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田军 《党政论坛》2012,(10):36-38
近几年来,在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下,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完善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租赁房制度与政策,确保  相似文献   

2.
李雄 《党政论坛》2013,(19):31-33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既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失灵”的客观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应当担负起破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尚未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既是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制度"失灵"的客观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应当担负起破解我国住房制度改革30年尚未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应推动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发展.然而,这些都必须首先依赖于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科学定位与责任配置.因此,当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着力点不应仅仅凭着热情鼓足干劲建设多少房子,更不应把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作为克服保障性制度"失灵"的应急手段,而应当特别强调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责任.同时,基于对世界各国普适经验的积极借鉴,并基于我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现状及走向,政府在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中的责任应主要锁定在两个层面:一是政府的房屋供应责任,二是政府的房屋管理责任.  相似文献   

4.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新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形式,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机制对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实施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针对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运行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审核方面的政策措施,探析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廉租房制度与住房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恒聚 《学理论》2008,(10):57-60
廉租住房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议。研究对比国外廉租住房制度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廉租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健全中国廉租住房制度.发挥廉租住房的廉租效用。建立起保障性的住房机制,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指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及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即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微利价的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家庭租赁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价房。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缺口较大,而由于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性质,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是政府拨款、土地出让金和银行贷款,造成了财政压力大、系统性风险较高等不良后果。并且,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尤其困难,阻碍了公租房的发展。为此,应加大公共预算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规模,并加强监督预算执行力度;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供给渠道;成立保障性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公租房融资模式;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尽快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财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完善法规制度,增强公租房的建设供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小欢 《团结》2012,(2):52-53
当前,住房保障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其重要途径和发展重点应是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10余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发展,并提出了在建设和分配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质疑声中不但没有消弱,而且越来越得到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广大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认同。未来发展,保障房将是占社会大多数群体的解决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文中还指出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制度障碍。最后,在行政管理制度、供应制度、资金投入制度、准入审查制度、轮候制度、退出制度、信息公开制度、惩罚制度建设方面,概括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框架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廉租住房制度是国家对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施的一种社会救助,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项制度通过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等多种方式,提高保障对象的住房支付能力和改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民生,实现住有所居,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保障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适合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在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公民住房权、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管理效益低下、供给不足、受益主体错位等问题,必须在拓展房源渠道、完善分配制度、健全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体系。经济适用住房是保障性住房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与之相应的制度,但在制度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问题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引导我们进入了一个住房商品化时代,在这一时代氛围下,似乎遮蔽了住房消费的本质:即住房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对人们生存保障的意义。事实上,对于住房这一具有保障性的准公共产品,并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其资源配置和有效供给,当市场不能满足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时,政府有责任建立和完善住房供给体系,应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4.
徐威 《民主》2011,(11):15-17
保障性住房.顾名思义就是政府保证普通百姓能够有房可住,包括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然而要实现普通百姓人人有房可住的目标,前提是要解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问题,从目前来讲,主要的当然还是建设资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充分保障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提供保障性住房是保障民生的焦点所在。政府行为的优化是完善保障性住房体制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政府全方位公共服务改革举措如下: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制定长远整体性战略政策规划;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健全政府运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曾燕南 《学理论》2012,(7):18-20
保障性住房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工程的关键环节,有利于解决哈尔滨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缺位的问题。促进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加快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新战略的实施及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快哈尔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朱峰 《学理论》2010,(5):56-57
廉租住房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社会公平,对于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保证市场机制良性运作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廉租住房制度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在其研究方法,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其具体实施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所争议,还有待干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10,(39)
<正> 各级政府应当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把发展公共租赁房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给予必要的支持,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资金方面,市、县政府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入,省级政府应当给予资金支持,中央政府将以适当方式给予资金补助;土地方面,各地要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并保证在  相似文献   

19.
王奋飞 《学理论》2013,(16):136-137
住房问题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近年来,商品房市场持续升温、价格暴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低收入者住有所居,显得尤为重要。中共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着重解决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稳定、多元的公共住房保障,从而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20.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中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内循环”制度,这一制度的构建标志着经济适用房政策由政策性商品房向保障性公共住房转变。这一转变在实践中将有利于在制度上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循环使用,切实有效地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此外,这一制度创新在理论上是从经济政策向社会政策的一次回归,有利于政府应对住房领域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