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青年》2007,(2):63-63
原来100多亩地种的葵花只能收入1万多元,现在被加工成“明星”葵花饼后能收入4万多。阳原县许多葵花种植大户通过精细加工,提升了葵花的附加值发了财。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8,(7):56-57
1999年,福建永安市燕北街道飞桥村俞道灿等农民种下了1300亩莴苣,从此带动了全村、全市农民家家户户种莴苣。2002年,当地种植的莴苣通过了无公害认证,接着又注册了“飞桥莴苣”品牌。如今,莴苣种植在当地已发展到6万亩,年产量13、5万吨,产值1.05亿元,带动种植农户18550户,种植农户人均增收1560元。飞桥莴苣产业已成为永安市及周边县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07,(3):56-57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城郊乡中郢村2006年种植5.1亩滁菊,到年底收入12970元,亩均收入2543元。全村86户农民种植滁菊220亩,仅此一项全村增收275000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相似文献   

4.
《工友》2008,(7):44-45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农民人均收入才一千多元,不少乡镇的学校教室还是危房,有的学校甚至还是“泥巴凳泥巴台,里面一群泥巴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地方上为了“充胖子”,肆意侵占农民耕地,强行拆迁,不仅耗资3000万元建起了“全国瞩目”的白宫式办公大楼,还斥资上亿元建起了“科技生态园”、占地5000亩的“循环经济园”、皖西北商贸城、工业园等五大工程。(6月24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2006,(12):56-57
深秋季节,笔者来到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河东乡的千亩甘草种植基地,一捆捆新出地的甘苹正在装车准备外运,村民丰收喜气溢于言表。河东乡党委书记王辉告诉笔者:“9月以来,河北省安国市甘草收购企业入驻我乡大批量收购三年生人工种植甘草,全乡可以采挖的甘草300余亩,仅此一项全乡可实现收入150余万元,农民人均从甘草产业获得收入270多元。”  相似文献   

6.
《农村青年》2007,(12):58-58
今年,山东省商河县张坊乡黑皮冬瓜种植面积3000多亩,收入可达700多万元,“黑娃娃”一样的黑皮冬瓜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金娃娃。  相似文献   

7.
《农村青年》2007,(3):56-56
1万亩金花茶种植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完工,50亩的金花茶加工基地全面启动,金花茶茶叶、金花茶袋泡茶、金花茶浓缩液等产品相继问世,农民种植金花茶平均每亩年纯收入达5500元……金花茶这一稀世“金花”,正成为防城港发展的又一个“金矿”。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06,(12):56-56
地莲皮、红蘑菇、野山菜、紫金蛾、杨槐树花等20多种野生山茵、野菜经过包装后身价倍增。俏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河南省确山县农民张全收在“土”字上做文章,打造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牌“小延安山珍”。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8,(2):55-55
马志惠是四川省郫县德源镇人,青年农民致富典型。1998年,马志惠和丈夫回乡搞起了新品种蔬菜种植。她向村民租地70亩,全部种上了台湾金皇后樱桃番茄。当地农民只种大小春两季,马志惠当年就种下了3轮番茄。这一成功的消息在村民中不胫而走,许多农民慕名前来取经。为了让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能够种植樱桃番茄,她走上了“基地+农户”的路子。2001年,马志惠与100多户农户签订了150多亩的产销合同,并负责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和产品收购、销售,负责向农户提供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10.
山东成武县大田集镇是大蒜之乡,全镇每年种植大蒜10多万亩,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大蒜产业示范镇”。该镇的农民依靠大蒜产业,走上了小康之路。新形势下的该镇农民,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财富,像那些“獭兔上网卖、效益真不赖”、“批发往外走、再贵不零售”、“大棚种野菜、效益成倍来”的“农事新说”也就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1.
李学忠是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李家庄的一个农村青年,从2005年起开始种植保健蔬菜——雪莲果,当年就获得了每亩3000多元的效益。两年来,他除了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收入外,他还联合本村有志青年成立了雪莲果种植协会,使雪莲果这一特种蔬菜在当地迅速得以推广,很多农民尝到了种植雪莲果的甜头。2006年,李学忠被丰润区评为科技致富带头人。2007年的唐山市文明生态村表彰大会上,他又被命名为新农村建设标兵。  相似文献   

