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看书,偶见曾国藩论办事之法,言简意赅,不妨古为今用。曾公云:"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  相似文献   

2.
林雨 《瞭望》1992,(11)
读书,有的必须精读,有的只须浏览。适应着读者的不同需要,出版界编辑出版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丛书、套书,注本、选本。尽管其中有些流于粗滥,但这种为普及、传播中外文化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赞扬的。 最近,看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宝库”  相似文献   

3.
年创利税7.5亿元的国有大型企业江苏淮阴卷烟厂,近年有300余名职工下岗。该厂安置富余职工的作法是:以“热心”促“安;心”,以“创业”保“就业”,以“效益”增“收益”。优势企业的富余下岗职工普遍存在“三恋三怕”情绪:恋主业,怕到副业;忘老岗位,怕找不到新岗位或到新岗位不适应;态在主业老岗位的较高报酬,怕到新岗位收入太低。针对这种情况,该厂提出了以厂领导的“热。心”促成富余下岗职工“安心”的解决思路。他们一是作出了“不把一个职工推向社会”的郑重承诺。这给富余下岗职工吃了定心丸,起到极大的稳定作用。为尊…  相似文献   

4.
所谓“论心”,是指以诚相见,心心相印。现在,有的干部也想和群众交朋友,可就是没有“论心’的雅量。他们也偶到群众中走走看看,可那是“前呼后拥”;他们也偶尔“雪中送炭”,可那是逢年过节的点缀。长期养成的正襟危坐的惯性,使自己放不下架子,找不到与群众的共同语言。其实,“论心”,贵在知心,重在诚心。患难之时,正是考验交友是否“心诚”的最佳时期。在企业揭不开锅、职工发不出工资时,在农民温饱有障时,在群众体痛生病时.“人民公仆”的出现,无疑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的领导同志,要善于“危难之处显身手”,多交…  相似文献   

5.
“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谢觉哉同志就医透视后的即兴之作。作者触景生情、写诗言志,意思是一个革命者必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干部要扫除“四风”,就必须“敞开心扉给人看”,看看“可有尘瑕须拂拭”。这对做到“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基本手段。而说,无论是问答、交流、解疑、释惑,都离不开口。口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用处可谓大矣哉!难怪有人戏称我们为“口力劳动者”。“口力劳动”本属中义,不含褒贬。但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不知不觉却取得了贬义身份,并由此衍生出了政工干部姓“吕”、姓“品”、姓“器”之讥──姓“吕”说的是政工干部是两张嘴,今天说东,明天说西,怎么说怎么有理。姓“品”说的是政工岂止两口,有时还得再加一口,说话更没准了。姓“器”呢,不仅又多了一口,而且中间是只狗,更是由讥笑而进入了谩骂。作为政工干部应该…  相似文献   

7.
养生先养心     
潘朝曦 《党政论坛》2011,(12):57-57
中华养生有一句名言,叫做“善养乍者养心,不善养生者养形”;又说:“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所谓“内”,也是指心,那么何以养心昵?所谓心,非指心脏,而是中国文化中最常用的概念,即思想、意念、心理、情感的总称。养心的标准是把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等调整到最佳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调整好情志。  相似文献   

8.
郭建华 《党政论坛》2008,(22):10-10
清代陈伯崖有副对联,经常被人引用,叫“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人能知足、无求当然好,起码不会干出鸡鸣狗盗的勾当。不过,如果事事知足、处处无求,我们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分清哪些事应该“知足”、“无求”,哪些事应该“贪心”、“有求”。  相似文献   

9.
当前,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这是十分可喜的。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以“三讲”为镜子,努力端正自己的“五官”——眼、耳、口、身、心:而端正领导干部的“五官”,又是“三讲”教育问题中应有之义。眼。领导干部应善于从政治高度看问题,目光应具有政治敏锐性。具体讲就是,要有辩证性。只有以  相似文献   

10.
要以德服人     
常言道:要以理服人,笔者以为,更要“以德服人”,这并非对以理服人的否定或取代,只是想让“服人”的人多讲点德,多有点德,不要空讲理,蛮讲理罢了。德,指德行、品质和德政;理,便是大道理。一个人,尤其是“公仆”者,无德硬讲理,理也黯然失色,人们心不服,口也不服。只有德正,人们才口服心服。如今.“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还真不少。有些人尤其是些“公仆”们,公开场合,小道理大道理该怎么讲怎么讲,讲得头头是道;私下场合,五事缺德事贪赃枉法的事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干得触目惊心。古人曰:“德,国家之基也”,“德惟…  相似文献   

