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大建设》2010,(6):54-55
《学习时报》近日刊发沈宝祥的文章指出,在一些媒体上,凡是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总是说某某作了“重要讲话”。将各级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领导人的各次讲话,其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每一次讲话都那么重要。其实,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并非从来如此。1957年3月3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的大标题是:  相似文献   

2.
《上海支部生活》2020,(6):24-24
《学习时报》刊登徐文秀文章称,大有大的样子,国有国的气质。疫情中,一路风雨兼程的泱泱大国不仅挺得住,而且站得直,更加有把握迈得过,古老悠久又屡屡在苦难中开花的中国呈现出这般样子:坚强不屈、逆风飞扬的样子;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样子;无往不胜、信心满满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胡菁 《人大论坛》2010,(12):44-44
持续多日的柴油短缺,使南方一些地区的工业生产、交通物流、晚稻收割受到影响。“柴油荒”的形成,有炼油企业检修减产、经济回暖带动工业生产用油攀升、渔业农业季节性用油增加等原因,而一些地方的突击式拉闸限电,也加剧了柴油的供不应求。(11月7日《人民日报》4版)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政》2014,(4):53-53
王道勇在2014年3月3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现代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合作。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出现了三种社会合作形式:自发性社会合作是人类基于情感和共同生活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原初性合作;自觉性社会合作是人类基于理性判断和自利目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现代社会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1,(11):43-43
林学飞在《学习时报》2011年11月17日载文《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认为,法治作为国家的治理模式,其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治思想家论述的社会和谐观念是基于社会不和谐而提出的.他们从社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寻找和设计用以求得社会和谐的理论观念,通过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种种构想以及实现途径的设计,试图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探求一种平等、公正、和谐的秩序,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加以协调和整合,从而使整个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从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社会和谐"理论来考察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9,(9):54-54
杨团近日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我们不能将社会政策的度量长期停留稳定、效率和再分配这三个短期目标上,而忽视了社会政策的长期目标——可持续,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05,(7):54-54
《解放日报》近日刊登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的讲演《和谐社会十五题》。现摘编部分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山东人大工作》2007,(3):59-60
《学习时报》刊登张健的署名文章说,社会和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公众基本利益需求得到满足:二是公众基本诉求表达得到保障。前者是民生问题,后者即民权问题。二者之中,公民利益是一种基础的需求.公民权力则是一种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海纳 《前进》2014,(5):61-61
<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李忠披露,截至目前,全国21个省份组织了2014年公务员招考,共计划招录10.18万人,报名确认人数256.36万人,同比减少了36.09万人,减幅12.3%(4月26日《京华时报》)。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在议论,自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公务员  相似文献   

11.
韩国志 《人民论坛》2014,(4):214-216
对传统意义上的全能型国家的病诟已日益凸显,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加快构建公民社会,推动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政治公正的发展视角出发,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取向应立足于“强国家—强社会”的结构模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要造成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对抗,而是要构建起双方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09,(6):42-42
邓聿文2009年5月5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认为,公民的参与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与自由权、平等权、社会权一样的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要使人民平等地、公平地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就中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和社会基本矛盾来说,必须要畅通人民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尤其是政治参与权。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8,(5):61-62
秦德君在2007年10月22日《学习时报》上撰文指出:制度是“具有规定和管理一切特殊物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殊物’”(马克思语),制度功能在于“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是人们“相互关系的指南”(诺斯语)。制度变迁是社会变迁的内生变量.是理解历史变迁的钥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无序与制度阙失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促使人们依据社会习俗和众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制定各种游戏规则.从一个领域扩展至另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09,(8):40-41
刘日在2009年07月20日《学习时报》载文《“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应率先公示财产》: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败的终端机制,它最根本的指向是促进公权力的规范化运行。目前,全世界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对“官员财产申报制”立法。我们应当吸收这一人类文明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建立我们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问题官员的抵触和反对。不赞成的论调主要有四点:“个人隐私论”、“害怕露富论”、“社会震荡论”和“条件不成熟论”。只要我们真正把反腐败提高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识,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官员财产公示突破口可选在“新后备干部”、“新提拔干部”这些优秀分子身上。  相似文献   

15.
"吊销登记证书"和"撤销登记"是民政部门在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实践中常见的行政行为,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民政部门执法依据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三部行政法规(以下简称三个条例)却未对二者加以区分,而是混同使用,造成了法律认识和管理实践上的混乱。本文认为,有必要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将二者加以甄别,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11,(9):48-48
杨宜勇在《人民论坛》2011年4月(中)总第324期撰文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管理包括“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三大内容。首先,创新“管什么”。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7,(6):95-96
曹建峰在2017年6月14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AI(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浪潮已经开启,为了让AI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8.
《山东人大工作》2008,(1):56-56
《学习时报》近日刊文介绍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对“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的最新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建平 《传承》2011,(6):42-42
社会管理不仅是一种维持社会秩序与社会运行的模式,而且更应该是随着社会发展与变化不断调整、提升的动态过程。在中国社会经过长期改革开放发生了全面、深刻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之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门论述的作为共产主义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和谐。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互为条件,彼此依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存在于社会主义之外的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和谐。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其基本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