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合力作用的结果。就内部原因而言,除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中共党不成熟外,最根本的还是共产国际和原苏联(下同)在指导中国大革命中放弃了对统一战线、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本文就武装斗争领导权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共产国际和苏联认为,国民党是个“工农党”,应全力帮助国民党建设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与大革命时期的右倾错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产国际用来指导中国革命的东方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强调反帝革命。而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必须将反封建与反帝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于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路线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就发生了部分脱节。由于强调反帝革命,共产国际和联共(布)领导人就十分看重国民党及其军队。一方面,苏联在自己经济并不富足的情况下,拿出一定经费来支援国民党的军队建设,力图在中国培养和训练反对帝国主义的坚强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当国共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影响到统一战线的存在时,共产国际和联共(布)领导人宁肯要共产党让步,以使国民党右派及其领导的军队留在统一战线内,也不同意对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反击;他们甚至不惜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领导人的好恶程度,来对待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很显然,共产国际东方战略内在的规定性,是大革命时期右倾错误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3.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4.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3,(10):40-43
大革命爆发后,工农运动空前高涨,工农武装问题日渐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如何正确看待和领导工农武装的问题,直接关系着革命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接触和认识工农武装问题,开始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对于这一问题在认识上虽有某些偏差.  相似文献   

5.
彭建伟 《广东党史》2016,(11):44-49
彭湃是我党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开创性地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的革命思想,并付诸于实践。本文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根本问题、农民武装问题、农民政权建设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工农武装割据等方面阐述彭湃的前瞻思想,有助于探求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为此,中共中央于同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同志对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以及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因为在3月下旬,陈独秀还主张“要缓和反蒋”,并在4月5日同汪精卫一道发表宣言,要求大家“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使一部分共产党员放松了警惕,而实际上几天后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军事部工作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的。共产国际的指导包括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是协助中共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领导机构,为中共培养和训练了大批军事干部,并提出要发展工农武装特别是农民武装的正确方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中共在大革命时期的军事工作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力量,成为大革命失败后武装起义的基础。消极方面是强调发展工农武装必须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之内,并要征得国民党方面的同意,从而限制了工农武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时期可以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初期一大革命准备时期。从一九二三年“二七”罢工失败到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以前。这期间党确定了统一战线政策,召开了“三大”,实现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恢复与发展,为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期一大革命高潮时期。从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到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中央特别会议前。从“五卅”运动高潮到北伐的高潮,斗争形式从政治罢工到武装夺取政权。随着革命高潮的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党内右倾妥协退让错误终使革命遭受严重损失。后期一大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指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国内的主要矛盾从人民大众与旧军阀的矛盾转向人民大众与新军阀的矛盾。党中央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召开的汉口特别会议,标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形成并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陈独秀全面放弃革命领导权,给革命造成了危机。自“四·一二”到“七·一五”蒋、汪相继叛变,革命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9.
1927年8月7日,当中国革命被推入血海之时,中共中央在汉口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号)召开过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纠正和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共产国际的支部,中共的政策路线均受共产国际的支配和影响。共产国际和苏联自国共统一战线形成之日始,即积极帮助中国革命培养军事干部建立革命武装。但其着眼点始终放在国民党身上,没有提出建立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1924年冬,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召开会议。当中共提出培植自己的军事力量时,鲍罗廷认为,目前不宜大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实践,为后来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最后夺取政权作了必要的准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党探索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问题,成立党的军事组织;培养党的军事干部,创建党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在国民革命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组织与政治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践行军事运动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建立工农革命的武装等方面,对党的早期军事实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并成为共产国际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这个时期的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所采取的右倾方针,导致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陈独秀在回顾和总结大革命失败的问题时说,由于他“忠实地执行了国际领导者斯  相似文献   

13.
大革命后期在农民运动高涨的两湖,为什么未能开展土地革命?传统的看法囿于『内因是主要的,外因是次要的』,把它归结为中共自身的错误。顾群在『求索』1988年第3期撰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对中共中央的指示虽然指出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土地革命的途径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主要表现在:1、一直过高地估计国民党的革命性,始终依靠国民党及其政府实行土地革命,而国民政府及其军队的实权  相似文献   

14.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16,(7)
正三谏陈独秀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央委员。他在会上,与毛泽东、蔡和森、恽代英等发言,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5月,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许克祥血腥屠杀工农。在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书记陈独秀一筹莫展地说:"革命现阶段的问题,既不是退却也不是进攻……"他的犹豫不决,思想混乱,使得党中央  相似文献   

16.
在土地革命初期,联共(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路:通过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起义,迅速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政权,汇合广东各地的农民暴动,首先取得革命在广东一省的胜利。然后,再由湖南、湖北重新进行北伐,将革命向北推进,掀起革命新高潮。这种思路简言之,就是广东“速胜论”。为此,联共(布)、共产国际在中国土地革命初期的三大起义中,最重视的是广州起义,一度把占领广州,取得革命在广东的胜利当做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联共(布)、共产国际这种思路是脱离中国实际的,广州起义的失败,是这种思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和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而遭到惨痛失败。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这个代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及其一切革命政策,就被国民党当局的叛卖性的反人民的‘清党’政策和屠杀政策破坏了。”(《毛泽东选集》64开本第936页)从“四、一二”到一九二八年上半年被屠杀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达三十三万七千人之多,  相似文献   

18.
1927年4月,羽翼丰满的蒋介石,在上海公开叛变革命,大肆搜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工农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和珠江。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国民党右派一味迁就退让,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毁于一旦,半壁河山重新沦丧。各地的军阀政府,纷纷以血腥手段,暴力镇压革命势力和共产党人,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出路何在?周恩来等提出“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的建议,被陈独秀等人否定了。周恩来再一次提出挽救革命的办法──发动湖南农民武装暴动,又被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国际代表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有着不解之缘,这一历史特征在陈独秀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几乎全部的思想和活动都与共产国际(苏联)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错误的,陈独秀只是执行了这条路线,国际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