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相似文献   

2.
越在乎,越卑微。是的,在最在乎的人和事物面前,我们常常会心生颤抖,常常会身形走样,常常失去了自身价值。卑微是常人的软肋。  相似文献   

3.
阮籍的五言《咏怀诗》演绎了乱世之时,正直的知识分子灵魂深层的情感冲突,同时也生动地展示诗者的艰难与困境,灵魂无处皈依的悲情。《咏怀诗》的价值和艺术魅力,不是对魏晋易代历史事件的实录,不是给出人生的答案作为指引,而是一种生命之忧最殷深的悲慨,一种生命之美最卑微的追求。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呈现出作者哲性与诗性的生存状态,仕与隐、仙与尘、生与死之间的徘徊,无处安顿的灵魂如岩浆喷薄出血泪的诗,千古绝唱,万年流芳。.  相似文献   

4.
马德 《党政论坛》2014,(24):63-63
我们都在年龄里生死。 一个人一出生,什么还没有呢,先有了年龄。无论活得多富贵,或者多卑微,死了,最后,比的还是年龄。这时候,生命里的好多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只有年龄留了下来。送行的人说,他比某某活得岁数大。一下子,就盖棺定论了。  相似文献   

5.
正汉朝初期,因连年战乱,各种物资都很缺乏,尤其是马匹,据说连皇帝出门都凑不够四匹颜色一样的马,大臣们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坐牛车上班,让家里马匹成群的匈奴人笑话了好多年。这天,有个人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匹千里马,神俊非凡,一天跑个一千里跟玩儿似的。这人一寻思,这么高贵的马,当然得献给最高贵的人,谁最高贵呢?当然是当今圣上。于是,这人就把马牵到了皇宫门口,想献给汉文帝。汉文帝听说后,就带着文武百官出来看马。这一看不要紧,文武百官立刻炸开了锅,纷纷表  相似文献   

6.
马颂     
苗连贯 《侨园》2014,(1):53-53
马一仰首,就显示出高贵的姿态。马与人面对面相觑,目光炯炯,十分坦诚,表达出善意和遵从。马与人相处,绝不像狗一样黏人,作为可托付的朋友,马与人亲近而不失身份。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4,(14):56-57
生活中的五个球每个人都像一个小丑,同时在玩着五个球,也就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还有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呢,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下去会碎的。所以工作要努力,但是家庭、健康、朋友还有灵魂大家更要珍惜。  相似文献   

8.
天下     
《侨园》2014,(2):4-5
“娜”面旗帜 中国最富争议的最伟大的女运动员李娜,1月25日晚赢得她运动生涯中第二个大满贯。李娜改变了全世界对亚洲人对中国人的看法,她将亚洲网球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次夺冠是偶然,两次就是必然了。即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李娜主观上是在为奖金打球,但客观上她却实实在在提升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史星文 《各界》2014,(5):F0003-F0003
少讲穿衣吃饭,不是不讲穿衣吃饭:穿衣吃饭是人的生活必需,穿衣吃饭虽说不断重复有些麻烦,但我还没见有人断然拒绝的,这也锻炼了人对待生活应有的耐心。少讲穿衣吃饭,我的理解是生活上不要太过分、太奢侈,不要为了在别人眼里显示阔绰而大肆铺张。人的衣服马的鞍,是说文明社会人只要不辱没了文明穿得自然得体一些就好。人还得靠内在的力量。以华丽的外表提升一个人高贵的气质我觉得靠不住,弄不好还要落得个华表其外败絮其中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高贵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从容不迫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够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1.
狄青之死     
晏建怀 《各界》2014,(2):60-61
北宋众多在抗击外族入侵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将帅,狄青是最具传奇色彩、最赫赫有名的一个。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今山西汾阳市)人。他家无背景,出身卑微,《宋史列传》中的传主,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世家望族,而且都有父母的记载,狄青却没有,这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 《党政论坛》2008,(12):10-10
和不同的人交往,就像打开一扇扇不同的窗子。 和天性乐观、自信的人交往,我们就仿佛打开了一扇快乐之窗,展现在眼前的,全都是阳光明媚,碧野飞花。这种人的脸上总是写着笑容,眼里总是含着渴望,仿佛生活一直风和日丽,仿佛世界永远充满花香。即便厄运临头,他们也坚信,乌云过后就会出太阳。和这样的人交往久了,你也会渐渐变得乐观、坚强,  相似文献   

13.
黄薇  李响 《党政论坛》2011,(22):6-7
老协和女大夫都喜欢穿素色修身旗袍,高贵脱俗,她们脱下白大褂走在街上,都能被老百姓一眼辨认出那是协和人。浏览老协和的名医档案,林巧稚、杨崇瑞、叶恭绍等女大夫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李英 《学理论》2012,(6):62-63
在电影《被投石处死的索拉雅》中,我们可以看到,石刑是一种残酷的致人死亡的行刑方式,它的使用严重侵犯了妇女人权。占世界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妇女,数个世纪以来,在社会中一直处于卑微的屈从地位,她们的权利不断受到各种形式的侵犯。因此,分析妇女人权的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与溥仪,这两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长期在政治舞台上“同台演出”,极尽呼风唤雨之能事,现实中两人却是从未谋面、形同陌路。翻看各种史籍,即便是稗官野史,也从无半点两人直接交往的蛛丝马迹可寻。  相似文献   

16.
1现代科技文明正在急剧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人的精神或灵魂状态。我的一位朋友,原先是浦东川沙县农民,近年来因做房地产生意发了财,在浦西高层公寓买了一层房(第2互层),并将他的65岁老母接来同住。从小在乡下清末那幢农舍长大的老母亲时时抱怨:“我住在21层,每天睡觉都感觉自己是悬在半空中,心好像永远落不到肝上,特别不自在!”这是农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不适应,跟不上。这是人性在抱怨;人性跟不上科技形势。是的,20世纪末人的灵魂状态是《人类文明功过》一书研究的内容之一。检验一种文明的好坏重要标准之一,是看人…  相似文献   

17.
高贵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从容不迫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够不染浊尘,无阿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8.
思维运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运动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张海源一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作为人类认知活动软件结构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并不是今天才被我们意识到,很早的时候就被古代哲人觉察到了。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把人的灵魂分解为理性与非理性两大部分。柏拉图所说的...  相似文献   

19.
我认识一位老先生。胖胖的身材,红红的鼻头。安分豁达。随分从时。凭平生所学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免费办起国学班,开班授课,一文不取。但是有一次。本省广播电台想请他做节目。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我讲课只是为能传承文脉,不是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所以,恕我不能从命也。”后面这句是用京剧念白说出来的,逗人乐的同时.听出真正的清高来。人前通透。人后坚执,这样的人才是和光同尘的高贵君子。  相似文献   

20.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 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 合适的便是这个词──创造 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的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个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而是心灵发动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