12.
王道祥,一个名不经传、白手起家的农民,沐雨栉风,历经艰辛,扎根黄海之边20多年,先后投入3300多万元兴建水利、电力等农田种植、水产养殖基础设施,让百公里一、二道海堤两侧沉睡多年、荒芜贫瘠的数万亩滩涂焕发勃勃生机,成为给社会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给创业者提供精神财富的“黄金海岸”。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8,(5):58-59
红薯叶,当菜卖。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的农民把红薯叶扎成捆,冲洗干净后,运到南阳市区卖,收入不菲。该乡马营村马春虎去年种了2.5亩红薯,仅卖红薯叶一项收入就达3000元,今春他一下子种了5亩,目前薯叶收入近4000元。  相似文献   

14.
《农村青年》2009,(2):51-51
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各族农民,巧借当地光热资源,变劣势为优势,近年来已累计种植了1000万亩特色林果,在“瓜果之乡”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五彩果篮”。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08,(1):57-57
2007年,由天津市静海县蔡公庄镇惠丰中村与天彩科技有限公司以订单形式推广种植的100亩“日本川山紫”甘薯,普遍获得丰产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200公斤,每亩创经济效益达2400多元。  相似文献   

16.
在沂蒙山区已有悠久历史的沂州海棠是山东省临沂市市花,这几年,因沾了市花的这一光环,当地很多花农都纷纷种植起沂州海棠,因此,临沂海棠的种植规模开始逐年扩大但在众多种海棠的花农中,惟有该市河东区汤河镇后东庄村村民刘建国种植海棠的规模最大。20多年来,他心系美丽事业,重视生态农业发展,坚持发展海棠种植产业,从一亩两亩种起,一步一步走到现在,他种植的海棠规模已超过2000多亩。这些年,刘建国不仅自己痴心种海棠,而且还带动了本村及周围村庄的众多种植散户,使这些种植海棠的花农走上富裕之路,更使家乡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生态文明景象。  相似文献   

17.
汪晓东 《工友》2009,(5):42-43
河南两市驻京联络处花了66万多元,买了777瓶假茅台。(4月15日《人民日报》) 点评: 驻京联络处应该算作政府派出机构,那么,这66万多元应该由地方政府埋单,换言之,应该是政府“公务支出”中的一项。现在,66万多元买了假酒,这酒大概是不能喝了,但这钱能否全部追回?  相似文献   

18.
徐锐 《农村青年》2009,(1):64-64
据报载,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2008年洋芋大丰收了。然而,农民望着遍地的“金蛋蛋”却增添了几份的忧愁。据报道,原因是每市斤洋芋价格比2007年低了整整0.1元。这个县的东山村农民杨有忠2008年种了7亩洋芋,挖了近3万斤.和2007年的产量差不多,而2007年卖了一万多元,现在仅卖了不到7000元,而且种的洋芋成本比过去提高了许多。一些洋芋加工企业也由此而随意压价致使洋芋出现了滞销。即使卖出去繁荣,也没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06,(9):56-57
无花果成了农民致富“小银行”;茶杆竹唱响农民致富曲;柠檬:瑞丽农民致富的“黄金果”;树下养金蝉,无本赚大钱;一亩小葱3000元;山东农民种“环保花生竹赚“保护价”;“金菇”种在稻田里;大棚羊养虫成了“摇钱树”;翠冠梨“去斑”美容身价涨。  相似文献   

20.
冯韬 《时代风采》2009,(14):10-12
背景:2007年3月1日,《春城晚报》刊登了一篇名为“老父打工意外受伤可能瘫痪 黑龙江小伙闹市举板为你讨说法”的文章,一时间,此举引来社会热议。时隔两年多,这个“闹市举板为父讨说法”的黑龙江小伙已辗转到了滇东南公路及铁路的交通枢纽一个旧市鸡街镇,靠着在当地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