11.
周英 《学理论》2009,(4):148-149
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能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由“形似”落脚到“神似”,达到了心和物的默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闲字不坏     
闲字不坏张林岚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人民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富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就我们来说,失去余裕心已久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是非常时期,自然说不上,也不大可能有多少余裕心,只以建国以来的许多年而论,政治...  相似文献   

13.
入伍以来,我先后被授予“优秀地方大学生排长”“优秀机关干部”“优秀教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得益于自身“悦读”习惯,读书用报成就了我成长成才“三级跳”。 从“青年大学生”到“优秀排长”的跳跃。2000年,我这个昔日地方大学生被任命为某团排长。大学我学的是党史、法律,对照排长的工作,感到学用不“对口”,工作不能得心应手。我坚持岗位工作、读书用报两不误。案头摆满了有关时事政策、理论武装、军事工作多种报刊,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必读刊物。  相似文献   

14.
何为大人物     
翁义钦 《党政论坛》2013,(18):52-53
社会上很多人被称为“大人物”。所谓大人物者,不是地位高、学问好,更不是长得高大帅气,而是要能对世间、对人类有所贡献,让入感恩戴德,才够资格被尊称为大人物。大人物者必须具备:1.心量大。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佛教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因为心量大,所以才能成为佛祖、菩萨。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你的心量能容一家人,多能做家长;心量能容一县之人,就能做县长;心量能容一国之入,就能做国家领导。如果心量不能包容他人,就不够资格称为大人物。  相似文献   

15.
全明姬 《学理论》2010,(3):156-157
长期以来,在韩国语教学中,写作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以往的精读教学中,因为重输入轻输出,写作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作为一项特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中。而精读课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韩语写作能力,不能只依靠有限的写作课上的训练,而是要充分地利用精读教学,使阅读写作贯穿于整个精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江宁 《党政论坛》2009,(8):37-37
春天,阴退阳长,伴随万物生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趋旺盛。然而,春风不仅是送暖,一些病原微生物也会在此时“复苏”,随风而来,乘机侵入。气象医学的研究表明,四季养生保健,不仅要注意“天时”,在春天,还须把握“三春”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惭愧     
胡兰成《今生今世》里说:“中国旧小说里英雄上阵得了胜或者箭中红心,每暗叫一声惭愧。”一本书里解汉字“惭愧”,说它是“心鬼为愧,心中有鬼也。斩心为惭,斩除心中之鬼,是为惭愧。人若知惭愧,常斩心中鬼,则鬼无处藏无处生。心中无鬼则问心无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上新征程中,始终守住“人民的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庄重政治承诺。从政党的执政规律来看,只有守住“人民的心”,才能更加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好完成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新征程中守住“人民的心”,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直面问题和挑战,我们党必将坚持自我革命,以不变的初心守住“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9.
第二国际理论家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第一个理解史阶段,即“经济决定论”理解阶段。准确把握第二国际理论家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论”理解范式,须认识到:第一,回归历史原初语境可知,第二国际理论家普遍反对“经济决定论”,其总体理论支点是“归根到底经济决定”主张,这一主张契合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第二,第二国际理论家之所以被后继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为“经济决定论者”,是因为第二国际理论团体中存在“经济因素衡量论”“经济自发论”和“经济决定命名论”主张;第三,第二国际理论家“经济决定论”理解范式的本质缺陷在于缺乏辩证逻辑,即第二国际理论家从“经济决定”到“历史”的建构方式存在偏差,他们从个人意志、教阶制度、作为量的经济必然性、理性等角度演绎历史,或者停留在对经济归根到底决定作用抽象的哲学规定上,或者滑向思辨的意志论窠臼中。  相似文献   

20.
李家伟 《党政论坛》2011,(21):64-64
眼下有两大“热词”,一是“心穷”,调查表明,约1/5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专家指出,“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二是“怀疑”,怀疑成中国人生活方式,地方政府越来越不被相信,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仍一边倒的怀疑。今天,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