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抒望 《民主》2008,(6):21-23
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虽然很多,但腐败乃是社会中最不和谐的因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反腐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对短缺。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但也不会一帆风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主要有三大障碍:认识障碍、心理障碍和体制障碍。认识不到位会导致实践上的不自觉;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行为上的不协调;体制不合理会导致人们对基本制度的不认同。以上障碍不克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难以建立。克服三大障碍的方法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认识,通过说服疏导调适心理,通过改革完善体制。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08,(10):20-20
去秋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标志着我围已经进入了一个粮食供求偏紧平衡的新时期。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2004年放开国内粮食购销市场以后,国内粮食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近年来,由于石油等基础产品价格连续攀升,  相似文献   

4.
王金柱 《求知》2006,(11):3-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以发展促和谐,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5.
粮食数量安全:确保每个居民能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去秋以来国内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粮食供求偏紧平衡的新时  相似文献   

6.
贫富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则是当前我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重大障碍.当前我国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区域发展失衡、阶层比例失调等贫富差距现象已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了多重障碍.和谐社会语境下贫富差距消解的对策包括:实现对贫富差距的控制、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以及引导社会阶层的和谐共进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财产的和谐,物权法为财产的和谐奠定了法治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权法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实现模式的重任。这一由物权法所界定的公有制实现模式,本质即在于公有制主体的民事主体化与公有制财产的民事权利化。由此决定了物权法上的"平等对待"与"一体保护"准则,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要求。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定分"与"息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充分就业是指每人有一份基本适合于就业者,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就业者心情舒畅,收入分配公平合理的就业。它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1)是指国家政府规定的法定就业年龄,即由年满16岁可以从事社会劳动到法定的退休年龄之前的这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变化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依法行政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益群 《民主》2005,(11):24-25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  相似文献   

11.
善良的本质特征与类型善良是古往今来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优秀的道德品行和美好的道德风范。善良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范畴,有以下基本特点:(1)它是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一种文化根基,也是一个民族特定的生存智慧。(2)它是人类良知和良心的集中体现,追求人类自身完善,追求社会进步,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是道德的基本品格和基本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而且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谐,即和睦协调。它主要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人际关系、社会分配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满意程度。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价值观,本质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入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现实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道德理想,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廖竞 《求知》2006,(11):6-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把深化改革作为基本动力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13亿人民提供一个民  相似文献   

16.
潘博 《行政论坛》2009,16(6):83-85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弄清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这已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亟待解决好的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虽然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具有不同的含义,构建和谐社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促进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18.
构建廉政机制是遏制腐败的战略举措李忠诚反腐败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行为,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还涉及道德、教育、文化。因此,构建廉政机制应当是各种分机制的综合体系。那么,如何来构建这种机制呢?一、构建规范的廉政教育机制是基础反对和消除腐败现象,从根...  相似文献   

19.
贾康 《理论视野》2007,(2):18-20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将和谐社会概括为六个方面的内容。这六个方面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层在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一、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性问题第一,就民主法治的要求而言,民主与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相当严重。由于中国有着集权程度极高的皇权专制历史,民主的土壤稀薄。直到今天,我们的现…  相似文献   

20.
保障弱势群体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学贤  刘玉芝 《理论探讨》2005,1(5):130-132
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产生了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威胁社会秩序的弱势群体的突显。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的稳定,我们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弱势群体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