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宋黎磊 《党政论坛》2014,(10):28-28
如今中东欧国家都已经“重返欧洲”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多基于欧洲立场和视角,部分中东欧国家在制度转轨后,甚至表现出比西欧国家更强的反社会主义制度偏好。中东欧的年轻人对华认知也存在断层。因此,随着中国一中东欧的合作被视为双方的“重新发现”,我们也需要了解中东欧国家对华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计划经济的“标本”到市场经济的“红旗”——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谈企业改革与发展王晓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尤其从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到前不久闭幕的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中国经济列车驶入了向市场经济进军的快军道。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能否一路...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2,(18):62-64
“新欧洲”发展中的新动向中欧国家加入欧盟以后,人员交流便利频繁,就像同处在一个大欧洲联邦里一样,他们在国际体系变动中对自己的身份认定是“欧洲国家”,因此普遍对“东欧”这个概念很排斥,更不喜欢“后共产主义国家”和“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这样的称谓。他们希望尽快地融入欧洲,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商业来说,近几年在“波澜”与“平静”中发生了许多变化。连锁超市、专卖店和豪华商厦一改昔日“千人一面”的百货店,外在形象已大大改现;与世界商业巨头同台竞技,也使中国商业的经营机制、经营理念得以逐步转轨。进入新世纪,随着“入世”的临近,将率先感受WTO规则下公平竞争的中国商业,实际上已经做出或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本刊从这一期开始,通过一组连续报道,试图对中国商业在今后一段时期的走势作出概略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努力迄今仍未取得明显效果,直接原因就是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担忧一次次地干扰了“调结构”这一长期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别让对经济短期减速的忧虑妨碍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可持续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最为迫切的事情。为此,中央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地方政府以过度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热情,并引导地方政府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珙县针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点,围绕“经济强县、现代新城、幸福珙县”的发展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探索建立了“一定四通”服务模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由“无形”变“有形”,有效化解了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众的思想情绪,帮助农民理顺心气,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晓峰 《学理论》2008,(8):12-16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与其他经济学家合作,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是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开始改革的,其经济结构与东欧及前苏联显著不同;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双轨制”的改革和财政联邦制;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制度向着加速非农业部门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工业作为无可争辩的、主要的增长引擎的出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二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思想工作应突出“三性”“两结合”冯德建当前,“体制转轨”、“增长转型”的伟大变革,正强烈地冲击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如何适应“两个转变”,加强和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笔者认为应突出“三性”和“两结合”。一、突出超前性。思...  相似文献   

9.
丁刚 《党政论坛》2010,(20):36-37
近段时间,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突然增多了起来。一些西方人士把对中国的不满与忧虑,统统转换为中国的“不负责任”。在他们看来,似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难题都与中国有关,都只有靠中国去推动解决。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0,(4):18-18
柏林墙倒塌后,无论是西方的学界还是政界都相信,中国也会很快步东欧共产主义的后尘。但很显然,这并没有发生。相反,自柏林墙倒塌之后,中国走出了一条和前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全然不同的道路。这自然要归功于邓小平当时的政治判断。邓小平相信,在东欧和苏联,表面上是社会力量推翻了那里的执政党,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执政党自身,在于执政党的不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流是“以道德压制经济”的“道德经济”思想,这种思想积淀为“德本财末”、“为富不仁”等基本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至深至远。文章认为,在“出贫弱而入富强”之特定历史阶段,“求足”无疑要重于“求均”,“效率”无疑要重于“公平”,“经济”无疑要重于“道德”。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人文背景,所以,谈论思想政治工作“转轨”,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话题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而且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发展方向问题,因此,有必要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转轨”,如果指的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精神万能”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话,这个命题就是正确的。它既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质内在的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党  相似文献   

13.
“现实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为未来社会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理想蓝图。然而,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俄国、中国、东欧等一些国家建立起来的杜会主义,不管几十年来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惊人的成就,比起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蓝图,却依然存在着相当差距。一句话,作为社会制度而存在于人类七十年的社会主义,迄今依旧是处于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14.
《理论视野》2006,(2):62-6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召开研讨会;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9.9%;2006中国发展“转轨年”;中国经济学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怎样看待“主流”与“非主流”经济学;中国改革应着力排除两种干扰。  相似文献   

15.
多重复合红利创造增长奇迹在过去10年问,中国宏观经济实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组合堪称“世界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或“黄金时代”,是因为在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如此长的时期内维持超高速的经济增长,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间享有多重复合红利。第一,前所未有且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开放红利。中国加入wTO以来,正好赶上了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的持续繁荣(至少延续到2007年),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出口贸易从2002年开始实现超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朽木 《民主》2008,(12):36-36
国家质检总局终于不再直接评选名牌了。人民日报的“经济新闻”版在头条位置对此予以报道。此举当会有效地平息舆论对此事的谴责。以一个国家部委的“威风”去组织“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之类的产品评选活动,平心而论,如果评得好,当会有相当的权威性,对于中国品牌的建设,客观上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好好去算账,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16,(36):10-13
对于世界经济来说,中国已不单单是经济增长的贡献者,同时也是发展模式的创新者、发展规则“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主办G20杭州峰会,将会展现“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的全球化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05,(2):63-63
《社会科学报》2005年1月20日登载复旦大学教授浦兴祖的文章说,我国宪法以及执政党的理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尤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要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但仍不时可以听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可能成功结合”,“中国应当走私有化之路”一类的声音。这类“声音”是否会对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产生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带来的“冷战后遗症”效应,以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衰退、回升缓慢,国内问题增多,从而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在冷战后时代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新综合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国内的“政治领导危机”.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0,(8):47-47
杜治洲、任建明在《人民论坛》撰文认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转轨过程中,腐败潜伏期在逐渐延长。从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贪官的平均潜伏期在2至3年,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期,腐败潜伏期大幅度攀升,达到了5至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