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晖 《党政论坛》2012,(20):1-1
二、20世纪政治大转变恰恰是因新文化运动创造出了一代新人“20世纪的政治发生大转变,恰恰是经过新文化运动产生一代不同的人。新文化运动的真正成就在于带动一代年轻人,以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方式去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2.
汪晖 《党政论坛》2012,(18):1-1
一、离开时代发生的剧变很难理解文化自觉“今天在谈到文化的时候,非常容易跃过20世纪特殊的政治传统去思考更久远的传统,而不是通过20世纪去重新理解历史传统……讨论变动秩序,乃至持续到今天的中国现代转型,离开20世纪几乎不可能被理解。”  相似文献   

3.
《党政论坛》2013,(4):1-1
我同意霍布斯鲍姆所说,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终结,20世纪也就结束。上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土义体系危机,遍及整个社会主义体制,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宣告整个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时代结束。  相似文献   

4.
江怡 《党政论坛》2013,(10):1-1
再次,哲学的自觉还表现在对理论思维的自觉培养,表现为对以往哲学史的学习和理解。恩格斯说:“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他指出,每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那个时代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已经向我们表明,文化自觉的树立正在极大推进着我们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我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足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两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我们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是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激发了我们全面理解自身哲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丛潜  隗金成 《学理论》2013,(28):24-2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试图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问题入手,对文化自觉的内涵进行深层剖析,对文化自觉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进行分析论证,对文化自觉的可行途径进行有益探索,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提出来的。文化自觉从基本词义上看,所表达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在文化方面的自觉程度。从历史来看,文化自觉经历了个体文化自觉、群体文化自觉和人类文化自觉三个发展阶段,人类历史的发展本身也表征着人类文化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王燕 《学理论》2012,(26):91-92,1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也逐渐向全球化迈进。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唯有把握住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树立起民族的信心,进而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学理论》2015,(5):259-260
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文化崛起的重要因素。文化自觉要求国人了解本国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大学生文化自觉缺失的原因在于其对中国历史了解不足,缺乏文化自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不高。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方法如下:主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优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逐步培育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梳理几届主要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发现,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良传统;坚决巩固主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基本经验;批判继承是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大胆吸收是中国共产党对外来文化的博大胸怀;创新发展当代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充分学习借鉴、继承发扬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立足于、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炳毅  王丽鸽 《理论导刊》2012,(8):66-68,7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其中提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走出去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在内在文化转型与外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自觉与文化走出去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更全面地实现文化自觉,更科学地践行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5):170-171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我们国人的文化认同比较明显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一个是对现实文化体系的认同。对现实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提升文化认同,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政党文化是执政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党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政党文化的影响力与文化自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党精神力量的发掘、传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坚守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扩大政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发挥和强化政党道德的约束力都离不开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因此,要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升政党文化的影响力,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政党文化建设,发挥政党道德的自律作用,依靠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形成与党的执政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武小靖 《学理论》2013,(15):3-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概念出发,论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在分析了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是事关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不少人对“中华文化”范畴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定式化的倾向,以及存在许多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重大认识问题上的误解与偏见,势必影响到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反思。几千年来,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之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肯定态度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上世纪的"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持基本否定态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反思的辩证否定阶段,最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俄国具体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将文化建设和发展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他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实现人的超越性等三个方面自觉的认识文化的地位,认识到规律性发展、多样性构成和长期性建设是文化的三个主要规律。在新社会建设中,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担负起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政治权利,传承民族和人类优秀文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教育权益以及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