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由来已久的犯罪根源讨论中,形成了人性恶与制度恶两大分野。从犯罪之恶推演人性之恶,将人性恶作为犯罪根源存在方向性的错误,很容易将犯罪预防引入歧途。同时,将人性恶视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这种先验性的论断一方面强调人性恶的本源性,另一方面又认可制度可以控制人性之恶,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无论是由社会下层人员实施的传统犯罪与新型的仇恨社会犯罪,还是由社会管理层实施的白领犯罪主要都表明制度之恶才是犯罪的真正根源。现实犯罪的存在样态、规模乃至发展趋势,最终都可以归因于相关制度设计与运行的缺陷。同时,确认制度之恶是犯罪之源,不仅仅是尊重基本人性的必然要求,更是有效预防犯罪的根本所在,唯有不断夯实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良性制度基础,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才能从根本上减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自主、竞争和开放的经济。市场经济的这些特性,对党内不正之风有所遏制和制约,但是所带来的负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经过较长时间,特别是在目前,各种制度、法规、法律不完善、不配套,造成了某些疏漏和空档,诱发了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乘虚而入,封建残余的沉渣又在泛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等价交换的观念会更加强化,也容易  相似文献   

3.
人性善恶的论说,在中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双重抽象预设观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人性在宪政制度运作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人性阴暗面的正视与分析,阐述了现代社会人性之复杂性与宪政制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先后三次在全党开展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反腐败的斗争,但是不正之风、消极腐败现象却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究其原因,除了主客观上的诸多因素以外,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党内监督不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除了要抓阶段性成果以外,更要花大力气改革和完善监督机制,从而使各类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持久、有效的遏制。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中的人性预设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系列的制度构成,制度不是锲入人类社会中,而是融合人类社会之中。制度的安排必须基于客观的人性预设上,通过制度消除人性之恶、张扬人性之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建构,应该处处体现出人文情怀、人性关爱。  相似文献   

6.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制度的执行力。实践证明,执行反腐倡廉制度意识强,贯彻有力,腐败就少,即使发生了腐败现象也比较容易遏制;相反,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不力,制度就发挥不出应有效用,腐败行为就会层出不穷,难以遏制。笔者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如何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规划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制度、城市规划执法的现状出发 ,应对城市规划执法中的行政强制制度进行探讨 ,试图从立法上赋予城市规划部门行政强制执行权 ,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安排与个体行为:“关系”规则的存在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关系"规则是人们的行为根据,此类规范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关系"运作是人性中趋利避害本能的一种外在表现。但人性只是一种可能,是特定的文化传统铸就了"关系"运作的土壤。制度安排决定个体的行为,中国的正式控制制度不但没能有效制约"关系"规则,反而有利于"关系"运作。单位制度给"关系"运作提供了充分的制度空间,在整体规划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论反腐败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腐败现象是在各种法律、法规有隙可乘条件下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的生存竞争。腐败与反腐败两种力量都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据此必须把反腐败当作一项配套运作的系统工程。每项事业或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方案必须配之以相应的反腐败方案。  相似文献   

10.
职务性违法违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制度缺陷导致的权力失控是职务性违法违纪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预防和控制职务性违法违纪的制度建设必须具备严密性、制衡性和注重人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并不是偶然的 ,腐败与新旧体制的交替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公权力异化与腐败是权力滥用的两面,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也是人类历史的难题。虽然近来人们普遍的强调从教育、制度和监督的综合治理模式入手来解决。但是从制度伦理视角来分析和遏制公权力异化和腐败问题则还是更为清晰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人性存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复杂特点,而规制者人性的复杂性决定了规制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复杂性。这提示我们需要对规制者进行规制,需要制定各种监督和管理的程序、法规和制度体系,保证规制行为的公正、有效、透明,使得规制行为向有利于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治标又治本──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王栓正消除腐败,惩治腐败分子,杜绝腐败现象发生,几乎是与腐败问题的大量出现同时提出来的。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腐败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一大毒瘤。它如同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大有蔓延之势。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企业改制过程中暴露出的贪污腐败、不正之风、资产流失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党风,影响了企业经营发展,损坏了国家和集体利益。为有效预防这些犯罪,必须从源头、制度、外部因素等三个方面遏制改制分流中的腐败行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宪政中的人性预设与制度安排--"以德治国"的宪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应该是建立在特定的人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法治与宪政自然也不例外."性善"与"性恶"这两种不同的人性预设,构成了中国的"德治"与西方的"法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而对人性"恶"的假设,构成了西方国家宪政的理论基础.这种假设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它在实际的运作中,有可能背离宪政的对权力进行制约以达到对权利进行保护的初衷.中国要进行宪政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必须继承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制度,同时应充分吸收、借鉴和发掘中国文化传统中合理的"德治"思想,作为"依法治国"的补充.这是将"以德治国"纳入我国宪政机制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腐败现象的产生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生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安排存在着缺陷,只有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构筑反腐败的制度平台,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一个社会毒瘤,它严重侵蚀着社会主义国家健康的肌体。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两种体制共存并相互碰撞,为腐败现象的孳生提供了可能的空间。要想真正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首先要从体制上和制度上遏制;其次要正确处理反腐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再者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抑制腐败现象孳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梧州打造农村(社区)廉政工作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践探索。廉政工作站在主动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形势,完善基层监督网络格局,有效遏制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等方面取得一定实效,但也面临着建设的现实难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遏制腐败必须实行连带责任◇于振堂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腐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有些方面还在滋生蔓延,大案要案明显增加,边反边犯的违法违纪现象十分突出,有些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