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以及历史上曾经生存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称。近二十多年来的考古学成果证明:内蒙古的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草原文化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照东  刘俊宝 《前沿》2005,(9):7-10
构成中华文明的草原文化,广义上包括亚洲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青藏高原三大版块。内蒙古草原属于亚洲北方草原。内蒙古草原文化圈包括大兴安岭文化、阴山文化和阿拉善文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全国文化界众多名人走进内蒙古,历时两个月,行程数千公里,从河套平原到呼伦贝尔草原,从古墓群中到阴山顶上……访问、考察了内蒙古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的草原文化、底蕴宏厚的人文景观,深入论证了草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内蒙古民族文化做出贡献。一1961年7月23日至9月14日,应乌兰夫主席之邀,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翁独健、韩儒林、刘大年、王冶秋、金灿然等一行由翦伯赞先生带队,组成的全国民族历史研究指导委员会访问团造访了内蒙古。史学家们于7月24日抵达首府…  相似文献   

4.
黄金 《前沿》2004,(2):181-183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体系 ,草原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文化是一个民族性、动态性、时代性、世界性的一种文化。草原文化最根本的特点是尊重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草原文化在内蒙古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逐步走向了文化产业化的新路子。草原文化的发展 ,在积极面对当今世界的同时 ,仍保持发扬自身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共同历史、节日习俗、语言文字应用、生活习俗、对外族态度等方面的本民族文化认同状况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状况,从对本民族共同历史的了解,对本民族文化内容的认同,对其他民族同学的接受程度三个方面讨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本民族文化认同情况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情况是否产生影响以及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就民族的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的这一本质意义而言 ,文化是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 ,而民族的形成过程也正是民族凝聚力汇集并展示其能量的历史过程。知识分子作为这一文化的承载者 ,毋庸置疑地成为民族凝聚力的生发力量。没有历代知识分子的肩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无以传承 ;没有历代知识分子的原创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无以张扬 ,民族凝聚力所赖以生存的共同文化基础也就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7.
董恒宇 《前沿》2005,(9):3-6
内蒙古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内蒙古草原文化具有世界文化品格,让世界人民都了解熟悉和热爱草原文化。内蒙古要整合草原文化资源,发展草原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而言,民族精神即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思想和优良传统。十六大将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作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强调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体现了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和人们思想现状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在全球化带来时空浓缩的当下,空间扁平化造成了人的身份破碎化、认同危机化,寻求强化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历史答案已成当务之急。通过纵向可梳理出自晚清时期到全球化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变化逻辑,横向可厘清位于最高序位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对各民族认同的整合逻辑。探讨如何塑造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符号、民族价值观等民族认同形成的要素,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和民族文化历史教育,可进一步整合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
郭琪 《统一论坛》2007,(2):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的背后都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以爱国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依托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近几年,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来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人数直线攀升。内蒙古旅游业从1980年初见雏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历史、民族文化各项旅游指标的逐渐成型,今日内蒙古旅游业已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党委、政府立足于自治区的基本区情,提出"8337"发展思路,其中提到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草原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核心理念在内蒙古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体现。举办草原文化节对于弘扬和提升草原文化、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召开前夕,我们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总结往届草原文化节成功经验,探讨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阐释草原文化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期为草原文化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悠久绵长的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始终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和平发展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华文化四大源流之一的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社会和谐的社会文化生态,维系着中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贵州历史上就属于多民族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不断汲取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通过文化交融,形成了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应势顺时、顽强拼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精神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用新的文化发展观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在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推进文化传播手段创新等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观.民族地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当中,有很多灿烂的珍宝,崇尚友道,珍惜友谊的中华道德观毫无疑问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早在2500年前,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的智慧不仅属于中华民族,而且属于全人类.1988年.  相似文献   

17.
刘晓莺 《前进》2012,(9):49-50
我国的服饰礼仪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上我国的服饰礼仪文化丰富多彩、富丽堂皇、风格独特,曾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民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部分,是一种记忆、一种语言、一种文化,曾承载着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  相似文献   

18.
孙锦泉 《思想战线》2013,39(1):22-25
中国造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瓷器种类繁多,其纹饰图案包罗万象,集中荟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由采集经济而来的农耕民族固有的特性,是对各种植物的认知、识别和利用。通过剖析农耕文化在瓷器上衍生的与植物相关的文化现象,来解读民族文化内涵,以管窥中国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同时,也可俯瞰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底蕴、视觉艺术的想象空间和世风民俗所表达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公安院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繁衍生息的根基和血脉,[1]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发展和保持个性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进程中,积淀了十分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是“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