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学清 《党政论坛》2012,(10):22-25
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优势有机结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丰富经验。认真总结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造就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1992年正式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已初步显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在实践、发展中,虽已取得初步的成功,但一些问题正在凸现出来,有待我们高度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优势的原因在于它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特征,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主要体现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平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提出,是党对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现状对文化要求的战略性应对,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改革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理论视野》2007,(3):23-25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坚持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取得成功,必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努力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从历史—现实中予以科学审视和把握,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凝聚力。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层层考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接续发展和人民自主选择的生动体现。在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比较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发展不依附、坚持实事求是不唯心等特征,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前进优势。通过历史接续探索与现实国际比较,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蕴的道路自信和前进发展的独特优势。面向未来,我们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胡凯  程兰 《理论视野》2020,(8):40-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严峻的风险挑战冲击,习近平深刻认识到紧紧依靠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关系、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发展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以及如何评价人民民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都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宝库,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政治优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是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制度认同、凸显制度价值的关键要素。近年来国内学界从制度源起、制度发展、制度功用、制度主体以及制度比较等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整体来看,现有研究主要是围绕制度优势的内涵来展开叙事,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叙事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需加强和深化社会主义制度的意涵、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应然与实然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境遇比较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等方面的叙事研究,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提供路径借鉴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至少体现了三重价值:高度升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明确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继承性;准确界定了党在新世纪面临的时势特征,明确了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把握了新的国内国际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科学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的根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思维方法。这主要表现为:在深刻总结近现代中国历史经验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正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状中,明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期进程中,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确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在科学把握当今人类历史大势中,指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是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优势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系统把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中国制度与人类社会其他制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中逐步得到体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实践,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再证实了中国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王晓琳 《学理论》2014,(4):16-18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是关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问题。几十年的奋斗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王莉 《理论视野》2013,(9):26-28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其理论主题。理论体系通过对围绕理论主题而展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回答来实现理论旨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其理论主题就是为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给予科学的理论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明在2012年11月2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的就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必须进一步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吕月华 《学理论》2009,(15):180-181
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标准,从根本上指导和影响乃至左右着人的行为,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指示器,是人的精神软件系统中一个定位的、导向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成就、问题和困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改革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明确方向;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的核心立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结合,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结合,善于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廖轩 《民主》2012,(5):5-7
民主党派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民主党派中的具体体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对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中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是民主党派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伟大创造。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制度的形成、比较优势和需要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理论需要研究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是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务实有为的领导集体有序更替、有利于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完善制度的短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2,(1):47-47
高建在2011年第3期《政治学研究》撰文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它有机地结合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在世界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一是党的领导是“中国模式”的根本保证;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模式”的核心: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模式”的基本手段,是区别于西方模式和其他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取得的最伟大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时期,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贡献.它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在与其他理论思潮的较量中具有不可战胜的优势地位.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大踏步地赶上时代发展的新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