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柔弱式思维□妥协退让式思维□虚软式思维□放弃排除式思维□糊涂式思维□自然无为式思维“反”思维是和正面思维、常规思维相对而言的,着重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或对立面研究认识、思考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领导干部学点“反”思维,将有助于全面辩证地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驾驭领导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忽必烈与儒士的关系,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从1242年到1262年这二十年间,儒士们逐渐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并得到了重用.这是由于忽必烈为了取得天下的缘故.而从1262年至1294年的三十多年里,忽必烈却逐渐疏远和压制汉族儒士,到最后弃置不用.最直接原因就是忽必烈认为儒士不忠、无用.  相似文献   

3.
<正> 认识之差异性是绝对的。偏见论认为,偏见性是认识的属性,偏见存在于一切认识当中,并贯穿认识发展的每一侧面和每一阶段。偏见论的思维基础是理解与怀疑的不平衡性,理解和怀疑在人的思维过程中是不可逾越的两个重要阶段,理解与怀疑的结果直接决定人的认识程度,是导致认识“肯定”与“否定”的直接原因。我国传统思维的主体是全见性思维,主张以“一”包“无”,把事物的发展方向设想为两种可能,而这两种  相似文献   

4.
罗宝成 《理论月刊》2007,1(4):10-12
思想逻辑、认识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思想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思维基点和思想原则;认识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认识思路;文化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宽广眼界;实践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现实基础。探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思维,从性质上看,分为两种:一是“再现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本质上不产生新的东西,思维结果未超越旧的知识范畴;一是“创造性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产生了新的认识或见解,思维结果在常人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6.
对立的双方出自同一个前提 黄治正、杨安仑两同志在《论情感思维》一文中提出了“关于人类思维特别是艺术思维的一种设想”——“情感思维”,并详细论述了理性情感所具有的“以情取舍、以情评价、以情而作”的认识创造作用。这种勇于探索新问题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文中的不少观点也是笔者所赞同的。  相似文献   

7.
论元世祖忽必烈的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日 《前沿》2009,(5):75-77
元代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忽必烈在经济方面注重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商业、发展商业政策和逐步实行汉法,使元朝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本文着重从忽必烈的经济政策分析忽必烈对元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相当一部分中外史料都有关于忽必烈南征以前蒙古对大理用兵或大理国归附于蒙古的记载,不过这些记载往往是史实与讹误相杂,含混不清。经过逐一考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与大理国之间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历史联系。在蒙宋战争中,随着蒙古“斡腹攻宋”战略的发展,大理逐渐成为蒙古军事征服的对象。蒙古通过长期的军事接触,为1253年忽必烈远征大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纳妾是封建“国粹”,也是上层人物的特权象征。古时官宦妻妾成群,“庶民一夫一妇”,贫穷的打一辈子光棍。元代忽必烈“以人为本”,准许40岁以后仍无子嗣的男子纳一个妾。而贵族和官僚则可纳很多妾。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和微观化,学术界对认识的本质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认识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重新构造(“重构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选择论”),等等。这些看法,思考的基轴线在于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本期我们编发了一组有关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稿件,但栏目标题却是“社会主义新思维”。这主要在于“再认识”目前似乎更多停留在对过去反思的层面上。而反思过去应与把握现实、着眼未来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蒙古帝国兴起时,当时的中国境内尚有宋、西夏、金、吐蕃、大理,以及远在葱岭一带的西辽等政权。 蒙宋间的战争从1234年到1279年,持续了40多年。其间,公元1259年蒙哥死于四川钓鱼城军中,其弟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在开平城(蓝旗元上都)登汗位,1264年建都燕京,后改称大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他即为元世祖。于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  相似文献   

13.
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蕴含着不少精华,他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阐述这一方式,黑格尔从哲学高度总结和概括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基本类型和特点,特别阐发了辩证思维的本质。今天继续整理和发掘黑格尔关于思维方式的论述,对于思维方式的研究,对于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运用思维方式掌握和改造世界,都是不无启迪作用的。在黑格尔看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主体如何用思维去把握客体,认识真理,追求“绝对”的模式和工具。“对于思想方式的更进一步认识,乃是正确地把握哲学事实的第一条件。”  相似文献   

14.
陈国治 《湖湘论坛》2001,14(2):30-31
在很多人眼里,创造性思维一定是指那些具有石破天惊之举的惊世之作,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存在;也有的人把创造性思维只看作是自然科学家的专利,而一般社会科学领域很难产生。因此,在前段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时,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没有新意”、是“老生常谈”。因此,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一下“三个代表”的“新意”,对于我们加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应当是很有意义的。   一、“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   十分明显,任何一种思想理论都是人们思维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阈中的“中国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整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去理解、认识与改变世界,确立起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实践的、主体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它通常会内化为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现实方式,直接引导、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运用这种变革了的新思维方式来理解把握和践行实现“中国梦”,将导致我们能够形成和巩固对于它的本质内涵、依靠力量及实现途径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符合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揭示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这个总规律告诉我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无论是从感性具体到抽象,还是从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都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我们党按照这个总规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认识,才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要换脑筋”。笔者认为,对德才兼备标准的认识也要换脑筋。换什么脑筋呢?一、要冲破三种思维模式一要冲破“宁‘左’勿右”的思维模式。在“左”的指导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人们对  相似文献   

18.
徐彤宝 《长白学刊》2008,(6):144-144
哲学家总是运用理性的思维认识客观事物,以求对某一种事物认识的科学性、深刻性、规律性。但是,理性思维也不都是能把握事物本质的。这种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即理性思维,有时也会把人带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导致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认识上的错误。200年前,法国的哲学家卢梭所提出的“自由、平等”的思想,就带有理性的思维加上理想化的情调。  相似文献   

19.
整合思维论     
一 整合思维的性质及其表现形态本世纪以来,人们已把整合概念从哲学、艺术中抽取出来,放到人的一般认识思维活动及其各种创造过程中加以讨论。许多科学家和理论家,把整合思维看作是从事实到理论、从旧理论到新理论“跃迁”或“突变”的最  相似文献   

20.
我看到《求索》1982年第一期刊登的赵怀玉同志《对人的认识能力的两点质疑》,认为很有启示,但有两点意见:一、关于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应该说是无可争论了。《质疑》说到只有进入人的实践领域的事物才是可能被认识的,这是对的。但他又说“有些事物可以认识”,“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认识”,这种提法可就自相矛盾了.说有些事物是可以认识的,那就否定了不可知论,又说有些事物永远无法认识,岂不又回到不可知论去了吗?我们绝不能在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永恒真理”的荒谬性之后,又怀疑人的思维在认识客观事物中的无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