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周恩来在这场内乱中以“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维护党的团结,维系国民经济的运转,使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一定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就。”①周恩来在“文革”期间指导经济工作的主要思想和做法是:一、强调既要革命,又要生产,经济基础不能乱,生产绝不能停  “抓革命,促生产”,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一个口号。从…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陈扬勇关于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是学术界在周恩来研究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拟就“文化大革命”前期(即九大以前)周恩来对“文革”的认识和态度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前辈与同人。笔者...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20世纪最伟大、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周恩来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他在“文化大革命”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使一些人对他产生了误解。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笔者认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所作所为,不是他胆小怕事、软弱可欺;也不是他盲目愚忠、推波助澜;更不是他留恋名位、明哲保身。要探讨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作为,必须从他在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政治家品格中寻求答案。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是中…  相似文献   

4.
王慧 《唯实》2001,(12):69-71
周恩来总理卓越的领导艺术举世闻名。在“文化大革命”的狂涛骇浪中 ,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面对林彪、“四人帮”打着“革命”的旗号对国民经济的蓄意破坏 ,他挺身而出 ,苦撑危局 ,以大无畏的气概与英勇斗争的精神 ,运用高超的斗争技巧 ,不断适时地变换斗争方式 ,竭力维持和促进经济工作 ,体现了他独特的领导艺术才能。一、取得支持 ,灵活指挥196 6年 5月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打乱了我国经济工作的正常秩序。正倾其全力于国民经济运筹帷幄之中的周恩来 ,十分担心这场来势凶猛的“革命”会扰乱经济建设 ,给全国人民带来灭顶之灾。但…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在“全面夺权”的日子里(一九六七年一月——二月)《周恩来年谱》编写组1月1日凌晨,电话告上海陈丕显:中央决定要你出来工作,上海一定不能乱,南北铁路交通一定不能断。1月2日凌晨,召集全国铁路系统二十余个单位的在京代表谈话,指出:铁路绝不能瘫痪,一...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开始纠正各个领域中“左”的错误。在对外经济工作方面,他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明确提出要学习外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长处,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不但对当时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初起,当斗争的锋芒直指刘少奇时,周恩来一直努力以组织原则说服造反派,不要随意揪斗刘少奇,以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后来,“文化大革命”肆虐全党全国,刘少奇首当其冲,蒙受奇冤,周恩来已是无能为力,在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他为此也为没能保护好刘少奇而深感内疚。  相似文献   

8.
张家康 《党史天地》2008,(9):48-49,53
“文化大革命”初,当斗争的锋芒直指刘少奇时,周恩来一直努力以组织原则说服造反派,不要随意揪斗刘少奇,以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后来,“文化大革命”施虐全党全国,刘少奇首当其冲,蒙受奇冤。周恩来已是无能为力,在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说了一些违心的话,他为此也为没能保护好刘少奇而深自内疚。  相似文献   

9.
1966年,国民经济刚从“大跃进”的危机中挣脱出来,好日子没过几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使国民经济跌入灾难的深渊。以林彪、江青为代表的阴谋家、野心家为了实现其通过天下大乱达到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置人民要吃饭、生产要发展这一基本现实不顾,挑动群众“停产闹革命”,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在共和国的每次经济劫难中,最苦最累的都是周恩来。这一次更是空前绝后。 “文化大革命”中,为了减少运动对国民经济造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与1975年铁路整顿铁路整顿是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领导进行1975年整顿的第一个战役,是工交战线各行业整顿的突破口,也是四届人大提出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后,为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第一次努力。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造成的严重的内乱...  相似文献   

11.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再版序言李琦一年前,为纪念周恩来逝世20周年,安建设同志编辑了这本《周恩来的最后岁月》,其中精选了耳闻目睹“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工作、生活、战斗情况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历史当事人、身边工作人员和学者写的文章,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又适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周恩来在这个时期的题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年他肩负责任之重。本篇内容为1951年至1952年间周恩来的有关题词。在恢复国民经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周恩来认为兴修水利和建设铁路是工作中的重点。1952年3月,政务院公布了周恩来主持制定的《关于荆江分洪工程的决定》,合理地解决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同地区治水的矛盾。4月初,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开工。5月间,水利部长傅作义代表中央到荆江分洪工地慰问,把毛泽东、周恩来题词的两面锦旗送到工程指挥部。周恩来的题词是:“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四川是中国的大省,但解放前连一条铁路也没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成(成都)渝(重庆)铁路。周恩来亲自审查了设计方案。1951年动工,1952年6月修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时,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题词:“修建铁路,巩固国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1952年10月17日,天津塘沽新港举行开港典礼,次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这一喜讯,并刊登了周恩来的题词:“庆祝新港开港,望继续为建港计划的完成和实施奋斗。”在经济...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对这场“文化大革命”虽然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他在这时并没有怀疑这场运动的出发点和积极作用,也根本没有想到运动会发展到后来那样的地步。他一方面号召青年学生积极参加这场文化大革命,同时也要求自己保持晚节,紧跟毛主席不掉 队,在“文化大革命”中接受考验。   但是,当他看到运动中出现的许多严重违反党的政策的现象难以控制,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时候,他又无法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和矛盾。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和手中有限的权力,加以引导,加以劝阻,进行批评和教育,以深入虎穴、自投苦海的精神,自觉地又参加、又改…  相似文献   

15.
1974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已经破产的情况下,再度强制推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一场政治运动。运动的直接目标,是对1972年以来周恩来纠‘左’工作的否定。江青集团利用毛泽东继续从整体上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力图把运动发展成为反对周恩来、叶剑英等党政军一大批领导干部的“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使全国再  相似文献   

16.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了10年的非常岁月。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极大努力,也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反派炮轰李先念,周恩来为他解围1966年,当波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曾经对“文化大革命”抱着这样的认识: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  相似文献   

17.
▲工作间隙匆忙吃饭的周恩来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周恩来总理。图存往事(十五)~~  相似文献   

18.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忙于国事中的周恩来,对这场浩劫的到来感到难以理解。他和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一样,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在“文革”之初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健康力量的代表。他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周恩来同志可谓是“文化大革命”逆流中的中流砥柱,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进取的不朽丰碑。《周恩来选集》下卷发表了他在  相似文献   

20.
据周恩来的秘书周家鼎回忆说:“文革”全面发动之后,许多老同志包括一些老一辈革命家,对“文化大革命”的意见越来越大,不时流露出一些愤懑情绪,有的人按捺不住,不顾场合地大发议论。周恩来知道后,非常焦急,生怕这些老同志发泄不满,会带来麻烦、于是在1967年2月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