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视韩国“去汉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两国历史联系紧密,韩国文化至今仍存留大量"汉文化"印记。近年来,韩国民族主义高涨,加之现实政治的需要以及新闻媒体的宣传,加剧其各个领域的"去汉化"步伐,此举既给韩国文化带来危机又促使我们更加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从60年代初开绐,韩国经济实现了连续30多年持续的高速增长,从而成功地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此期间,它成功处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必不可免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成功地应对了城乡差别,实行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实现了儒教文化与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融合。因此,研究韩国的现代化模式,对中国现代化具有特别的效仿与激励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文化的趋同非常明显.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将如何发展,既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文化传统,处理好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也需要我们理性地面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处理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要做到这两者的统一,必须确立民族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系统了解并深入研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的特性、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对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先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各民族都在积极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模式。一个民族能不能在当代生存和发展,能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就在于能否尽快实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转换。这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就在于它必须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占据一席地位,必须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现代化除了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之外,也包含民族文化现代化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在世界各民族都在…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韩国的崛起同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其中,韩国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儒家伦理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德育改革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韩国的崛起同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其中,韩国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儒家伦理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德育改革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大学生关注的国家中,韩国一直名列前茅。中国大学生眼中的韩国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中国大学生对韩国的喜爱,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对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自己的国土上不断流失、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的现实的无奈和伤感。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应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加强公民道德文化建设为目标,提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经济建设与道德建设协调发展,以保证社会生活与现代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个民族、国家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必然会影响、冲击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但其文化内核不会轻易被瓦解,而且往往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经济的最初腾飞靠政策、制度和战略,长久繁荣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根植于民族血液中的中华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顽强地实现自我转化。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党中央非常重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但如何建设新农村,我们还没有经验,很有必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参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韩国与我国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实践对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