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力 《团结》2005,(6):46-48
在人类发展史上,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源于阶级的不平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不平等产生了教育特权,教育特权制造了教育不公平。近代世界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为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而奋斗的历史。在阶级不平等思想的影响下,近现代西方国家在受教育者的培养方面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即在教育过程中,对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人采取不同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受教育者通过不同的教育,取得不同的发展。西方国家教育不公平透视双轨制教育。十九世纪初,西欧各国在传统的古典文科学校之外,发展出另一类为平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直接有用知识的学校。两…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特权     
剥削阶级国家法律上允许统治者个人、等级或社会集团在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享有的特殊权利,是阶级不平等和阶级内部等级不平等在法律上的反映.资本主义国家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废除封建特权的同时却确立了资本的特权.只有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铲除特权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动摇的原则之一,任何超越或凌驾于法律  相似文献   

3.
平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平等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资产阶级的平等权要求消灭封建等级特权,追求用劳动这同一尺度衡量不同的人,实质是形式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权则要求消灭阶级本身,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默认天然特权,实行按劳分配,体现资产阶级形式平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随着生产力高度发达,必然实行按需分配,体现实质平等。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平等观,把权利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有机统一起来,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切“平等”都是一定的历史产物。“平等”以一定方式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认识一个社会“平等”的质的规定性,首先要认识这个社会的历史基础。国家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当“平等”以一定的方式实现时,必然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形式。以人的依附性为特征的自然经济社会,平等实现的方式是社会特权和政治特权的叠合,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合一;以对物的依赖性和交换平等为特征的商品经济社会,平等实现的方式是权利平等,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以对社会生产自觉控制为特征的自由联合劳动社会,平等的实现才是社会平等,它要求国家与社会的新的合一。中国正处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对平等实现的选择,只能是权利平等。它要求否定社会特权化,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因之应从各方面促进这一分离,如:确保国家执行“公共意志”;不以公共权力身份介入私法关系;一切公职向社会开放;一切公务活动法律化、制度化等等。  相似文献   

5.
王希鹏  宫铭 《理论视野》2013,(10):46-50
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身份差别等特殊力量,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所享有的特殊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或权利(为某些人特设的权利),这些权力或权利有的为法律所规定,有的则在法律规定之外。其基本特点是建立在对某些权力或权利分配不公平基础上的以权谋私或权利专属,目的都是特权主体用之以谋取私利。从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来看,制度僵滞与文化依赖是当前特权存在的重要原因。治理特权首要破解恶性“路径依赖”,强化反特权“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实现反特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福柯、德里达都看到了 ,一种知识传统之被认为合理的 ,往往有着不平等的权力背景 ,这表现为“理性”对“疯癫”的排斥 (福柯 ) ,“言语”对“文字”的压抑 (德里达 ) ,“阶级”对“语言”的役使 (马克思 )。对平等合理的权力背景的吁求 ,就必须寻求一种“前科学的语言”让理性与非理性对话 ;或解构“言语”与“文字”的二元等级对立 ,或反思在阶级对立中语言为意识形态役使的事实 ,本文对其间的价值取向略有分辨。  相似文献   

7.
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上、政治上处于同等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但平等是以不平等为前提的。在阶级社会中,平等总是阶级的平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仍然是阶级的平等。平等也有差别性,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平等不是平均主义。平等要求是和无产阶级利益一致的。它的内在实现有待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些同志对“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进入政治生活领域”的命题提出质疑,主张商品交换原则应当进入政治生活领域。他们认为“商品交换原则必然要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所以“防止进入”的提法不科学;他们还认为“商品交换原则体现的是平等、自由的原则,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反对封建等级和特权”,“不可能设想,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平等、自由的原则,而在政治领域实行集权的原则”。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在经济领域中实行这一原则,在政治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政党及其政党制度已成为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7页)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在“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下,采用多党制,这就明显地掩盖了它的阶级本质。特别是标榜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党执政的一些国家,在经济上施行“福利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近两年来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10.
平均主义是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它反映了小资产阶级要求在消费资料分配上绝对平等的愿望和要求,是小资产阶级平等观在分配问题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产生的,是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恩格斯指出:“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尤其是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把公民的平等提到首位以来,法国无产阶级就针锋相对地提出社会的、经济的平等的要求,这种平等成了法国无产阶级所特有的战  相似文献   

