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畅 《学理论》2009,(17):208-210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近义字词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汉语由古代到现代的双音化演变趋势让我们时常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双音节的“词”上。本文则主要针对现代汉语的“明”和“亮”二字的异同做一些探讨,主要从语义、语法、语用的对照上加以阐释,为对外汉语的“教”与“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陈红芹 《学理论》2010,(20):194-196
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咾”是浚县方言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词,既可以出现在句中,也可以出现在句尾。出现的位置不同,意义和用法也不同。浚县方言中的助词“啦”总位于句尾,跟表示情况实现的体貌助词“了”位置相同,可以认定“啦”是“了”、“啊”的合音,有很强的凝固性。“啦”还具有完句的功能,这跟它是“了”、“啊”的合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宋文平 《学理论》2009,(11):145-146
“A而不B”格式是由连词“而”和否定副词“不”前后嵌入意义相反、相近或相关的两个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构成的,整个结构的层次是否定副词“不”修饰“B”,“而”连接“A”和“不B”。它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可以在句子或篇章中并列对举使用,并且还可以独立运用。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格式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本文将着重分析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闫雪梅 《理论导刊》2006,(9):120-122
词语是时代的镜子。外来词“秀”这个使用已久的流行语词的出现和发展,说明社会文化心理在词和词义的演变中的作用,并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化审美品格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6.
钱秀琴 《学理论》2009,(6):70-72
“子”尾是汉语方言广泛存在的构形手段之一,拥有丰富的“子”尾词是民乐方言词汇的一大特色,本文全面描写了民乐方言“子”尾词的结构形式,语义特征及其语法功能,并对民乐方言与普通话“子”尾词的异同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对称词,看似简单的对称词有其固有的使用原则,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通过中日对比,探讨中日两国对称词用法的异同,从而避免日语学习者由于对称词使用不当,而造成语用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石爱兵 《学理论》2009,(17):194-194
本文以《游仙窟》作参考语料,考察了北方口语中常见的名词后缀“子”,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补考。既注意到实义词“子”和名词后缀“子”的区分,还注意到了作为名词后缀“子”的附加色彩等。  相似文献   

9.
颜良成 《学理论》2009,(3):77-81
要说2008年什么词汇最红最火最流行?莫过于“山寨”!从“山寨手机”到“山寨电脑”,从“山寨明星”到“山寨电视剧”,直到岁末年初的“山寨春晚”,“山寨”红遍网络,形成了当前的“山寨文化”。  相似文献   

10.
黄晴 《党政论坛》2008,(8):45-45
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在传统的外国驻法使节新年招待会上语出惊人。他说,冷战结束后一度形成的“单极世界”局面已经结束,数年前流行的“超级大国”一词业已过时,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未来30年至40年内,世界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相似文献   

11.
陈宇剑 《学理论》2009,(20):117-118
在马克思的早期文献中,“哲学”一词如果不加区别的理解就会得出马克思对哲学存在非连续性和二重化的态度的结论。通过对相关文本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研究发现马克思在使用“哲学”一词上存在双重涵义,即思辨哲学与革命哲学。那么,以此为基础进行解读,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命题指的是,消灭黑格尔思辨哲学;实现哲学指的是把哲学理论与革命群众相结合、哲学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青年”一词,如今流行于世,人人皆知。然而该词的应用究竟始于何时,却至今不尚明白。搞清这一问题,对于青年工作者尤其是从事青年研究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不无益处。不久前,黄志坚同志在《古今纵横谈青年》(载《青年研究》1982年15期)一文中提到:“据目前的了解,青年一词在我国的出现约在本世纪初,最早曾见于清末光绪年间的文告。”该文首次接触“青年”一词的溯源问题,显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按文中的提法计算,“青年”一词的出现不过才八十来年,这与史实未免有所抵悟。据本人初步查阅,“青  相似文献   

13.
苏北 《党政论坛》2004,(12):19-21
“走穴”一词,恐怕只有在我国新版的辞海里才能找得到。改革开放以后,最早的“走穴”概念是指影视歌星们跑场子捞外快。而近几年来,另一种“走穴”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就是被老百姓痛斥为官场“怪胎”的政府官员“走穴”。由于这种走穴被罩上耀眼的“光环”和披着合法的外皮,  相似文献   

14.
简述江泽民的"三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明 《学理论》2009,(4):34-35
江泽民同志对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解读"China"     
瓷器与China China一词的法浯是Chine, 伊朗语是Chin,阿拉伯语是assin,这些都来自同一个根源:Cina.在新疆出土的古粟特文的文献中,Cina这个词被用来称呼汉人。中古梵文中也用这个词汇称呼中国,汉译为“支那”。Cin/Cina是外部世界对中国最古老的称呼。学界对Cin/Cina是“秦”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一词,是近代十九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由法、英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带头使用并流行起来的。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马克思最早使用这个词,是在一八四二年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相区别,在“社会主义”前面冠以“科学”两字,科学社会主义一词即由此而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欧,当社会主义流行的时候,它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八八八年英文版序宫中曾指出,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有区别的,因而在改组正义者同盟时,采用了“共产主义者同  相似文献   

17.
崔敏 《学理论》2010,(20):284-285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它是由诸如母语负迁移,不同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为了减少语用失误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境识别能力,以使他们最终能有意识而正确的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刘明合 《理论探讨》2006,1(4):57-60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在价值论和方法论意义上来使用,也是在本体论意义上来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范畴的引入,为我们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首先体现在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上,体现在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上。“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意义,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上,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上。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南方谈话” 发表,至今已有十 周年。回顾十年的历程,中国和世界都已发生了重大 变化,尽管如此,今天重温“南方谈话”,仍很亲切,其中的思想原则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能进一步认识两者之间的承继和发展关系, 更深刻认识两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共同特质。“南方谈话”发表的背景条件,和江泽民“七·一讲话”发表的背景条件,有某种相似之处, 两者都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都需要回答面临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十年前,邓小平“南方谈…  相似文献   

20.
陈桂林 《学理论》2009,(15):4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执政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参考、借鉴古今中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对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一些探讨和设想,非常必要和有意义。毛泽东的民主观尤其是他的“国家民主化”思想对当前的“中国式民主”建设在给与指导的同时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