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夕淼 《学理论》2013,(20):3-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关键因素。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程中,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影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分析来揭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方面,更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实践底色。在应然层面,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存在转换关系、映射关系和耦合关系,二者能够共进发展。在实然层面,转换失活、映射失准、耦合失调易梗阻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共进发展。因此,应在创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树立社会治理新思维以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活力,通过善用社会治理新手段以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潜力,通过壮大社会治理新力量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社会智库需要在资金投入、信息沟通、成果转化和服务保障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对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催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力量、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领域是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价值指向。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需要发挥党和政府的方向引导作用、发挥管理部门的服务保障作用、发挥社会智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丽 《理论探讨》2015,(6):174-176
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成部分。社会智库需要在资金投入、信息沟通、成果转化和服务保障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对促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催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力量、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领域是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价值指向。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需要发挥党和政府的方向引导作用、发挥管理部门的服务保障作用、发挥社会智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奎 《理论视野》2005,(5):44-46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证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它关注的正是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种因素综合而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平等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的社会平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问题的重大战略构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更加迫切,尤为关键。只有坚持实践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不断破解社会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就需要解决好制度体制的创新,就要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群体,就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维护和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协调好各个社会成员的多重关系、切实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加快与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影响作用日益扩大,如何加强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已成为当前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全面地总结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从中国梦的层面,治理与善治的视角研究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与模式改革创新研究结果可以为社会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一直在起伏中前行,在曲折中发展.从1978年至2012年,中国社会组织经历了“复苏发展期”、“曲折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2012年末和2013年初,伴随新一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中国社会组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可能是中国社会组织第四发展阶段即“增速发展期”的新起点.可以预期,中国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根本依据,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认识国情、认清历史发展方位的关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紧紧扭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这一"牛鼻子",探寻社会主要矛盾生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从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表现形式、发展趋势出发,找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10)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从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社会治理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浅议先进文化对于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文化总是立于时代前列 ,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因其先进性构成社会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力 ,具体、历史地推动着社会政治发展。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领导保证和不竭的精神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王耀杰 《学理论》2012,(13):62-6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考虑和分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探索和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探索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思想认为,“政治发展不是孤立的社会发展现象,它是同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相联系的,是社会发展规律在政治领域表现的规律性过程。它包括政治制度根本变革的质变和一国范围内一种政治制度下具体制度改革的量变两个方面。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特色。十六大报告豪迈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广东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和主办的“社会发展辩证法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于2003年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会议围绕社会发展辩证法和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一、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视角.对于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金沙曼 《理论导刊》2007,(12):105-107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党校在社会性别主流化中作用的产生,是中国妇女运动鲜明特点的继承发展,社会性别主流化中国特色的时代体现。党校通过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发挥在干部培训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作用,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念和要求.从政治理念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政治价值变化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社会变化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中国的小说作家们在这一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和创造,推动着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发展.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主题必然折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救助的基本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发挥了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当前,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很好的发展机遇,必须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应确立指导思想、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框架等发展思路,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加强城乡统筹,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政策,积极推进社会救助的法制化进程;有效整合资源,健全社会救助资金的保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制度设计,推进普惠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衔接配套;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基层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从而有效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和社会发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精神的发展同步,不仅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都呈现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成为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且表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都与时俱进地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水平,印证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合、促进并推陈出新的文化脉络。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的理论成果,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丰富与发展的印记,能够深刻地理解,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