11.
马歇尔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由于形式上的政治平等与广泛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之间的冲突及失衡而面临的种种政治合法性危机,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平等转向中,通过将社会权利的思想整合进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框架之中,实现了公民身份对于社会权利的收编,进而借助消极权利与积极权利的整合促进了自由主义自由原则与平等诉求的适度平衡。这一过程始终伴随着公民身份体系与资本主义阶级体系之间的共谋。深入解读马歇尔的公民身份理论,对于科学勾勒公民身份的现实走向、揭示阶级统治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正,是分配社会权利和义务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尺度,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道德准则。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和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不同的道德体系对公正原则和规定也各不相同。兰秀良、程立显在今年三月三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提出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具有如下基本特征:首先,社会主义公正原则主张公正与平等的真正统一。它要求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不承认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在政治上和法律上享有特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依附和奴役。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加以克服的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弊端,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剥削阶级思想残余的反映。它要求经济上的平等,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3.
把“消灭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平等问题既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针对杜林鼓吹超阶级的抽象的平等观,论述了平等问题的历史发展,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平等属于上层建筑,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的观念是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阶级中,有着不同的内容。恩格斯指出:“资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洛忠 《团结》2005,(2):11-13
在刚刚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成为代表和委员高度关注的话题,教育公平问题也因此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制度的道德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教育公平是一个古老的理念。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则最早提出通过法律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提出要“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17世纪…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把人的存在理解为生存活动.人的生存活动是人依靠自然生产自己的一种生活.作为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人的生存活动,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它构成了马克思人权认知的前提.从人的“生活决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出发,首先,马克思指认人权是一种逻辑规定,是人的生存活动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的产物,表现为自由、平等、财产与安全等;其次,马克思指认人权又是一种现实规定,人权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一特定的生存方式中体现为资本自由、平等地剥夺劳动的特权.  相似文献   

16.
莫晓燕 《学理论》2015,(2):26-28,42
《礼记》作为对中国古礼之阐发,是儒家"政教合一"、化规矩为制度的哲学思想与精神的体现。"一夫一妻多妾制"的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是"阶层—性别"双重等级秩序的推行工具和制度化表现,是将婚姻中的两性关系和日常行为规范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巩固,从而维护"父权制"社会主体阶层——"男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力,是造成男女两性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身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21,(6):144-150
2020年,法国通过了《法国全民退休金改革法案》,试图整合"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但引发了激烈对抗,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陷入自反性困境。罗桑瓦隆认为,社会保险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即通过再分配减少身份特权不平等,在"无知之幕"下实现个体相似性平等。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使"无知之幕"被撕开,差异性成为平等的新内涵。法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冲突的实质是逐渐显性化的差异性特质与普遍性制度要求之间的矛盾,即福利国家遭遇的第二次平等危机。而差异性平等的实现无法再单纯依赖再分配,需要以关系平等重塑福利国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赖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险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经典再分配手段突破身份特权的限制,克服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平等危机,形成了相似性平等的机械团结社会。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个体化带来的蜕变、无知之幕的撕裂、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发的劳动风险等使得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合法性来源受到质疑,福利国家面临着第二次平等危机。平等危机的周期反复与升级反映了资本生产与福利分配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解决,破坏了社会团结这一底色。在工业化、后工业化、数字化相交的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要跨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平等危机的陷阱,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坚持人民性原则、差别化原则、辩证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法的功能即法的作用有以下几点:首先,统治阶级用法来确认和保护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巩固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例如奴隶制法规定了奴隶主可以对奴隶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封建制法严格保护等级特权;资产阶级法虽然取消了封建等级特权,但却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合法化.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它通过确认四项基本原则,保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所以,法作为阶级统治工具,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掌握政权的阶级,总是借助法来实现对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0.
因为人类文明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我是谁"成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哲学之迷。马克思把未来社会人的本质界定为在没有阶级、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在消除阶级对立的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平等,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本质是人的人生价值平等。只有人的价值平等,才能科学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