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郑永年 《党政论坛》2012,(22):25-25
美国高调宣称“重返亚洲”,名义上是为了“威慑”中国的崛起对亚洲既有秩序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维持亚洲秩序,但结果则刚好相反。美国宣布“重返”没有多少时间,亚洲秩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并且不是变得更稳定了,而是出现失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郭晓东 《学理论》2012,(27):34-35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相似文献   

3.
谭中 《党政论坛》2012,(4):41-41
中国在新的一年里,回应奥巴马政权“重返亚洲”的战略攻势方面可以有十大良策:  相似文献   

4.
“再平衡战略”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推出的重大对外战略举措之一。尽管在提法上美国政府几经变更,从“重返”亚洲,到“战略东移”,再到2012年初的“战略再平衡”,但其核心含义始终如一,就是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首次出席东亚峰会。他和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又分别在亚洲发表一系列讲话。奥巴马宣布要向澳大利亚派出驻军2500人,希拉里称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和一系列行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魏民 《党政论坛》2011,(14):4-4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打着“重返亚洲”的旗号,美国从经济、政治和安全等方面“多管齐下”,全面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投入。美亚太战略调整初期似乎进展顺利,但实际上,美亚太战略的结构性矛盾正逐渐显露,西亚北非的动荡局势令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陈刚 《党政论坛》2012,(18):21-21
华盛顿最近一份对奥巴马重返业太战略的评测报告,虽然没有直斥新亚洲策略为皇帝的新装,但警告称此举与不断收紧的预算有所冲突。可见,在军事层面的重返亚太,美国可能有所掣肘,能实现多少效果目前还很难下定论,但经济层面的重返亚洲却是货真价实。甚至可以说,美重返亚太战略是中国对东盟经济战略所引发的美式反弹。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伴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高调实施,中国周边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表现出了诸多新动向。2011年2月8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题为《2011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格局处于大调整的过渡时期,旧的格局没有根本打破,新的格局尚待形成。国家关系进入新的磨合期,竞争甚至碰撞在所难免,但发展、合作更是大势所趋。美国"重返亚洲"虽气势汹汹但难题不少。我应从中美关系全局应对美国"重返亚洲"对我的影响。在辩证分析世情前提下,既要有所作为,又要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0.
金灿荣  戴维来 《求知》2012,(8):47-47
"重返亚洲"是美国近年来外交姿态最高调、宣称次数最频繁的战略主张。面对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和国内经济严峻的挑战,美国加快了对外战略调整的步伐,把"重返亚洲"作为外交政策调整的"头等大戏",因而反复强调属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奥巴马政府在外交、军事和经济齐头并进、三管齐下在政治(外交)上,美国全面参与本地区多边机制和架构,加紧密切与地区国家的关系。美国全面调整以往"不介入"南海争端的政策,目的就在于积极寻找并抓住"重返"战略的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1.
陈先奎 《党政论坛》2012,(12):24-25
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在中国与周边以及亚洲大国之间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给中国周边外交以及亚洲大国外交构成了严重挑战。中国周边外交迫切需要从运筹全局的高度,进行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中一条就是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重要战略环节,即把印尼作为中国周边外交和亚洲大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支点国家。  相似文献   

12.
王晓鹏 《求知》2013,(2):61-61
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新一届任期的到来.美国有关方面对未来四年的亚太外交战略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继续坚持“重返亚太”的基础上使该战略的发展更加带有“时代特征”。有种种迹象表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调整后.将执行针对西太平洋地区的“西软东硬”策略.其实美国的西软东硬策略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期,台湾岛内又出现了“重返联合国”的鼓噪,当局将之定为“当前外交工作的最高目标”,提出要在两三年内使此问题“成案”,期望得到国际间的普遍重视和认真考虑。台湾一些政要甚至重弹“一国两席”老调,声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尚未解决”。其实,台湾当局无论是要求“重返”、“参与”或作为联合国观察员,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48届联合国大会的临近,台湾当局正在竭力进行“重返联合国”的活动。在它的拉拢之下,中美洲少数几个国家最近联名致函联合国秘书长,要求在第48届联大上增列所谓台湾在联合国平行代表权的议题。除了随函附有“解释性备忘录”之外.它们还提出了“决议草案”,要求联合国大会设立“特设委员会”,研究台湾重返联合国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把本年度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发给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仲礼,以表彰他对中国历史研究以及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这是美国“亚洲研究学会”60年来首次把它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给中国大陆的学者。  相似文献   

16.
翟崑 《瞭望》2006,(26)
胡锦涛主席6月17日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简称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演讲。舆论普遍认为,“和谐亚洲”是中国“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亚洲”,建立胡锦涛主席提议的“亚洲新型安全机制”,首先要和谐参与目前存在的多个泛亚洲的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惠灵顿专电 3年前,新西兰政府制定了名为“亚洲2000年计划”的战略,开始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今年9月下旬,新西兰正式宣告成立“亚洲2000年基金会”,把向亚洲靠拢的进程又推进了一大步。“亚洲2000年计划”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向阳 《党政论坛》2010,(20):19-19
近来,美国加紧调整全球战略,加快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亚太,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加速崛起,中美力量对比及对亚洲的影响力“美消中长”,美国亦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中美互动聚焦亚洲,“中美如何在亚洲共处”已成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是美国国务卿50年来首次访缅,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宣示下,此访被赋予别样含义。  相似文献   

20.
钟严 《瞭望》1996,(23)
克林顿访日后,日美重新确认、加强了面向21世纪的安全关系。日美双方称他们的安全关系是“亚太和平与稳定的基础”。对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反应各不相同。 朝鲜《今日朝鲜》载文指出,日本要建立日本主导下的亚洲新秩序,是其过去宣扬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的翻版。他们以“负责亚洲安全”为借口,明目张胆地要从军事上干涉亚洲的危险与冲突地区。他们提出的“对付多样危险论”、“营救海外日本人论”等,“都无非是再度侵略亚洲的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