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敬  黄绍葵 《刑警与科技》2005,(4A):120-123
法医鉴定的科学、公正、准确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线索,为法院公正审判提供重要证据。而我国目前的法医鉴定,在鉴定机构的设置、鉴定人的资格取得及鉴定水平的提高、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医鉴定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进行。通过规范鉴定机构设置,严格准入制度;严格鉴定人执业资格,强化继续教育;加强法制建设等措施,努力实现法医鉴定的科学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2.
法医鉴定是刑事技术鉴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法医临床学检验鉴定、法医毒理学检验鉴定、法医物证学检验鉴定等。近年来 ,法医鉴定技术在我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法制化的不断加强 ,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及加入WTO后 ,我国现行鉴定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如法医鉴定人水平良莠不齐、缺乏统一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等等 ,法医学鉴定中各种原因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本文作者通过数年的法医实践工作 ,总结出了法医鉴定纠纷产生的各个环节和因素 ,并从提高鉴定人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 …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医鉴定体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医鉴定是我国司法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法医鉴定工作主要是与人身有关的活体、尸体及生物物证的检验鉴定,由于其与人身密切相关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法医鉴定机构在司法过程中有着不同一般的地位,可以说,法医鉴定工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法律的公正。1我国法医鉴定体制的历史与现状我国法医鉴定机构主要是从建国初期司法机关为侦察办案所需而设立的内部鉴定机构发展演变而来,其中公安系统法医鉴定机构建立最早,于50年代仿苏联模式设置,检察、法院系统的法医鉴定机构多建于80年代以后;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4.
根据证据学的观点提出法医鉴定结论是一种科学证据,指出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对其进行质证对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医鉴定结论的专业性,对其质证时,当事或控辩双方,以及法院聘请法医专家顾问,协助对法医鉴定结论的质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益鹄 《证据科学》2007,14(3):181-183
根据证据学的观点提出法医鉴定结论是一种科学证据,指出无论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对其进行质证对维护司法公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法医鉴定结论的专业性,对其质证时,当事或控辩双方,以及法院聘请法医专家顾问。协助对法医鉴定结论的质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澳门9/94/M号法令确立了进行法医鉴定的有关法律制度,该制度已延伸至澳门特别行政区继续有效。下面简单介绍澳门法医鉴定的目的、范围及聘任官方法医鉴定人制度和其它法医鉴定人的程序以及相关制度。法医学鉴定目的一般是为了评估民事、劳动和刑事审判中各种损害。这种鉴定包括以下内容:1死亡检验或尸检解剖;2交通意外、工作意外、职业病、侵犯子宫内的生命罪(如对胎儿实施的犯罪行为)、侵犯身体完整性罪(如对于身体器官健康造成的侵权)及侵权性自由及性自决罪(如强奸罪),以上各种罪名中对于受害人的检验;3精神病检验;4对于上述第1、2两项…  相似文献   

7.
张锋 《证据科学》2000,7(2):96-96
澳门9/94/M号法令确立了进行法医鉴定的有关法律制度,该制度已延伸至澳门特别行政区继续有效.下面简单介绍澳门法医鉴定的目的、范围及聘任官方法医鉴定人制度和其它法医鉴定人的程序以及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永良 《证据科学》2012,20(3):353-369
本文通过对634例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审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发现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具有5个特点:(1)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需要移交法医审查的数量较多:(2)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官对鉴定结论或其他技术性问题审查的能力普遍不足,且差异很大:(3)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质量差异较大,经过一审、二审审理,死刑复核案件中的法医学鉴定结论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其中结论依据不足,可能需要补充鉴定、重新鉴定或无法继续鉴定的约占8%左右;(4)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是否需要移送法医审查,受鉴定结论本身和法官个人因素的影响:(5)随着死刑复核工作的开展,法官对法医鉴定结论审查的能力有所提高。根据统计的结果,本文对目前死刑复核案件中法医鉴定结论的审查模式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并对审查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中鉴定结论审查内容、审查程序,提高法官鉴定结论的审查能力,建立技术法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法医鉴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早在我国法医学事业刚开始恢复发展的80年代初期,我国法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就总结了我国古代检验制度的经验和教训,呼吁法医学建设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布局,应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统一的鉴定机构。随后,又有更多的法医学界及法学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按照刑事诉讼法有关鉴定条款的规定,法医鉴定应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应遵循一定的诉讼程序进行,这是保证鉴定程序及实体公正的前提,是获得科学客观鉴定意见的前提,本文试图从法医鉴定程序构成的几个方面,阐述法医鉴定的程序及其构成,以期展示专门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专业性较强的法医鉴定程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司法鉴定收费管理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去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以来,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在司法鉴定相关制度的健全、司法鉴定收费管理等方面仍需要完善。本文针对目前司法鉴定收费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规范司法鉴定收费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包括司法鉴定收费的基本性质、依据、适用对象、原则、收费范围、管理权限等内容.