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大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需要大众化的优质高等教育。而构建中国的大众化优质高等教育 ,既需要教育理论界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也需要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侯光明 《理论前沿》2005,(21):10-12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在政府的计划、调控管理之下的进程,因而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规模和速度问题、质量政策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小康社会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整合入手,剖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征、建设的困境及解决的措施,以及获得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有益的启示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问题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实施扩招政策后 ,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进行个案分析表明 ,虽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 ,但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反馈机制 ,加大外部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它是由公立高校主导,且以公立高校在绝对数量上的大规模扩招为特点的。民办高等教育在经历10年的大幅增长后,仍旧未能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国强民弱的格局,其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不仅比重偏低,而且只占据教育市场的低端。在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迈向普及化的新时期,这种教育供给格局以及它所反映的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模式不仅缺乏效率,而且未必能够实现公平。应从两方面入手改变当前不合理的高等教育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是维护知识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屏障。高层决策者、教育行政管理者、高校师生,要允许贫困大学生思想困惑的自由表达,防止其被阻塞的敌意倾向迭加积累。避免那些文化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产生相对剥夺感乃至逆反心理,强化其在学习全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结构要对应多样化的社会结构,把文凭的概念同职业能力提升明确区分开来,要尽可能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符合拓展了内涵的"社会稳定"的要求,进而实现两者的契合统一。  相似文献   

8.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西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原因和应注意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比较的方法和角度,从性质、对象、主体和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的特殊性:它在性质上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有关大众化方法的研究成果是其最重要的转化对象;实施主体一般拥有特殊的政治职能,接受主体属于显性主体并决定了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方式的优劣;该转化方式表述的精准、明晰程度较低但拥有较高的应用综合性。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费渠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对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会十分突出。积极探求开拓经费增收的渠道对于顺利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应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学生公寓 (社区 )、依靠社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等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把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确立为今后 5~ 10年高等教育的奋斗目标。占全国高校总数约 5 0 %的地方工科院校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现在又承担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任。本文就地方工科院校与高等教育区域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系及如何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挑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高等教育质量观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判断和选择,随着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变迁而发生与之相应的嬗变。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将肩负起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为此,提升民族素质,打造知识型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应成为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群 《理论前沿》2008,(10):41-42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证;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毛入学率迅速增长,3年后便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化”既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变化,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本文结合浙江工商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从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助学保障体系、提升学校国际化程度和办学水平、强化科研和社会服务、加强依法治校等方面阐述了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的原因及现状,并针对高校扩招引发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想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应仅仅停留在一个数字或比例的概念,更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还在于培养的人才应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超常扩招,当年招生人数比前一年增加47.4%,2000年再增长25%,2001年计划增长10%,连续的大比例扩招,迅速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根据教育部的规划,我国将于2005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的大规模扩招缓解了升学竞争,使更多青年人圆了大学梦,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但是,如果从总体效益来考虑,我们对当前的形势并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不能忘记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促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国社会思想剧烈变化的转型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面临着诸多现实性的挑战和问题。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使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但却给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带来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点参考性建议:一、转变观念,树立适应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我国的高等步入教育大众化阶段。经济的发展和各大高校的扩招,并没有为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和机会。相反,随着经济转型和改革,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社会精英岗位已经不足甚至是短缺。如何从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出发,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征和表现,明确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构建择业观教育的完整内容和创新有效的自我调试方法,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心理,正确择业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