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君 《新民周刊》2022,(45):72-73
于他而言,上海是痛苦的“终结者”,也是幸福的“起点站”。黑米的祖辈是出生香港地区的华侨,他在荷兰出生并长大。在一个外国人包围的环境里,他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身为绝对的少数民族,他深感自卑渺小。5岁开始他脑中涌现各种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好了,现在开始动笔写林巨正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终于开始了。” 这是长篇巨著《林巨正》首卷里的“序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不例外,起笔时总是有些踌躇斟酌。作家在序言开头的自白,似乎只是客套的开场白,但也许确诉衷肠。 开篇引文中的前半部说的是开始动笔写林巨正的故事,而这实际上就是对作品性质的一种确定。而接下来的意思是说现在终于开始写拖了很久的故事了,这是一种作家的自白。那么,作家为什么要为自己辩白?“现在开始”写拖了很久的故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谢谢你,楚原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22,(12):73-73
楚原,于我,真可以谈十日十夜。那年电影资料馆给他做口述历史访问,我自说自话,怎么不找我?我有好多好多为什么要问楚原。因为他是最早教会我问“为什么”的粤语片导演。而“为什么”又不是只求一个答案的那种为什么,却是,怎么你的电影可以跟别人的那么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刘迪 《新民周刊》2017,(37):65-65
在日本,读博而心有旁顾,很难。读博,心有旁顾而能有大成就者,更难。如还未读,可好好想想不迟。如已决心读,那真要有破釜沉舟的气概了。最近,有一在大学工作的朋友说:“有的中国赴日学子,还不懂读博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至少在日本,一个选择了读博的人,那就意味着他立志抛弃其他诱惑,要一生“侍奉”学术。当然,现实中有许多例外,但至少在外人看,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与黑》的成书,我们所知不多。据小说作者本人说明,最初的念头始于十月二十五日深夜。他蓦地有了灵感:写一部题为《于连》的长篇小说。但那是何年十月呢?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意见不一,莫衷一是。司汤达多次指出是一八二八年。此说不可信,为什么?因为他同时还认为,那个值得纪念的夜晚,自己应该在马赛。然而,他远出游历,中途停留古城马赛,却不是一八二八年的事,当为一八二九年。  相似文献   

6.
一 为什么是东北亚构想一个东北亚共同体 ,并从社会文化上对此进行强化 ,为何偏偏要选择包括以韩国、中国、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这个地理单位呢 ?答案是 :为了在这些彼此文化相似性较高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协作与共存的核心 ,追求一个开放的地区共同体。就这一点而言 ,可以说东北亚是新的空间想象力的银幕 ,是一个打破国家地理界限而有意构思出来的范畴。那么 ,东北亚共同体的构想对历史经验和社会文化有何意义呢 ?人们往往把亚洲特性视为“非欧的” ,亚洲仅仅是欧洲人意识中的一种形象罢了。实际上 ,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性肇始于西欧资…  相似文献   

7.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22,(27):31-31
互联网上流传一句话,尽管很小众但却回答了大众的问题:“有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当西方说‘国际社会’时,他们指的西方。”近日,赵立坚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西方主流媒体常说的“国际社会”指哪些国家?是他们自以为可以代表全世界意愿和声音的伪“国际社会”呢,还是真实存在的国际社会?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解释我们这个星球所发生的许多矛盾。  相似文献   

8.
加西莫多的“美”不是说“美”就美起来了的。人们见到他,唯恐避之不及,他数次搭救过的爱斯梅哈尔达明知他善良、正直、勇敢,但仍然没有爱上他,这是为什么?人们视某物“丑”或“美”,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生理好恶和传统习惯来判断的,外貌是人们审美时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加西莫多的时代,能调动更高的思维层次进行审美的人数微乎其微。于是,尽管在今天看来(或者说在雨果看来),加西莫多有力量美、正直美和悲壮美等许多美的成份,但他仍然只有在九泉之下才能与心爱的人结为“百年之好”。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是“丑恶滑稽与典雅高尚”结合的典型形象,“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互相连锁,互相演绎”,达到了真正的“真实”,冲破了伪古典主义那种“好”则好上天,“坏”则坏透底;“美”则一切皆美,“丑”则一切皆丑的形而上学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9.
鲠在喉     
陈慈林 《新民周刊》2022,(27):35-35
当年住单身宿舍时,有个舍友名字里有个鲠字,问他为什么要起这怪名字?他说自己满月那天,老爸喝酒高兴,一不小心把根鱼刺鲠在喉咙里,折腾了好半天没拔出,最后只得去医院,住院输了两天液,吃足了苦头。报户口时,老爸特意在他名字中带个鲠字,意在告诫他今后吃鱼要小心,别让鱼刺鲠了喉。舍友也因此基本不吃鱼,因噎废食,真有这必要吗?  相似文献   

