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市场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不仅仅只是交换主体间的“货币─—商品”交往,而且是在表现“物─—物”关系中蕴含着的“人─—人”关系。其中既有人与人的价值关系─—平等,又有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由,并且在这两种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升华和辐射出作为政治、法律观念的社会平等、自由观。可以认为,交换环节是平等、自由观念的真正起源,是社会平等、自由观的秘密之所在。市场经济的交换形式决定了交换主体之间的平等。所谓交换形式,就是把商品或劳动只视为交换价值,把商品之间的关系只视为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进入交换过…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商品的两个因素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有关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商品经济的现象。教学要求:(一)知识方面:1.要求学生理解下列知识:什么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确定,以及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对商品概念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让分析社会商品经济的现象。教学重点:商品及其两个因素;教学步骤:[复习提问]师…  相似文献   

3.
阶级不是个政治概念而是个经济概念。首先,从阶级的产生来看,阶级从产生到消灭,都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是没有阶级的。阶级是怎样产生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产生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就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阶级分裂。具体地说,第一,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第二,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私有制确立后,阶级的产生就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产生是由经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社会交换主体的研究经历了简单商品交换关系中的交换价值私有者、商品生产者社会中的生产者以及资本主义交换关系中的资本家和工人三个逐步深入的理论层次。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社会交换主体思想的全面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资本论》研究中的人本主义思路,这对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推进《资本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经济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它包括商品生产、商品经济、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一般等价物、货币、价值尺度、价格、流通手段、商品流通、纸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等概念;还包括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和交换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李艳春 《求索》2014,(1):126-130
社会交换是人类社会的古老现象。本文回顾社会交换研究的历史,阐述社会交换的相关概念,论证社会交换的直接交换和间接交换两种形式。直接交换分为互惠交换和协商交换,间接交换分为合作型交换和一般化交换。同时,对直接交换的两种交换形式进行区分:在交换结果、交换信息、交换时问、交换风险、利益流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互惠交换与协商交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社会,多数精神产品要以商品形式进行流通,图书就是如此。但图书以商品形式流通与图书商品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商品就其本身而言,是为了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交换时要遵循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讲究经济效益,这不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就在于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目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20-22
要探索“陌生人社会”诚信建设路径 徐惟诚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是商品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商品为交换而生产,生产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只有经过交换,其使用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商品交换又必须经过货币这个一般中介物才能够完成。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使社会分工得到极大的发展,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合理的配置,也为科学技术的使用和不断进步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但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以及两者之间连接的无数中间环节,又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交换价值。破解商品交换价值的二重性、货币交换价值的二重性,进一步分析商品生产价值转化为商品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如果交换等式为1袋米=2只羊,那末 A、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等式为1袋米=1只羊 B、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等式为1袋米=4只羊 C、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和养羊的劳动生产率各提高一倍,其等式为1袋米=2只羊 D、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其等式为1袋米=6只羊据了解,全部选对而且感到有把握的同学很少。许多同学虽然熟记了“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必然结果。它是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出现于历史上的。研究原始城市的形成问题,首先必须对“城市”明确概念,否则对其形成问题容易产生曲解。《辞海》释“城市”道:“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其实,这用之于现代则可,用之于古代则似乎不太全面。 中国最早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并无直接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重要特征是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中间阶层的出现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个国家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一个必然结果。中间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它将避免由贫富分化而出现的两极分化,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和政治民主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关于沟通的问题,学术界已有许多讨论。但笔者以为,其中还有一些甚至是很基本的问题被忽视了或尚须加以澄清。本文试图从讨论沟通的概念着手。探讨其基本涵义、社会功能及其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对人际的、群体组织的、社会文化的以及跨文化的沟通等许多进一步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否则将无从下手并且将引起更多的混乱。 一 对沟通概念涵义的限定 第一,关于沟通,我们首先定义如下。所谓沟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之间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信息传递、交换的行为。但关于这一定义,我们还应作出如下规定:(1)单个人内部思想意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弄懂了劳动价值论,才能正确理解资本和剩余价值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交换价值,它反映人和人的关系。使用价值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经济学史上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与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双重属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章在对该领域的研究简单回顾基础上提出了观念价值,作为没有发挥效用同时也没有被用于交换的物的价值属性的描述。文章阐述了观念价值与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系列相关范畴。文章结论是物务无论是否为人类劳动所创造,都存在其观念价值,人们对于用于交换的人类劳动结晶的商品的价值的认知的趋同过程即观念价值的趋同过程就是该商品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何谓城镇?城镇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它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劳动分工扩大的产物。城镇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工业革命前的缓慢发展时期:在最初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捕捉野兽,采集果实,过着四处流浪的游牧生活,不可能有固定的居住地。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出现剩余,为脱离原始农业的城镇人口的出现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这时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产生了手工业、商业等部门,使非农业活动日益频繁,城镇的产生就  相似文献   

17.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这两个概念如何理解以及联系与区别的问题,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要完全清楚这两个概念,可以从考察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演变入手。一、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历史演变和界定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与我党的成立和发展相伴生,与我党统战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相关联。其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知识分子概念阶段。我们党成立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是作…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语言交流(包括书面用语)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青少年”与“未成年人”这两个概念。但由于缺乏对这两个概念的严格界定和准确把握,常常出现把两者当成一个概念加以使用的情况。如把“青少年”等同于“未成年人”,把“青少年犯罪”看作是“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这种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等同起来的做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因而,准确界定和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一、“青少年”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术语青少年一词,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使用的概念。严格上讲,它…  相似文献   

19.
一、理论价格的两个目标与社会主义生产价格的必然性 在当前的价格体系的改革中,实行生产价格是势所必然的,但是,如果不采取措施,生产价格必将破坏各生产部门间的利益平衡。本文的任务就是分析生产价格所带来的这一问题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个方案。要分析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价格的两个目标谈起。 理论价格的两个目标是:第一,实现利益平衡,第二,促进经济效益。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价格都必须实现利益平衡,资本主义社会要实现资本的利益平衡(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社会主义社会则要实现劳动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20.
初中思想政治三年级教材(人教版1997年第1版)第93页黑体字“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与教材第101页最末一句“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是表述资本主义矛盾,但分别使用了“生产社会化”与“社会化大生产”两个概念。笔者认为,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必要的区分有助于学生真正弄清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资料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