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琰 《辽宁人大》2008,(3):37-37
监督从字面理解是一种察看并督促的行为,要区别不同的监督行为,不外乎从行为主体、对象、目的、方式等角度去比较。  相似文献   

2.
寻租行为定义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寻租定义的空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寻租理论的应用,制约着寻租理论的发展。事实上,寻租是指市场主体利用甚至制造制度缺陷谋求经济租金的行为。判断寻租行为有两条标准:一是只有当行为主体谋取的是经济租金时的行为才是寻租行为;二是谋取“额外收益”的行为如果促使初始制度环境远离了完全竞争市场制度才是寻租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市场行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赤  周晖 《求索》2005,(4):30-31,87
一切金融活动,归根结底都是通过人的行为而运作的,而人的一切行为又是其主观心理的表现。在金融活动中的人,既存在共性心理,又存在个性心理。本文从利益定位、认知错位和情感化偏差等方面,分析了金融行为主体的心理失调,阐明了规范金融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都必须从对人的心理研究入手,并从而加强对其行为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制度——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行为研究与制度研究,从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得到个体腐败的"制度—行为"模型。腐败行为是行为主体与制度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制度在需要、动机、风险决策三个阶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引发腐败行为的关键因素。因此,反腐败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5.
如今,随着2018年足球世界杯的日益临近,赌球行为逐渐流行。鉴于赌球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对于参与赌球的不同行为主体依据具体情况适用不同罪名进行定罪处罚。此外,为更有力打击赌球行为,建议对于赌博罪的具体规定进行完善,并设立操纵体育比赛罪。  相似文献   

6.
公益征收可定义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的条件、程序和事先公平补偿原则,强制性取得国家以外主体财产的主权性法律行为。公益征收作为一种公法上的行为,其行为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且必须因公共利益而发动。因此,这一行为具有主权行为的性质,可以对抗一切国家以外主体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7.
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单位负责人或其他人员为了单位利益,以单位名义实施的依法应负治安违法责任的行为。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单位本身,单位负责人或其他人员不应成为与单位并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体。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多种形式,其涵盖范围较大。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可分为两种:一是采"单罚制",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二是采"两罚制",既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也处罚单位本身。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职务过失行为是指狭义的可能构成犯罪的领导干部职务过失行为,其特征表现为行为主体的特定性、主观上的过失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领导干部职务过失行为按具体职务、行为状态、所造成的后果、行为原因可分成不同的种类。领导干部职务过失行为导致刑事法律风险,是因为思想认识不端正,责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不强,没有严格依法办事;缺乏监督,预防和打击的力度不够。因此,应强化责任意识和法治理念教育;改革现有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强化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完善立法,加强司法。  相似文献   

9.
言语特证、言语行为表现的社会角色、言语行为主体即作案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案件言语特征研究的新的视角。言语行为是角色行为模式中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和表现角色的其他方面行为纠缠紧密,通过言语特征可以透视作案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言语特征反映作案人实际角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异常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犯罪行为通常很难被人理解,进而人们对其行为主体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容易发生疑惑。从犯罪心理角度分析,异常犯罪可包括异常行为、异常人和异常心理三种情况。其中,决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不在于行为异常或人的异常,而在于心理现象中的“能力”是否正常。能力的核心是智力,智力的基础是意识。所以,人只有在丧失意识并具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才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