10.
价格改革是从行政命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键。过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经济改革时,试图把市场与计划结合在一起,结果都遭到了失败。匈牙利的科尔内总结了其中的教训,指出:“市场与计划的结合在价格问题上碰撞,并必然导致失败。”为什么市场与计划的结合必然会在价格问题上碰壁呢?因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汪捷宇 《法国研究》2004,(2):178-185
以人为本是一个宽泛的词藻。可以说,一切与人有关的认知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之所以想起这个字眼,是因为我有一次在阅读美国总统林肯葛底斯堡讲演辞时,他界定美利坚民主政府的三个限定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ofthepeople(民有),bythepeople(民治),forthepeople(民享)。当时我就想,能不能借用这三个介词短语来思考翻译与人的关系呢?无意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谈翻译问题,本文只想按照这个临摹来的思路,试图将翻译与人的关系也定格在“人”的(ofthepeople)翻译,“人”翻的(bythepeople)翻译,为“人”而翻的(forthepeople)的翻译。一、“人”的(of…  相似文献   

12.
坦途 《当代韩国》2005,(2):19-22
问: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本书?是不是针对日本右翼的历史教科书呢?答:我想说的是:针对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歪曲,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但还不是全部。编写这本书的动议,是从2002年提出来的,当时,中韩日三国学者与民间团体针对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批判,召开了“东亚和平论坛”。在论坛上,有的学者提出了编写共同历史读本的倡议,日本和韩国将其称为“副教材”,即参考教材。当时大家认为,不仅要批判右翼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应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历史教育的教材。既然缺少这样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工业报》1988年4月1日刊登了苏联国家价格委员会主席巴甫洛夫答该报记者问。目前有不少人怀念五十年代的“黄金时代”,那时物价稳定,而且还降价,为什么现在要把这种物价制度取消呢?针对这个问题巴甫洛夫说,五十年代,严格说来,是“陈列在橱窗里的财富”,那时是低工资,购买力也低,因而消费水平也低。1950年苏联人均肉的消费量为26公斤,而现在是62公斤;奶和奶制品1950年为172公斤,而现在是  相似文献   

14.
(一)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已故首相的阁僚问路易十四:“今后我们有事找谁?”国王回答说:“找我。”他随即宣布自己不需要首相,单独行使王权。在路易十四看来,他“代表整个民族”,因此“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他毕生将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15.
阙政 《新民周刊》2012,(6):66-69
本该四十不惑的年纪,为什么还在不断折腾自己呢?习惯了"型男"、"硬汉"式的孙红雷,如此"潮"中带点自嘲式幽默感的他,倒叫人眼前一亮。或许正如我们之前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禁区让我们继续思考自己的社会思维和政治思维的缺陷吧。今天不知为什么变得很难说出,斯大林作为个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中成长的,他是怎么样以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掌握经典作家的理论遗产的,他的文章和言论整个来说从来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框架。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变形了呢?马克思主义中是否为这些变  相似文献   

17.
泰国的局势     
研究在泰国投资机会的某美国商人,最近对美国驻曼谷大使馆进行了一次不安的访问。他提出了这个国家长远前途的问题。“这是他们都提出的问题,”大使馆的一位官员说,即“泰国是一张使人忧虑的多米诺骨牌吗?” 艾森豪威尔总统也许是第一个使用这个小  相似文献   

18.
“请你们介绍一点当代法国文学”,这是来自我们熟悉的人当中相当普遍的要求。怎样满足这个要求呢?或者更具体一点说怎样介绍呢?答案可能有许多,但总起来不外三种:(一)分门别类地翻译一些原作。以诗为例,抵抗时期,译一些阿拉贡、艾吕雅等人的诗。解放后,虽说没有流派,但法国人自己也承认有一些共同的趋势,有几个“小礼拜堂”。例  相似文献   

19.
一、“一旦认识,亦即不被赏识”鲍里斯·维昂何许人也? 这曾是一个谜,即使是对法国人。1959年6月23日,根据他的小说《我将去你们坟上吐唾沫》改编的电影摄制完毕后在内部试映时,维昂猝然昏厥,几小时后便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九岁。维昂之死并未在法国引起震动,实在是因为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他。有人得悉他的死讯后说:“哦,鲍里斯·维昂,我知道,不就是那个爵士乐小号手吗?十几年前他发表过一部小说,小说里充斥着暴力、色情。他还硬说这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美国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20.
瘦竹 《新民周刊》2012,(7):90-90
我们见惯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的形象,而猛虎细嗅蔷薇,千斤拨四两,举重若轻又何尝不是一种魅力呢?卡尔维诺在他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的才干之一是绘画。国王要他画一只螃蟹。庄子回答说,为此他需要五年的时间、一幢房子和十二个仆人。五年过去了,他还未动笔。他又对国王说:‘我还需要五年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