提出了对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法医学教材、行业标准和鉴定书上存在不规范名词使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究发生原因,提出处理原则,建议成立法医学规范名词审定委员会,规范使用专有名词,及时纠正期刊中、标准中、鉴定意见中、学术活动中出现的不规范法医学名词,促进我国法医学发展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The medicolegal system relies on the ability of experts and non-experts alike to make judgments about expertise and use those judgments to reach consequential decisions. Given the lack of standard criteria, mandatory certification, or licensure for establishing expertise required to practice forensic anthropology and testify as an expert witness, we sought to understand how individuals assess and identify expertise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by using a social science tool called the Imitation Game. This tool assesses immersion in a specific area of study via discourse, with the premise that some individuals lacking expertise themselves imitate or attempt to pass as experts. For this project we recruited volunteers with varying expertise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views which asked questions about the practice and structure of the discipline. Those interviews were transcribed, anonymized, and evaluated by other recruited individuals with varying expertise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Results found that judges who were experts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performed better than non-expert judges in determining who was not an expert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based on their anonymized responses; however, nearly half of the non-experts were still able to pass as experts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The difficulties in assessing expertise based on discourse interactions demonstrates the value and need for well-defined credentials and mandatory certification to practice forensic anthropolog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ccurately identifying expertise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may be challenging for both experts and non-experts, especially when relying solely on interactional expertise rather than formal assessments of competency which directly elucidate contributory expertise.  相似文献   

14.
外伤后流产的案例在法医鉴定工作中屡见不鲜,而外伤与流产之间的关系及外伤的参与度问题常常是案件争论的焦点。一方面流产受较多因素影响,尤其是早孕期发生率高,另一方面案情具有复杂性和待推定的特点如外力未直接作用于腹部,外伤轻微通常不至于引起流产、流产儿出现畸形,案情不确定或资料不完整等情况给外伤后流产鉴定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对证实已孕、外力作用方式作用机制、伤后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特点、孕妇自身流产史及病理基础、流产物病理检查相互佐证分析流产与外伤的关系,得出合理结论。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科学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有利于认定案件事实,保障法律正确适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实施以来,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在司法鉴定与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的衔接、相关制度的健全、传统观念的转变等方面仍需完善。本文就完善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司法鉴定权威性、鉴定人执业制度、执业监管制度的完善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985年1月18日,中国民航 B-434(安-24)号客机在济南失事的法医学鉴定。机上乘员41人,死38人,伤3人。死难中以撞击伤(大部四肢骨折)和烧伤为主。死因主要是脏器的严重损坏、创伤性休克、大出血。部分死于烧伤。个人识别是空难法医学鉴定的主要内容,本例主要采用体貌鉴别和个人遗物鉴别(占90%),得到满意结果。本文讨论了客机失事的法医学处理问题,还就作者实践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我国飞机失事法医学鉴定程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3例难免流产的原因分析李凡,赵利辉,孙云飞,马淑玲(河南省洛阳医专法医学专业;洛阳471003)ANALYSINGTHECAUSESOFTHREECASESOFINEVITABLEABORTION¥LiFan;ZhaoLihui;SunYuenfei...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鉴定启动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鉴定启动权制度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一国诉讼制度设计的模式,更影响一国权利保障体系的配置结构。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对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架构不同的鉴定启动机制。公诉案件在保留现存鉴定启动权制度下赋予当事人鉴定的申请权,增加当事人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选择权,并对职能部门的启动鉴定权进行限制性制约,在完善鉴定结论“告知”制度的同时,建立“立证、留鉴、备鉴”制度;自诉案件实行当事人启动权制度:建立与诉讼制度、证据制度相协调的鉴定启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疾病与死亡56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56例尸检案例,这些案例头部确实受过损伤,并且在鉴定时必须评定颅脑损伤、疾病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些案例分为5类,分析它们的一般情况,颅脑损伤和相关疾病的特点,它们在死亡发生中的作用等。并讨论了法医病理尸检和鉴定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xaminers in Chicago, Illinois, in November 1981, Dr. W. Sturner, Chief Medical Examiner of the State of Rhode Island, gave his perspectives as far as clinical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are concerned. This topic, therefore, brought to mind the idea of writing an analysis of the medicolegal system in Greec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how the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an old-style medicolegal investigation system, existing in Greece since 1910.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pathology is exemplified by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the study of injuries in traffic accident victims, 1,600 cases examined by the author with the support of other colleagues in Athens, Gree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