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贯通或适用于财政实践的全部领域、用以衡量财政活动是否符合财政最终目的的实质性应然行为准则或行动逻辑,财政基础逻辑既是财政本质的体现和操作性表达,也是公共权力的应然逻辑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和呈现。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财政本质论——公权保障论,财政的基础逻辑也就是如何通过财政资源的开发和配置来保障公共权力(财政事权)实现其应然目标的行动逻辑。而现代财政的基础逻辑则是现代国家主权在民的权力逻辑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和呈现,也就是循义利他的公共性逻辑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和呈现,即根据需求正义来开发和配置财政资源,以保障公共权力实现其根据需求正义来解决人的需求溢出的最终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以公共管理的基础逻辑(公共权力逻辑)为基础逻辑,是以公共管理之道(循义利他)统御理财(包括生财用财)之术的公共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2.
美国、日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不断推进财政支农政策结构性改革;实施财政支农投资计划、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项目;优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与管理。美国、日本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重点适势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多样,具有阶段性和系统性的显著特征。这启示我们,有序高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强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法治保障;明确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目标和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稳定的乡村振兴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结构;创新、优化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和资金投入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小霞 《唯实》2000,(12):48-50
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财政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从近几年的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看 ,财政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 ,财政风险因素在不断积累 ,如不主动加以解决 ,就会出现财政风险 ,这就要求我们要“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掌握主动权 ,采取有效措施 ,做到防患未然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形成财政风险的因素分析由于在政府理财指导思想上风险意识淡薄 ,在财政工作中缺乏预警防范措施 ,近年来逐渐显现出并形成了隐性和显性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优惠过宽。由于…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职能应体现财政职能一般、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职能特殊以及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具体国情的统一。在我国,财政除了具有资源配置职能和收入分配职能以外,还应把经济稳定职能创新为稳定发展职能。必须合理确定我国财政职能的范围、结构和实现方式,有效地运用使财政职能得以实现的多种政策手段,同时要协调好财政的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财政逐渐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和现代财政转型。与财政转型相适应,新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也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高度集中管理的体制;二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直至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分成制为主的财政体制;三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体制;四是1994年开始推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中央政府是中国财政体制70年变迁的主导力量,服务国家中心工作是财政体制变迁的主线,财权与事权相一致是财政体制变迁的原则,法治建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重要保障,统筹兼顾是财政体制变迁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6.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治理理念在财政领域的延伸,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目标促使着财政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回溯我国财政治理理念的嬗变过程并归结其内在逻辑,可以发现,现代财政治理的价值意蕴主要涉及导向性与服务性、多元性与民主性、法治性与规范性、科学性与公平性以及联动性与开放性等五个维度。由此,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包括:与时俱进地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发展财政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稳步推进财政治理的法治化建设;构建科学公平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协调联动”“开放包容”,努力展现“大国财政”的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行政成本为何畸形肥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倪宁 《廉政瞭望》2006,(10):7-9
现实中大行其道的GDP财政和软约束财政严重扭曲了政府财政的公共性。财政资源投向规模浩大的开发项目、各式各样“的支柱产业”、桀骜不驯的垄断企业以及民怨载道的政绩工程,以财政的一路飘红换取漂亮的GDP数字。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正与财政密切相关。传统社会中,统收统支的财政制度催生了司法陋规和息讼现象。近代社会中,财政改革迟缓造成"法收"畸高,财政制度崩溃引发司法崩盘。新中国时期,财政体制的变动与某些司法不公现象紧密相连。以史为鉴,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司法改革任务,需要统筹好司法改革和财政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1,(34):57-57
民主财政是相对于民生财政而言,民主财政以规则和程序为导向,政府关心什么当然重要,但是依据什么样的程序和规则加以实现更为重要。所以,在民主财政下,规则是高于目的的,而且民主财政的基础不是政府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论财政信息公开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信息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公开财政信息,可以有效地打破政府对财政信息的垄断,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也是打造"阳光财政"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财政信息公开进行深刻理论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开财政信息方面的初步实践,分析了财政信息公开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财政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2,(1):50
财政部日前印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春市财政实力逐年增强,财政收支规模扩张加快,公共财政框架下的一系列财政改革全面推开。新时期,长春财政发展要着力促进经济与财政的良性互动,把握好财政保障的范围和重点,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着力提升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构建公共财政必须处理好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的关系,坚持正确的财政本质观,并以弥补市场失效和提供公共产品为出发点,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共财政和国有资本财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涛 《理论学刊》2005,(2):67-69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已经确立了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目标的财政发展思路,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财政制度的基础上,与国情相结合,逐步推进中国财政体系的改革。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过程中,政府的财政国库制度是毋庸置疑的核心环节,也是提高财政效率的基础和出发点。总之,对于我国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总结,将有助于这项改革沿着有效的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5.
概念体系的混乱和理论分析框架的缺失使得不少财政支农绩效研究和争论似是而非、答非所问、失之偏颇.文章试图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入手,通过厘清区域财政支农的基本概念,全面梳理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的基本要素,挖掘区城财政走农资金配置绩效的内涵和实质,为开展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燕  保津 《新视野》2022,(5):81-86+103
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新发展理念对财政治理国家提出了历史新阶段的新要求,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匹配财政治理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格局。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绩效使用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的辐射效应和倍数效果,提高财政转移支付能力,增强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以及精准考核等四个层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为此,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财政扶贫发展资金使用绩效,提升精准识别能力、加强资金使用绩效审计、发挥各方监督作用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生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姚鹏 《学习月刊》2013,(22):46-46
县级财政是基层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和财力保障.也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山区贫困县建始的实际.分析当前全县财政保障能力的基本状况和保障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探求提高全县财政保障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构筑县级财政安全防线的重要屏障,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山西省作为典型案例,以财政省直管县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财政分权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平衡度的政策效应。采取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PSM+DID)的方式,识别出改革对县级财政收支比的因果处置效应,并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和外部压力机制三个角度验证了因果处置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提升试点县6个百分比的财政收支比,且政策效应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这一结论在通过改变计量方法、更换样本以及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从财政体制改革角度为认识地方财政安全提供了解释路径,为持续推进和深化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考察我国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总量变化和结构演进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增长迅速,但存在时间差别,2001年~2006年变化非常平稳,2007年以后出现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大;教育、社会保障、三农和医疗卫生支出成为财政公共服务支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财政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但从比例看却存在模仿性行为;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偏向严重。因此,应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服务投入;进一步优化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项目结构;加大对中西部的财政扶持力度;缩小财政公共服务支出的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