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上有些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个发展阶段,或曰三次浪潮。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时代的相继更替和变革,这种划分,有许多可取之处,尤其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是,如果以这种划分,代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的相继更替和变革,则是理论上一大失误。它忽视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时代与社会形态交织发展的复杂特点,混淆了经济时代的更替与社会形态变革之间的不同标志。  相似文献   

2.
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兼容,符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告诉人们,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是一个必然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充满矛盾的复杂过程。就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来说,旧社会形态中往往有新社会形态的萌芽,而新社会形态中也往往存在着旧社会形态的因素。这说明任何社会形态都不是纯而又纯的,会有兼容异已  相似文献   

3.
为了收回香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所谓“一国两制”,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体现了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社会制度的多样性。什么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即社会形态的发展,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的合乎规律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基于一定生产力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在社会形态这个矛盾  相似文献   

4.
孙国荣 《学理论》2009,(25):15-16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制度的跃升,始终是人类历史前进的革命性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中国相对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两次较早地进入了新的社会形态,实现了社会形态的两次跃升。我国六十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巨大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引领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黄斌 《理论探索》2013,(1):76-79,124
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演进一般进程的概括,但在马克思的文献中,五种社会形态不是“依次演进”,而是“相继更替”.马克思“五形态论”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具体图式,既不是单线论,也不是多线论,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与各个民族或国家具体道路的辩证统一.对此,必须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给予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形态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刘玲玲马克思花费一生的时间,认真研究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充分占有翔实的历史材料基础上,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他关于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过渡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阐发,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  相似文献   

7.
人类历史表明,一种生产方式代替另一种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其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如果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所具有的社会矛盾加以具体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更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史过程。翻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史册,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更替,都充满着艰难、曲折、复杂的斗争。每一种新制度的确立到完善,无一不经过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这样,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也是这样。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到资本主义在美国的确立,其间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历时48年,英国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了下来。法国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第三  相似文献   

8.
戴焰军 《求知》2007,(1):4-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先进的社会制度。这个先进不是抽象的。它通过这个社会制度的一系列本质特征体现出来。而社会和谐正是它最本质的特征和经久不变的主舾之一。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扬弃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扬弃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关予和{誊社会的构想.提出未来的理想社会将是一个自由的联合体。在这种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且,他们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透彻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社会形态中的基本矛盾。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打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因而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同样是历史进步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一、社会主义的诞生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个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革命的活跃的因素,是不断进步变化的,而生产关系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则是相对稳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的这一名言,道出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沿着社会形态的更替和经济形式的演变而来的。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不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客观必然,说什么中国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并把它作为自己言行的理论基础之一,在一些人的思想上造成了混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责任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对共有制的深层思考深圳万丰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潘强恩(一)共有制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形态所有权制度是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它是一定社会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所有权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内容,反映不同的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中,社会主义指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形态,而不是一种国家形态。他们认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已经消亡,部分国家职能转变为社会职能。无产阶级革命专政国家是人类社会从有国家到无国家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种国家类型。而现实情况是,在"过渡时期"以后,国家都没有"自行消亡",社会主义需要建立国家、国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从历史维度、人本维度、制度维度三个基本视角,剖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阐明了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本质特征,并且得出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公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一种社会形态为另一种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然而,国际国内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视这一规律,特别对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讳莫如深。他们看到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曲折,便喧嚣社会主义要“大失败”。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同志,受这种喧嚣的迷惑影响,也产生了某些疑虑和困惑。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前途?困难和曲折能够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吗?认真分析、思考并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在当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确立与发展,都要历经无数磨难和曲折一切新生事物的发展道路,从来不是笔直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比起其它任何事物的发展更要艰难和复杂得多。我们这  相似文献   

15.
一、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变迁人类社会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更替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寻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这同样也引起了公共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化。我们可以从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变革过程中清晰发现这一点。1、现代官僚制理论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在否定以忠于人为内核的传统官僚制基础上,建立了以忠于物(组织与制度)为要旨的现代等级官僚制模式,对当时的公共行政理论产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被比它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资本主义将象它代替封建主义一样,必然要被比它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也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7.
人类必须经历三种社会形态,这是马克思的思想;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论不是马克思的思想 马仲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著文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劳动资料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把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工具阶段、机器阶段和自动控制阶段(马克思预言的“发展为自动化过程的劳动资料”,就是当前出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此相适应,出现三种经济形态:自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高校、科研单位的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日前就,“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为题进行了讨论。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所述的五种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这种普遍规律的反思和发展;不同民族、国家有其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他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提出俄国如革命能在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结构过程中形成的。1850年,马克思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阐述了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思想,从而证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过渡。应当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实际上简化了、甚至舍去了许多地理和历史自然顺序上的差异,它是把人类社会放置在发展总过程的“典范形式”上加以考察、经过逻辑的概括总结出来的。这样做,是为了最集中最深刻地层现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共同特征或本质,从杂陈纷现的社会历史表象中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复性”和“顺  相似文献   

20.
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实现这一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去设想这个社会的具体蓝图,只是根据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勾画了一个大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