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释痛苦     
牛军 《党政论坛》2010,(2):24-24
一位禅师有个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禅师派这个弟子到集市买一袋盐。当弟子回来后,禅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相似文献   

2.
岑燮钧 《各界》2010,(11):64-67
一 赵匡胤很早就对南唐进行谍报工作了。南唐后主李煜倾心佛教由来己久,他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崇经弘法,是天下第一居士。北宋谍报部门,就抓准了这一点,选派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叫江正的少年,削发后投奔名刹清凉寺,因为清凉寺的法眼禅师经常入宫讲经,江正只要取得老法师的青睐,就可以以贴身弟子随行入宫,借以刺探南唐虚实。  相似文献   

3.
寓言四则     
一个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禅师点头道:“有的。”他又问:“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禅师让他伸出他的左手掌指给他看,并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作,就是将手慢慢地、紧紧地握起来。  相似文献   

4.
章月娥 《党政论坛》2011,(22):36-37
印度佛学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弟予抓一把盐放在。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投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  相似文献   

5.
与外界仅有一墙之隔的校园,而今也终于无法避免一浪高过一浪的商潮的冲击。那些站在讲坛前向弟子解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一经涉足“商海”,便注定要比弟子们在人们心目中激起更大的波澜。  相似文献   

6.
下面我要讲到兰花和这个人格定位的三个方面:兰花一旦这个进入这个文化内涵,进入到人格定位它就有了三个境界。我这儿引用扬州八怪的一位画家在画的兰花上面的题词:“非素心,即赤心,为名士,为忠臣”。兰花进入到这个人格领域有三种表现:  相似文献   

7.
“光明中我们能看见什么?”大师问。 弟子们纷纷回答:能看见蓝天、白云和彩霞;看见江河、湖泊和海洋;看见鲜花、青草和树木;看见世上一切美好而温暖的东西…… “还能看见什么呢?”大师继续问。弟子们又开始答起来。  相似文献   

8.
人生一壶水     
安华 《党政论坛》2008,(22):11-11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带弟子们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把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便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答:“是君子放在座位上用来警惕自己的酒壶。”  相似文献   

9.
杜广学 《学理论》2012,(27):171-173
文史大家程千帆先生非常重视单篇学术论文的写作.他强调创新,强调基本的学术规范,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修改,强调论文的精粹与境界,这既是弟子们论文写作的“着力处”,也是弟子们论文写作的“得力处”.这些论述,对于后学,益处颇大.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1,(7):F0003-F0003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洁,汉族,祖籍山西祁县,诏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洁经》,是维摩洁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相似文献   

11.
裴建平 《各界》2014,(10):2-3
法海禅师是唐代著名高僧,俗姓裴,字文德,镇江金山寺(今江天禅寺)的第二代祖师。法海禅师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因他出家之后,严持戒律,行头陀行(佛教苦行),因而被称为“裴头陀”。  相似文献   

12.
《各界》2010,(10):F0003-F0003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心境与界境     
吴礼鑫 《党政论坛》2013,(18):22-22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一天,他俩相约一起去爬一座高山。他们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那高耸入云的高山。站在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千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才切实感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禅师说道:“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智者问道:“兄长,你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4.
国学赏析     
《侨园》2013,(4):50-50
<正>【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  相似文献   

15.
章月娥 《党政论坛》2011,(11):36-37
印度佛学大师身边有一个整天喜欢发牢骚的弟子。一天,大师吩咐弟子去买些盐。待弟子回来后,大师让弟予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并叫他喝了。大师问道:味道如何?弟子咧着嘴说:苦!大师又让他再抓一把盐投进附近的湖里,等弟子把盐倒进湖里后,大师又让这个弟子再尝尝湖水。  相似文献   

16.
兰花,中国人民喜爱的花。 凌霜傲雪的兰花,把春天的信息传给人们;傲然挺立的兰花,把芬香献给人间;倔强坚毅的兰花,有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格。 人们爱兰花,更爱她的品格。一九八四年初春,北京中山公园的兰花开出淡淡的花朵,散发出阵阵幽香。  相似文献   

17.
谭家健 《民主》2005,(8):28-29
2004年,褚斌杰教授从教五十年。弟子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北京大学,济济一堂,共同庆贺。作为受业已经49年的老学生,更是百感交集,往事近况,一齐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8.
李尚勇 《党政论坛》2014,(16):44-45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相似文献   

19.
金子与人才     
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金子。”弟子答。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我们能看见什么?"大师问。弟子们纷纷回答:能看见蓝天、白云和彩霞;看见江河、湖泊和海洋;看见鲜花、青草和树木;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