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质疑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作为一个干部,如何看待质疑呢?质疑不是无情物,言当其时情更深。质疑乃公民自当有之的意识,是主人翁当之无愧的权利。质疑的出发点是信任,落脚点是关爱,是为了使国家事务和公众事务处理得更好,使公务工作做得更好。大到政策出台、目标制定、措施提出,小到言谈举止、兴趣爱好,都可能遭到质疑,这都不要紧,有句话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持正心态,质疑便是良医良药。失误、失口、失责受质疑,是一种点拨和矫正,虚心接受和改正,就会规范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从其产生起,就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质疑和批判,特别是在20世纪末苏东剧变之后,国外理论界对该理论是"科学或乌托邦"问题的质疑声日渐嚣张,其主要论点集中表现在对该理论之科学性、实践性等的无端质疑与人为割裂上。这需要正确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性回应各种质疑,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固有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和正义性等的相互关系去阐述它的理论特性,以此表明当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质疑改革开放"思潮是国内现存诸多错误社会思潮的一种,其往往以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之名而行歪曲、否定改革开放之实。为了达到污名化、妖魔化改革开放的目的,近年来,"质疑改革开放"思潮肆意散布"红利消失论""历史割裂论""方向偏离论""政改滞后论"和"方法过时论"等谬论,尽显误读、毁谤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怪相和丑态。究其实质而言,这些对改革开放的质疑具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理论外现。当前,紧紧依靠改革的成功回击这些质疑,进而戳穿罩在"质疑改革开放"思潮身上的意识形态面纱,对于进一步统一改革开放理论认知、增进改革开放思想共识、开创改革开放实践新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操墓惊现河南安阳后,质疑纷起。“挺曹派”言之凿凿;“反曹派”学者认为证据不足,定性为时过早;公众质疑矛头直指政府和学术权威的公信力。双方法理辩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考古论证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WTO后,颁布了<政府采购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规范我国政府采购行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采购制度中的某些环节,尤其是质疑与投诉制度,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本文根据我国目前采购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国际规则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就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质疑与投诉制度及其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望对我国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马龙 《理论参考》2009,(8):59-60
在人肉搜索之风盛行的今在,学界对于“网络暴力”的质疑声不断加大。这种质疑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我们应该转变思维的角度,善于利用“网络暴力”的价值,将其作为社会监督,思想教化以及舆论引导的社会公器来对待。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自苏东剧变后就面临着来自理论与现实的不断挑战。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科恩就对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提出了质疑,不仅质疑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政治分娩论是否正确,而且质疑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虽然科恩对分娩论的批判过于极端,对实现社会主义前提条件的分析与估量也过于悲观。但是,科恩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剖析和对社会主义命运的反思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尤其是科恩对社会主义提出的三个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秩序、政治体制、文化状况的统称.质疑现代性、批判现代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取向.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质疑,主要有:以"微观权力论"质疑批判了西方所谓的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上的自由民主制度;以"工具理性"概念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以"非中心化"思想,质疑现代化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等等,同时表达了对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价值和利益的关注.这些质疑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启迪是:首先要明确我们搞的现代化不是西方化,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促进生产力发展,才能避免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在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从产生异化的原因入手,创造条件防止科学技术异化为统治人的力量;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拒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处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矛盾,求得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的名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总是伴随着科学进步不断再现,赖泽民先生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就力图借助耗散结构理论来否定马克思学说的科学性。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的"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对以辩证法为基础的马克思学说科学性的质疑事实上是以科学名义对辩证法的质疑。马克思学说就是大写的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学说的生成路径、存在方式、在场保证和发展根据。辩证法与耗散结构理论并不矛盾,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能以之批判或取代马克思学说本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声音显著增强,然而,质疑也一直存在。面对质疑,我们要积极应对、在国际舞台上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权力,推动和引导国际舆论和秩序朝着健康、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2)
如今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不少质疑声传来。十八大宣告我们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具体表现为:一是转型与改革交织融合,二是改革面临利益失衡的矛盾更为突出,三是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增强。所以更需要我们对于这些质疑声有所回应。  相似文献   

12.
打工者的自我塑造和提升——我看打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忱 《民主》2011,(5):30-33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30年时间里,我国社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出现了在其他国家不曾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即官方文件或媒体中所谓的“进城务工人员”或“农民工”。但这个称谓不断遭到质疑,特别是笔者经常接触到的这一群体的人员的质疑。他们希望生活在城市、  相似文献   

13.
吴鞠通,江苏淮阴人,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他治学严谨,勤于思考,师古而不泥古,不尽信书本,不拘泥于传统。他敢于质疑,勇于批判,推崇经典而不迷信经典,反对盲目崇拜,反对思想僵化。纵观吴鞠通温病医学理论,其批判性思维的精神核心主要体现在求真、公正、质疑与反思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得到了高度肯定,但其发展过程却充满了争论、质疑,比较大的争论和质疑有三次。一次是1980年代。随着农村改革,农村建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与此相呼应的乡村治理体制却还未定论。当时,有两种思路:一是行政化的思路,即以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伯林用价值多元论为自由主义提供新的论证后,既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欢呼,也受到了学界的质疑,使得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之间的关系这一议题,成为西方政治学、哲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领域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伯林对这些质疑的回应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同时也说明了用价值多元论为自由主义提供论证的努力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为消除公众对自侦案件的质疑,主动引进公众进行监督的一种内部监督方式。因为整个制度设计均由检察院自主摸索,在实践运行中形式大于实质,所以其广受质疑。应正视人民监督员制度自身存在的公信力危机,从重点加强制度立法、提高人民监督员的代表性、完善选任程序、强化监督效力等方面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7.
公私之辨古已有之,但在宋明思想里才逐渐突出,《明夷待访录》便是一个极端案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对公私之辨作了特别的运用,表达了对君主制的强烈质疑,这个质疑的要义在于揭示了君主制道德上的内在困境。黄宗羲的公私之辨与原初儒学有重大差异,却又的确是宋明儒学曲折演变的产物,是儒学脉络内部的一个极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身份政治和话语政治日渐兴起的当今欧洲,阶级政治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对欧洲工人阶级与左翼政党关系的梳理与研究表明,虽然自发自为的工人阶级意识与阶级认同、阶级投票一道有所下降,但阶级政治却并没有因此结束。这不仅回应了对阶级政治的质疑,同时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风 《侨园》2014,(6):58-59
文革中张春桥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理论权威"。人们认为张春桥的文章是对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阐述,因此在"句句是真理"的时代,没人敢公开质疑"张春桥思想",更遑论挑战了。历史的奇妙在于,这种质疑乃至批判却发生了,只不过是在一个不被众人关注的地方——监狱中的单身牢房;发出质疑和批判的既不是被囚禁的理论家,也不是丧失自由的高官,而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年轻囚犯——当年24岁的现行反革命犯唐春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最近,记者专程采访了唐春翔,就他当年敢于“叫板”张春桥的“歪理邪说”与其进行了对话。  相似文献   

20.
审判委员会作为审判组织的一种,在司法实践中行使着各级人民法院最高审判权的职能.但是对其职权定位的法律依据却让人质疑;其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诉讼中起到的实际作用,让人们对其公正性产生怀疑;其运作程序也与现代司法理念相悖.因此,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进行考证,并就对其质疑进行分析,以提出未来审判委员会的应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