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判公开作为一项制度已经确立,但作为一项制度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审判公开的价值考量,不仅要尊重国际惯例.保护公民的公开、公正审判权,还应做好利益平衡,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我国应推进和完善审判公开:建立审判公开的救济程序;从诉讼成本与效率考量推进多层次审判公开,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案件及当事人,明确审判公开的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审判公开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审判公开的价值考量,不仅要尊重国际惯例,保护公民的公开、公正审判权,还应做好利益平衡,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我国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推进和完善审判公开:建立审判公开的救济程序;从诉讼成本与效率考量上推进多层次审判公开。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案件及当事人,明确审判公开的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3.
审判管理信息公开有特殊价值,是满足当事人及社会知情权和接受监督的需要,也是主审法官负责制的必然要求。审判管理信息公开难点在三个方面:对公开存在认识误区,法院不愿意公开,公开信心不足。破解审判管理信息公开,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科学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公开机制及查询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4.
审判公开制度未能全面落实的原因主要有诉讼观念落后,立法上的的缺陷以及法官整体素质不高等:完善审判公开制度可从公开公告制度、公开案件材料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审判公开是看得见的正义,公众积极参与庭审旁听对推动审判公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基层法院在当事人参加诉讼、社会公众参与旁听审判这种传统途径下的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限,究其原因,制约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制度方面、社会公众心理认知方面及法院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庭审旁听关联制度、完善信息公告系统、扩大庭审旁听的便民措施、将庭审旁听人数纳入阳光司法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使庭审旁听制度更加完善,并加快司法公开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审判公开是看得见的正义,公众积极参与庭审旁听对推动审判公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基层法院在当事人参加诉讼、社会公众参与旁听审判这种传统途径下的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限,究其原因,制约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制度方面、社会公众心理认知方面及法院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庭审旁听关联制度、完善信息公告系统、扩大庭审旁听的便民措施、将庭审旁听人数纳入阳光司法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使庭审旁听制度更加完善,并加快司法公开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论认证公开     
认证公开是审判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定分止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许多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对认证公开不够重视。本文对认证公开的含义及其意义,认证公开的途径作了较为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8.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9.
审判公开是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审判原则,但由于存在诸多立法或制度上的障碍,以致未能真正加以贯彻落实.审判公开障碍的长期存在,有着多种复杂的原因.要有效地克服审判公开的障碍,既需要对审判公开进行理论重构,也需要决策者敢于正视问题.对现行立法进行修改完善,并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裁判文书公开作为审判结论的公开,是司法公开改革的一个起点,可以视为全部审判卷宗公开的基础探索。以公开保证公平、公正,以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公开的核心目标,是阳光司法、透明司法的根本。在今后司法公开的改革过程中,应当严格贯彻司法体制改革的指导理念,逐步扩大审判卷宗公开的范围和对象、逐步废除卷宗副卷,推动法院审判卷宗的全部公开,切实通过全部审判卷宗的公开保障司法的公平公正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让阳光照进司法的全过程。同时,不断探索公开的恰当方式,并关注当事人的信息处理与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