似文献   

20.
今天才想起     
《党员文摘》2006,(3):33-33
一位女士到公安局报案:“警官先生,我丈夫失踪了。请你们帮帮我,无论如何要找到他,离开他我真的就没法活了!”“他是什么时候失踪的?”“两周前。”“那您怎么到现在才来报案!”“今天才想起,因为今天是他发工资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