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一波 《共产党人》2006,(17):11-12
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为一个班子的“班长”,不仅需要具备当“班长”的基本素质,而且要学习和掌握当好“班长”的领导艺术,这是发挥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关键,也是在领导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班长”,要善于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梁勇 《世纪桥》2011,(3):68-69
美国的地方政府具有若干特点:处于一个比较扁平的政府体系的最基层;地方政府形式多样,数量庞大;自主性较强;以“服务于民”为价值理念,推崇自由竞争;地方政府、当地居民和企业之间权力制衡。因此,美国地方政府在地方营销中发挥着有限而合适的作用。在政治体制改革即将启动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地方政府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既要在地方营销活动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要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促成地方营销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3.
杨学博 《廉政瞭望》2014,(23):63-63
有时当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相似文献   

4.
晚清三商人     
吴钩 《廉政瞭望》2013,(16):49-49
如果要列出一个最有知名度的晚清商人榜单,我认为胡雪岩、盛宣怀与张窨这三位,是可以进入三甲的。由于小说与电视剧《红顶商人》的渲染.胡氏之名已经家喻户晓;盛宣怀则以“大买办”的盛名被写入主流近代史;张窖“状元实业家”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既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清楚地表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有机整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在制度创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当前经济运行比较紧张,多数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组的条件尚未成熟,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无疑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全国1.44万个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务院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只有100户,加上各省市自己选定的1700多户试点企业,也只占少…  相似文献   

6.
齐仕全 《廉政瞭望》2006,(11):34-35
近段时间,国内新闻里充斥着群起涨价的“恐怖主义”:地价要上涨50%;水价改革要还水价一个真实的面孔;公路收费说是还不够还利息,大概也是在为涨价造势。涨价新闻里,有一个语词出现频率很高:“百姓可以承受”。“百姓可以承受”似乎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涨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左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和谐的图景。《礼记.礼运》中也描绘了一个令人为之神往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亲、孤、独、废、疾者皆有所莽。”孔子曾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墨子提出“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康有为在《大同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都表达了盼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8.
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改善宏调,是2012年的主基调。“稳中求进”中的“稳”即稳增长、稳物价、稳大局。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大之前。大局要保持稳定。“进”.即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要“进”:保障民生要“进”;体制改革需要“进”.可见“稳中求进”.不只是经济工作的思路,也是全盘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永泉 《求贤》2007,(4):12-13
作为领导班子的“一把手”,不仅要具有开拓创新、科学决策、驾驭全局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协调用人的领导艺术。提高“一把手”的综合素质能力,是提高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合力,不断推进工作促进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提升“一把手”综合素质的同时,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组织领导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仆制度.要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结合建立现代企仆制度的实践.不断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对企业来说.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至关重要.涉及企仲方方面面。根据四中全会精神.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既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也要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责任制.二者是统一的。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必然导致党政不容,甚至认为企仆党组织阻碍了改革与发展.这种认识显然是错…  相似文献   

11.
公车必须改革,这是全社会上上下下多年来的共识。但笔者以为,公车改革既是一个“经济命题”,也是一个“制度和价值命题”。改革的意义不仅要讲“小道理”,算经济账;而且要讲“大道理”,算政治账,要从反特权腐败、树立公仆形象、凝聚民心的政治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陈云送人一条幅,上面.他写了15个字;“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 的语言风格一向简约中肯,一两个字就可揭示事物本质,切中问题要害。这个条幅也是如此。他解释道: “不唯上”。不是说上边的话不要;“不唯书”,不是说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反复”,不是反复无常,而是反复研究。不难看出,陈云这15 个字条幅.前9个字是讲唯物论,后6个是讲辩证 法。综合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简约中肯─…  相似文献   

13.
二人转的“篇”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和男女爱情有关的剧目中常出现的“篇”,主要有观花篇、夸赞篇、梦境篇、五更篇等。在光棍曲子等剧目中,常出现的是另一类“篇”。“篇”具有极强的构剧功能,又自由灵活,它可以单独成立,有较强的自由度,看实际演出的需要自由调整时间和长度。有时候,二人转的“篇”也是一个剧目的戏核,精彩的部分都在其中;也有的时候,这些“篇”与二人转的情节互为补充、互相衬托,是带给观众快乐的源泉,使得观演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重要位置,是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长期的奋斗目标;其本身是一个不断推进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与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体现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具体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理性诉求;和谐社会重在“构建”,要尊重社会现实、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支部组织生活,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量要形式。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使每个党员都在党的一个组织中过组织生活,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组织保证,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看到,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苍白无力,徒具形式,对群众没有吸引力.更没有说服力,不但群众不欢迎。而且政工干部自己也因此经常陷于苦闷之中、从大量的正反经验中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就首先要使其具有生命力;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落实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要求:“加强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说服力呢?  相似文献   

17.
《荀子·劝学》篇中有一句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行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治学、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才能成功。我想,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必须要坚持,贵在持之以恒。我和我丈夫也是通过不断坚持学习才得以出国深造,进而学成归国,实现梦想的.  相似文献   

18.
悠闲是一种境界,在一个快节奏的都市里.要葆有一份悠闲.并非易事:因为时代流行的口号,乃“时间就是金钱”也。要想悠闲度日,首先要有得以悠闲的治安保障.不必时时担忧祸从天降;还要有悠闲的物质基础。至少是温饱无虞吧;以上两点,其实许多大都市早早先于贵阳。但他们却没有贵阳人的悠闲心境。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坚持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在指导思想上,要紧紧把握以下几条:一是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职工收入来深化各项改革;二是要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做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举;三是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建立资产合理流动和企业优胜劣汰机制,逐步实现“大的要强,小的要活.好的转制,差的新生”;四是要注意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实行一厂一策,一厂多策,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更不搞…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它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教育法制也已经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一个依法治教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教育立法还未形成一个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这就很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此进行研究。一、我国教育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法体系,是一个以一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为基础所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统一的有机统一体。尽管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见轮廓,但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