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治国方略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和策略。大致可分为“人治”和“法治”两种方式。人治是以国家统治者个人的意志和思想或统治者阶层的意志和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反应快捷,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具有主体决定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等弊端。法治则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创制法和制度并要求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个人严格按照这些法和制度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邓小平同志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在《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又进一步指出:“为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要求把更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准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法律成为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这一论述,是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它既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针的继续和发展,也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的发展处于一个转型时期,长久以来依靠劳动力、外资、出口及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来取得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我国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法制改革必须同步进行,对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利于经济转型的因素进行改进,逐步实现依法行政,才能实现法律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初,古老的中国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法律改革。这场法制改革对今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本篇论文主要就是论证清末法制改革的动力因素究竟有哪些,通过对马凯条约是导致清末法制改革的传统观点加以批驳,进而提出苏报案事件、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等历史史实是构成清末法制改革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与变法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改革要贯穿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的法制,一般的说,是我国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现,同时也是实现国家各项任务的工具和保证。它既反映和肯定改革的成果,又为这新的成果开辟前进的道路。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制,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协调地向前发展。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要求上层建筑,包括法制不断地实行改革。马克思曾说:“无论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列宁为说明宪法的现实意义,曾把宪法分成为“成文的宪  相似文献   

6.
7.
8.
太平天国起义是爆发在19世纪中叶的反封建反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战争,时代决定了它成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时代也赋予了它具有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的新特色。洪仁玕改革法制的主张,就是19世纪中叶最进步的最新的法律思想,是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关系的产物,是中国法律史上闪烁着夺目光彩的民主精华。研究洪仁玕改革法制主张的内容,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从国有企业弊端看主体独立化改革国有企业缺乏活力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国有企业屡改不活更是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改革进行到今天,积极检讨已有改革思路,并大胆推出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已是势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而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多年来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企业的深层次矛盾,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效益低下,无法脱困。笔者从国有企业的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国企改革中明晰产权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以求对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发展,稍尽绵力。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法制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愈发重要。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拓展海外市场,必须应加强法制工作。本文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从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加强重要决策法律审核把关、全员参与法制工作和建章立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改进法制工作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86,(11)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这一重大方针,是根据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需求确定的。这些法制需求体现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和为贵——论行政协调的法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上的行政协调包括行政程序之协调和行政诉讼协调。行政程序之协调指行政机关与人民在相关人民权利义务方面所进行的协商与沟通。行政诉讼的协调目的也是终结行政争议,以协议的方式终止诉讼。对于行政程序之协调,现行的若干制度均不能消除争议。而在行政诉讼协调中,行政诉讼不得调解原则并不存在于台湾和日本。必须在行政协调中建立行政程序及行政诉讼程序的连贯性机制。刑事诉讼中的辩诉交易,以及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都是对行政诉讼不得调解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一) 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历史地把法制改革纳入了中国全而改革的大潮之中。法制改革,作为革除法制领域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传统因素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5.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杨振山中华法系有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是,在近代法律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法系逐步走向崩溃。从清朝末年法制改革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历史的观点进行观察,今天的法制改革实质上是清末法制改革的继续。它表现了一个文...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以来,以国有企业为基础.吸收外商参股投资建立起来许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当初,国有企业在利用外商投资时,主要是着眼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速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进入90年代后,全国已有数万家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仅1997年一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达21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8%.利用外资的形式已从合资使用新建企业转向收购兼并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着眼点也逐渐从单纯的技术引进、经营管理方式的引进向优化产业结构、企业资本结构重组、公有经济布局改组等多方面扩展.从而使国有企业利用外商投资更全面地同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结合起来,开辟了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新战场.从国有企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的法哲学及其法制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羲的法哲学及其法制论李本森黄宗羲(1610-1695),这位中国17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以其对社会深刻的体察,对法律本质的独特认识,构建了自己的法哲学体系,形成了系统的法制观,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之中最有代表性、理论建树最大的学者,他与顾炎武、...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的法制思想是在对“天人关系”问题进行长期争论中形成的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 ,他认为法制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行为准则 ,其次他认为法制是“人能胜乎天”的根本保障 ,最后他认为法制应当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研究刘禹锡的法制思想 ,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 ,引导、规范、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人事任命制度是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中的核心环节。当前国有企业人事任命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只有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为目标,废除国有企业企业家硬性划线退休制度,逐渐淡化国有企业企业家的行政级别观念,建立声誉激励机制,才能保证有效的符合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命。在具体内容上,国资委在选择董事会和经理成员的时候应当增加适当比例的专家作为董事会成员,并通过市场机制选择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专业人才担任国有企业的经理。国资委在选择监事的时候也应当注意专家的作用,合理分配政府代表和专家的比例,并加强监事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外法学》1997,(4):87-96
期待已久的时候已经到来,香港在历经一百五十年的英殖民统治的屈辱后终于回归祖国。 值此良时,《中外法学》特举行笔谈会,以示恭庆。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诸同仁欣然应约,激扬文字,论评香港法制转变中的热点问题。来稿在形式上经适当处理、内容上适度剪裁,现刊录如下。 可以预期在以后的两地交往中,必然有很多新问题涌现,需要两地学者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研究。本刊深感责无旁贷,愿为斯而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