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的作用和任务是要解决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大事情:记载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为一切国家机关和全体公民规定最高的活动准则和行为准则,为制定其他法律提供立法依据.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反映客观的规律,又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它起着巩固政权、加强专政的作用,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政治局势稳定,经济、文化建设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特别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要相应地随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立法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立法体制,是有关国家立法权限的划分和国家立法机构设置的制度。它是上层建筑中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制度。立法体制必须适应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改革服务。因此,建设一个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立法体制,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重点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如何在实现经济领导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加强法制,是当前法制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加强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以保障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则是法制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促进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必须充分认识经济立法在实现四个现代化斗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已进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经济模式的变革必然要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由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那么,在上层建筑的变革中,法制建设要率先突破。在转型时期,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法制现代化。一、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现代化是与“传统”相对应的概念.它包孕着以下的涵义;现代化是一个时空的概念,它必须体现人们在特定的空间所处的时代新的要求;现代化是一个质量的概念,人类从传统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意味着他们对落后、陈旧关系的否定,选择了更先进、更文明的规…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6,(7)
为了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搞“四化”一定要有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搞社会主义建设,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法制作保障,就会受到干扰、破坏,甚至走到邪路上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能动地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并非只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它不仅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起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上层建筑中的法律更是这样。与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相比,法律更能影响经济基础。这是社会的客观规律。当人们认识和利用这种客观规律。制订出反映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就能够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当前,在我国的改革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正在被新体制所代替。这种新旧体制的交替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说到底是一场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革命。既然是一场革命,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思想和旧传统、旧习惯的矛盾和斗争,因而它不是一个早上、一纸命令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渐变的过程,要经过我们艰苦工作去完成的。经济、法制协调发展,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经道路、必要步骤。它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仅要采取行政手段,而且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来调整改革中的种种矛盾,以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再从我国所有制结构上看,虽然仍然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二种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四个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时期,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上。当时,社会百废待兴。人们的思想观念进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国家搞经济建设必须要有法制,而提到法制就要立法。所以,加快了立法步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一九七七年二月明确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①建国三十八年的实践证明,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前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国家立法的根本方针。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我国宪法,与四项基本原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项基本原则对于宪法的制定起着指导的作用,它是宪法的指导思想;而宪法对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起着保障作用,它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8.
《法学》1986,(11)
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必须“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法制”。这一重大方针,是根据我国进入全面改革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制需求确定的。这些法制需求体现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认为,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在立法工作中,除了需要坚持总的指导思想以外,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立法指导思想。在本文中作者从:一、立法工作必须为全面改革和四化建设服务,二、立法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三、立法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四、立法工作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四个方面,选用立法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地阐明了自已的一些主要论点。  相似文献   

10.
作者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立法思想有许多禁区,立法中偏重于制定限制性、禁止性和义务性规范,较少注意制定指导性、保护性、鼓励性以及超前性的规范。习惯于只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对待法的问题。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制必须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正确对待姓“资”姓“社”的问题,大胆地借鉴人类社会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为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服务,真正使经济改革与法制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奋斗目标.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本质属性.对社会主义的民主敢治、法律上层建筑和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建立现代化民主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立法是根本.执法是保障。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底全国政法工作会上指出:十四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外,当前突出的任务是要严格执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对此乔石委员长提出在八届…  相似文献   

12.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并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加强经济立法,进行宏观调控,维护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任务。根据这一宪法精神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从计划经济出发考虑经济法制建设的陈旧思想,确立崭新的从市场经济观念出发,以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强化宏观调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新经济法制构造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3.
<正> 邓小平同志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同步发展的经验,强调指出我们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目前,我国正处在以改革为主要特点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向我们提出了如何通过行政法制指导改革、保障改革和巩固发展改革成果的迫切要求。为此,“七五”计划第五十二章规定,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健全行政法。这表明:就全局而言,抓紧行政立法,积极开展行政司法,加强行政监督,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律化,这是现阶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正> 改革与法制是有一定矛盾的,但改革的性质和法制的本质决定,他们两者必须相互协调。改革必须在法制轨道内运行,法制建设也必须积极为改革服务。就立法而言,一方面要加快制定改革急需的各项法律;另一方面,要及时修改适应改革需要的法律。立法必须努力为改革提供法律依据,用法律推进改革,保护改革,规范改革,决不能把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改革置于违法的境地,更不能让本适应的法律把改革窒息在摇篮之中。立法者决不能因为改革必须在法制的轨道内进行,就可以无视改革对立法提出的急切要求。而改革只有在法制的轨道内进行,法制才能为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为使审判制度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有力地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律保障,笔者认为对传统的审判制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其核心内容就是要理顺审判者的职、责、权,利之间的关系,而探索建立主审法官责任制,乃是理顺其关系的必要环节。一、建立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必要性(一)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法制,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为主服务。随着改革形势向纵深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生,我国的法制必须不断完善,以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临近二十世纪末.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终于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口号.这是当代我国法制创新乃至现代化的目标。法制现代化不仅意味着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而且意味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等巨大创新.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社会法律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由于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在法律传统中“人治”思想根深蒂固。要厉行“法治”.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必须处理好现实与传统的关系;在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借鉴优秀的法律成果时,又必须处理好“中”、“洋”…  相似文献   

17.
一、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并使行政管理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必须加强行政立法”。这一论断,不仅强调了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是实现行政法制的基本前提,也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中行政立法的主要任务,即行政立法要为行政改革服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法律的滞后性日显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法律功能的认识偏差。针对“法律必须是成熟了的政策的上升”,必须是“稳定了的社会关系的调节工具”的传统观念,作者提出,必须变革立法观念,采取灵活的立法策略,加快立法,使立法成为社会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时要通过现代化的立法技术,在注重法律的长期效应时,也兼顾短期效应。作者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完备的现代化法制为必要条件,为此,必须加大立法的社会投入量,使立法行为率先现代代。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去过深圳市条法处、深圳市外经处、深圳市对外法律事务所、中国国际贸易保健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深圳办事处、深圳市工商管理仲裁委员会、深圳市统计局、九龙海关等单位作了有关经济立法与司法的调查,现将情况综述于下: 一、深圳经济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深圳经济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明确的。它是围绕着为深圳经济特区“四个为主”、“四个窗口”而进行的。它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保障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用经济立法、司法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巩固改革的成果。我们国家经济工作的总方针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也是这个总方针指导下进行立法与司法。因此,深圳特区的经济法律、法规、细则和规章制度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总方针。对内要搞好内联,发展特区经济;对涉外则要在坚持互利的原则下,从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出发,适当照顾和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其经济立法与司法一定要和深圳特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为对外开放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今天,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在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使我国经济建设上一新台阶之时,法制如何在更高的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适应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促进改革,是现代化经济建设对法制的要求,而法制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过程,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繁荣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