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信息传播活动的法学特质、信息传播法律关系的特性、信息传播法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信息传播法学的现实性和发展性等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信息传播法学的研究状况,论证我国信息传播法学体系的建构,指出信息传播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信息传播法制和传播职业道德,并强调运用法学、伦理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勤华 《法学》2004,(12):3-16
中国近代法学 ,并不是国人在继承中国古代法学 (律学 )之基础上诞生的 ,而是通过移植西方法学发展的经验和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特别巨大的启蒙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对近代西方法学观的内涵 ,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及其载体 ,传播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争论 ,传播的历史意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并就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若干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法律的传播经历了从秘密到公开、由口头至文字的演进历程,并逐渐形成了国家传播、学者传播、民间传播等三条路径。国家传播以多样的形式、权威的内容在传统法律的传播中居于中心地位;而专制社会中的国家传播,其核心载体则是体现皇权至上、优先普通法律的君主诏书。中国古代的法律传播模式不仅具有教化民众、维护和谐的价值,而且具有预防违法、惩戒犯罪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法系的形成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好书推荐     
法学的日常思维龙为球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定价:29元本书是一部精选文集。作者谈古论今,说律讲法,从事案评论到判例评析,从读书札记到教育文汇,从随笔闲文到杂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对民法孜孜以求的法律学人的日常法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法通过复制来界定作品的使用,建立起一套作品使用规则。在数字时代,作品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传播和消费,传统的复制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复制是著作权法的基石性概念,具有不可替代性。复制既可以通过复制权(财产规则)保护,也可以通过救济权(责任规则)保护;在数字时代,复制权仍然应当且仅适用于控制作品的传播,凡是导致传播的内容复制都受到著作权人的控制;而进入消费领域的个人复制、在创作中使用他人作品则应当受责任规则的规制,著作权人不能事先禁止他人使用作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不同民族之学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媒介。近代以来 ,沈家本、严复诸前辈大量译评西方法学经典著作 ,有力推动了西方法学之精神、体系和内容向中国的传播 ,促进了中国现代法学的生成和发展。为继续西学译评这一造福中国法学之事业 ,本刊特设“西学译评”之栏目。本栏目既欢迎能够反映西方法学经典性、前沿性成果的译文 ,也欢迎评介西方法学研究新理论、新方法的论文。  相似文献   

7.
从形式上看,今日的中国法学确实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各种版本的法学教材铺天盖地地充斥于坊间,几乎所有法学期刊都出现了稿件供过于求的局面,来自西方国家的法学著作被大规模地翻译过来.不仅如此,在"评定高级职称必要有个人专著"的学术政策影响下,几乎所有法学者都将出版专著视为自己学术事业达到高峰的标志.而无力撰写学术专著的人,也会以一两本法学随笔聊以充之.但是,法学者究竟为这个处于重大转型的社会提供了多少精神资源?那些以法律理论家自居的学者究竟在哪些方面做出了不同于西方学者的贡献?法学家们究竟提出了多少获得社会公认的理论或者命题?还可以更加苛刻地追问:对于司法制度和法律实践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真的给予了精确的把握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了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渊源流长,早已屹立于世界法学之林。研究中国今日的法学,应当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辉煌成就,也不可割断历史,忽视中国法学发展的昨天和前天。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法学研究不可须臾离开的锐利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学研究应当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法学领域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宏大的法学队伍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王铁崖与中国国际法学的建构——读《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邓正来编者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研究随法制的复兴而日渐繁荣。老一辈法学家虽历经坎坷而孜孜不倦教书育人,锲而不舍献身于中国法治的启蒙和法学的奠基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学者如今大都年届古稀,...  相似文献   

10.
法学是一门科学,已被法学工作者视为不言自明的问题。本文对这一命题进行进一步追问,即法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本文首先总结了法学发展史上四种主要的理论主张或研究思路;法学是实证科学,法学是人文科学,法学是社会科学,法学是形式科学。然后在总结法学史上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法学研究有三种科学维度,即实证维度、人文维度和形式维度。  相似文献   

11.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社区控制是禁毒戒毒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毒、禁毒、戒毒是有关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复杂社会问题。本文论证了借鉴控制传染伪“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方法并结合中国传统整治社会问题经验——发挥基层政权社区控制作用,对疫区解剖麻雀,建议推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禁毒戒毒之方针政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博客传播也正在创造一种新型的理念。它的存在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生态,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博客的发展将彻底改变历史上传统的传播形式,从而使传播进入到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义理大道,与人怎说?——法律方法问答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方法本是法律者的职场生存技艺,但在中国法学界却邂逅少数人知多于行,众多人远之,还有一些人在质疑。2006年6月的首届全国法学方法论论坛,再现了这三分景色。有幸被归入清谈者之列,笔者经年观景,也跋涉其中。今欲弃论文文体,放轻笔调,改以问答形式,摘录平时写生写意,或举轻至重,或去浓入淡,集中表达本人对法律方法的主要看法。一、基本立场之辩1·法律方法,抑或“法学方法”一谈方法,常被问及是法学方法还是法律方法。我曾于三年前写专文作答,但仍有人问个不休,愿在重申旧文立场之余,再作些补论。习惯上,法学方法与法学研究方法同义。一…  相似文献   

14.
比较法在近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勤华 《法学研究》2006,(6):125-137
比较法是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自19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在中国传播。汉字的比较法(比较法学)一词是20世纪初年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一批著名的学者和论著对中国的比较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受到国内立法政策和研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近代中国的比较法也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钧  董芳 《法学杂志》2004,25(6):84-86
朝阳大学是我国近代史土一所著名的私立法科大学,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她为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发展、近现代法律文化传播和法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刘畅 《行政与法》2006,(8):82-83
广告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必须为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合理拓展作出承诺。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看,广告若欲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就必须采用本民族容易接受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价值观。因此,在广告传播中采用民族题材、弘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广告作品十分多见。这些广告表现了同一文化的亲和力,极大的唤起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从而导致其购买行为,而客观上它们又弘扬了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17.
之所以建构一个兼容了叙述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理论的文体学框架,是为了对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做出新的阐释.这一框架主要包括文体与文体学符码的理解,报告文学的体裁和语言体式、叙述模式、文化语境、文体的制作与传播等层面.阐释的意义在于,突破社会-历史批评定于一尊的传统研究格局,通过形式批评和价值批评的有机整合,显示新世纪报告文学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8.
年来余颇关注贺卫方教授、张志铭研究员关于司法改革的言论,并也注意到他们以友善的态度探讨问题,不挟私见,注重论理,情真意切,学风稳健,为法学争鸣开一新风。贺卫方教授学识渊博、识见深刻、或随笔、或  相似文献   

19.
论辩性的"闲话"、文学批评与思想随笔,在最近十年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和传播途径;20世纪西方文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对于作家革新散文形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散文的变革以及文类空间的拓展,则仍需要更有力的理论与批评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我订阅《随笔》有好些年了。这些年工作、生活压力挺大的,读书的时间也就少了,可能在忙里偷闲翻翻《随笔》是这忙碌中最惬意的事儿了。《随笔》是一本好书,也是一种好杂志,每本都是以小册子的形式发行,可以说本本都是精品,让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