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13):45-49
一个党员的提问: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宪政”概念受到一些人追捧。他们甚至宣称宪政是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良药,认为中国梦应该是“宪政梦”。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时指出,坚持依宪治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具体表现就是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2.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钟知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把依法治国提到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用“法治”替代“法制”,虽然这两个概念只有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法治     
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政治进步、法治昌明。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一重大问题,首先应确定法治的内涵,因为这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意义取舍不当将直接导致方向性的错误。从历史上看,法治"Rule of law"一词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  相似文献   

4.
论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法治”,虽然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却有了重大的突破。这是对邓小平民主和法制思想认识上的深化,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以前通常使用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只有一字之差。准确理解和把握“法治”和“法制”这两个词,是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  相似文献   

6.
王贵秀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第1期撰文认为,“法制”与“法治”虽然在一定条件下有联系,可以一致起来,但它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论如何不能混为一谈,其区别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法治”必定是以民主为基础、为前提的。没有民主绝不可能有法治,法治是对民主的彻底贯彻,是与专制对立的。而“法制”却不然,它并不一定以民主为基础,它甚至可以建立在专制的基础上。如在中国封建社会有许多朝代的法律制度,即“法制”不能说不完备,但那样的法制恰恰是建立在专制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在纲领性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改革目标。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个目标,本文拟就我国实行法治体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作粗浅探讨。首先,我认为实行法治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法治是众人之治,人治却是一人或几人之治;法治依据的是反映广大人民利益与愿望的法律,人治则依据领导…  相似文献   

8.
官与小事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 :当你拿着报告去找一些领导时 ,他看后总会说 ,“我签个意见后你去找×× ,我不管具体事。”这里讲的“具体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事”。久而久之 ,它便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概念———“当官的不办小事”。官不办小事的原因很简单。从客观上讲 ,他们确实很忙 ,要腾出时间 ,集中精力去办一些一般人干不了、干不好的正事、要事、大事。从主观上讲 ,他们认为“官干小事”有损形象和威望。是不是每个官都不干小事 ,干了小事的官就变小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有一年的秋季 ,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区分了“法制”与“法治”词义的基础上,对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法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中并未对“法制”与“法治”进行严格的区分,而是经常从表述习惯上使用。他在使用“法制”时,有时是指静态的法律制度,有时又是指动态的法治。如果我们不局限于表达形式,而是从其精神实质、从宏观着眼,邓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或核心就是法治。对此,文章进行了论证。本文还对实行法治的意义,根据邓小平法制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华波 《理论文萃》2005,(2):35-41
一、大国法治: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国法治”是“法治”和“大国”两个概念的复合,简单说来就是在“大”的国家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要弄清什么是“大国法治”,我们首先必须对“法治”和“大国”的含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完备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有法可依,就是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可供遵循。没有法律固然谈不上法制;法律不完备,法制也不可能健全。因此,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首要任务。然而,法律的制定是~项极为严肃和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群众路线、从实际…  相似文献   

12.
不论从报上看,还是听去过温州的人讲,那里尽管职工下岗率高于全国平均数,但他们却平静地走上了市场,不断“转”上了新岗,故而获得了“温州无下岗”的美誉。在全国各地普遍为职工下岗问题感到挠头时,这着实让人振奋。温州人的方言,将“下岗”说成“站起”,只要“站起”,就能“迈步”。这显然是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体现。学习温州经验,首先要学习这种精神。当然,精神也要有一个科学的着力点,盲目蛮干,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雪上加霜”。温州人率先进行的市场取向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就是非常聪慧的开创。正因为他们抓住了这两点…  相似文献   

13.
《世纪风采》2008,(1):F0002-F0002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就全面落实这一基本方略进行了部署。报告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似文献   

14.
《新湘评论》2008,(5):24-27
湖南省制定《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开创了全国先河,对从法制上推动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将起到重大作用。十七大提出“要保证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政府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依法行政,一是要有法定权限,一是要有法定程序,所以要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定。法治政府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把权限搞清楚,政府才能够根据权限来行使职责;二是要把职责权限规定搞清楚,关键的问题就是程序。如果这两条不健全,法治政府的基本条件就还不具备。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一词来源于古代希腊。就它的本来意义讲,它首先是“大多数人的统治”。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所谓制度,就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从历史上看,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和法制同时出现的。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民主制只是个别现象,专制制度则是普遍的国家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代,作为国家形式的民主才在世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同志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有同志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还有在这两者中坚持一种意见并与他方商榷的。但是,中央的文件和各种会议精神,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次工作报告,都没有这两种提法。前不久乔石同志指出,“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对此我们需要细心地理解。它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之前有“在一定意义上说”几字,表明了必须有这个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内在灵魂 ,而法治建设则是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有力保障。这既是先进理论向现实转化的必然要求 ,又是法治文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为此 ,就必须把“三个代表”思想所蕴含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 ,转化为系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制实践 ,这就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法制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论证了“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必要性 ,并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 ,对如何推进这方面的法制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法制化的重大意义 ,认真探索法制化的正确途径 ,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和中国法治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通过改革在中国处理好人治与法治的关系。”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谈法制时理直气壮,而对“法治”却讳莫如深,还有些人把“法治”误解为封建主义或资本主义的东西。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在讲到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上的弊端时指出,“用人缺乏法治”。为我们树立法治观念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法制与法治     
“法制”与“法治”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前者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后者指的是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后者要比前者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得多。可以说,“法制”早已有之,而“法治”尚未实现。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法文化历史悠久,从《秦律》、《汉律》直至近代“五权宪法”、《中华民国宪法》,可谓源远流长,是世界3大法学之一的“中华法学”的核心和精髓。但儒家治国之术的核心是“人治”。即主张“德主刑辅”,以道德教化为主,刑事处罚为辅。这样一种法文化背景,对国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在认识结构上,以“中学为主”的毛泽东就深受其影响。毛泽东的“革命法制”是在持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产生的,充满浓厚的阶级专政的暴力气息。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23):18-19
“三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又是一个特别的理念,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文革”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时的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就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陆续提出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思想:一是推进现代化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一个思想;二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广大人民充分当家作主;三是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就是推进法制建设的过程,认为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