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芮黎明 《湖北宣传》2006,(10):26-27
从“七十年代造田”成为农业样板村,到“八十年代造厂”实现农村工业化;从“九十年代造城”实现农村城镇化,到“二十一世纪腾飞”实现农村现代化,华西村以及其领头人吴仁宝的事迹早已是家喻户晓。华西村的典型示范意义在哪里?向华西村学什么怎么学?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别很大,学习华西村也要实事求是,不是要克隆出一个个“天下第一村”,而是要结合自己实际,学习华西经验的精髓,学习华西村发展经济、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2.
孙海燕 《中国人大》2010,(10):25-25
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外来人口有两万多,在这里没有“打工仔”、“打工妹”的说法,而有着“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的心理认同,这里对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20多个省市的打工者“一视同仁,不分内外”。  相似文献   

3.
边宪华 《人民公安》2012,(17):26-28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名声在外,曾几何时。骗子从中看到了“生财之道”.竟然借华西村建村50周年之机。向全国广征字画,15个知名书画家上当被骗走字画。江阴警方迅速侦破,16幅作品悉数追回.近日已完璧归赵。  相似文献   

4.
图片     
华西村村民悼念吴仁宝 3,919日,华西村企业职工排队准备悼念因病逝世的吴仁宝。当日,数干华西村村民和从外地闻讯赶来的各界人士代表来到华西村向吴仁宝遗体告别并开展吊唁活动。吴仁宝悼念灵堂设于他的家中,灵堂外道路两旁摆满人们敬献的花圈。3月18日,吴仁宝因病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他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曾将贫穷落后的华西村建设成为中国公认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5.
周振丰 《群众》2009,(12):38-39
华西,这个闪光响亮的名字,总让人们连带想起其“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华西村已然是一个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农民的“人间天堂”。华西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除了其特别强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高 《群众》2011,(1):64-65
吴仁宝,华西村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书记”。白1957年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天下第一村”。一个普通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何以创造如此非凡的业绩?华西村的事业何以数十年长盛不衰?吴仁宝丰富的精神世界如何解码?  相似文献   

7.
信仰如磐     
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到华西村这个向往已久的“天下第一村”考察学习。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这种教育是来自灵魂深处的。  相似文献   

8.
杭邦华  尤展 《群众》2006,(8):8-11
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将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成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9.
涂世创 《政策》2006,(9):60-60
华西村,威名四海,被称为“天下第一村”。久闻大名,但无缘“相见”。这次专程赴华西村考察,百闻不如一见。虽是走马观花,但确实感受深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同志的文字介绍材料,别具一格,极富特色,一口气读完,令人回味。看得出,文章不是出自文人之手,而是出自吴仁宝之口,凝聚了他近50年之心血、智慧,生动体现了他为人、处事及语言风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华西村的经验,是“全方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百科全书”,从每个方面去总结,都可以归纳若干条。我觉得,华西村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发展生产。中央提出的社…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7-58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06,(6):25-29
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是全国著名的先进典型,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杰出代表。40多年来,华西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沽、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2.
李伟宁 《传承》2001,(6):38-39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了号称“天下第一村”———江苏无锡华阴市华西村参观,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华西村建村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走出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之路。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华西村现有面积0.96万平方公里,人口380户1520人,全村固定资产21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人均300余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华西人共向国家纳税3亿多元,人均20多万元。今年华西销售…  相似文献   

13.
韩博强 《今日广西》2010,(10):32-34
日前,一座还在建造中的“世界第一村级高楼”、中国排名第八的摩天大楼,将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的江苏华西村推向了舆论中心。 华西人为何如此?是简单炫富,还是发展的要求?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共同富裕的“样板”,华西人此举会否增大其与周边地区的差距,甚至让“共同富裕”走了样……  相似文献   

14.
朱新宁 《群众》2012,(4):35-36
在华西村,人们都亲切地称吴仁宝为“老书记”。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拓荒者的那股锐气、豪气和志气,以独到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务实的举拮,带领华西人艰苦创业,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15.
《黄埔》2009,(1):64-64
从昔日人人穷得吃不饱,到今天的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解放思想辟新路,艰苦奋斗创新业,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社区整洁、管理民主的特色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  相似文献   

16.
余可进 《当代广西》2006,(16):30-31
2006年5月8日至13日,我带领广西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48名支部书记,到江苏省华西村举办的全国农村支部书记互学交流培训班学习。经过短短几天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大家真正感受到美丽的华西村和幸福的华西人的风采,认为华西村不愧是“天下第一村”!吴仁宝不愧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楷模”、“为民谋利的好典范”!同时,大家也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理顺了思路、增加了压力、增强了信心,激起了一种负重奋起、争取做好新农村试点的志向。华西村建于1961年,现在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1600多人增…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09,(6):20-22
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列,创造了令人惊羡的发展奇迹,几十年红旗不倒,享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30年改革开放,华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50多项全国第一。——村级经济实力雄厚。2008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亿多元,村级可用财力达20多亿元,总资产超过160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独树一帜,形成了相当于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吴仁宝,这位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在担任村党委书记的40多年生涯中,凭着坚定顽强的信念,超前的发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领华西村艰苦创业,不断创新,使华西村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贫穷落后走向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坚信社会主义定能富华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都不能少。华西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标杆。吴仁宝老书记带领下的华西村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慢慢走近吴仁宝,走近华西村……  相似文献   

19.
尤展  戈尚达 《群众》2010,(9):20-21
<正>素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村,在新的发展阶段,围绕"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创新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新的突破。华西村再创新辉煌  相似文献   

20.
“我的理想就是改造农村。按照最初刚到村的理想化说法,是打造第二个华西村。”2008年4月15日,看着江苏省宿迁市的大学生村官戈新化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里畅谈理想时,坐在电视机前的傅军(化名)早已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