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向伟 《新东方》2006,(11):4-7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来,党中央又分别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概念。从社会反响来看,这些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已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支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党的领导集体在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下,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我们在发展中的各种经验教训,适时地提出新的发展模式,逐步从片面重视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转变到经济与社会发展并重的发展模式上来,在重视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发展观上的整体反思与转…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昭示着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社  相似文献   

3.
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而给予全面考虑,这是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研究的主导价值趋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所谋求的是“以人为本”地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彰显出发展的人文价值。因而,从文化的视角把握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强化我们的认识共识,增强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龙群 《传承》2006,(6):157-16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建设,将使中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贯穿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双赢互利,就是构成社会的各方,参与社会发展的各方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而是双赢互利。这是和谐社会的要旨,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旨。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大战略性思考的结果,对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与任务,要靠各级干部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共建共享。而要建设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提出了关键在党,这是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更是领导者,是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因此,实现干群和谐,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干群关系的和谐状况,是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晴雨表”、“风向标”。干群关系和谐,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步履维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以干群之间的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决策和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要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认真总结这些年地方立法工作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法制保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总结,也是…  相似文献   

8.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将江汉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现代商贸金融区,是江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健全完善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与实现这一目标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系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入世既给我们加快现代商贸金融区建设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让我们直接面临世界城市间的激烈  相似文献   

9.
《政策瞭望》2007,(5):1-1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要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又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10.
聊城市属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该市以经济建设、统筹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抓手,努力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取得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11.
张月泉 《桂海论丛》2005,21(5):41-43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社会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北部正在崛起的新兴中心城市。现辖四区四县,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4万,市区人口80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江苏省“两个率先”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淮安,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性、必要性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一项全球性战略,目的是应对21世纪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挑战。从国际上看,建…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经济分配方式与经济增长速度是辨证统一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今后5年的发展,将注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兼顾各个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注重同亚洲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这就是全面发展;是统筹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就是协调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  相似文献   

16.
喜蕾 《新东方》2007,(4):4-7
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严书翰 《今日浙江》2006,(22):22-2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制定的第一份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决定》从目标和理论两个层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新的定位,是我们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成果,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有了新的推进。对此,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决定》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成果,是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8.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以城市的基本信息流为基础,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以维护和强化城市功能,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现代城市管理更应强调政府和市场互补,政府和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互动。一个城市管理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厦门市“巾帼建功”活动紧紧扣住这一时代发展主题,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提高城镇妇女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对三大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的结果。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经验的深刻总结与提升;把构建和谐社会当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对社会动力与平衡机制运行规律的进一步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