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勇 《党史纵横》2004,(11):32-32
2004.11党史纵横“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对于在那个特殊岁月里当过知青的人来说,这首歌恐怕为很多人所熟悉。这首歌原名叫做《我的家乡》,又名《南京知青之歌》。它的作者是南京人,而且就是当年的知青,他的名字叫任毅。1968年12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那天,南京五中的一批学生坐着卡车,经过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江浦县插队落户,任毅所在的生产队正好是公社所在地,于是他们这个知青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全公社知青聚…  相似文献   

2.
1951年,曾流行一时的《毛泽东之歌》骤然停播,销声匿迹。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为什么会停播?几张发黄的报纸,将这些疑团慢慢解开,关于这首歌的历史细节令人不禁发出声声感叹。《毛泽东之歌》骤然淡出历史舞台1941年,时任《晋察冀日报》副总编辑的张春桥和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卢肃一起创作了《毛泽东之歌》。歌曲问世后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彭德怀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元帅,是家喻户晓的战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爱书的儒帅。  相似文献   

4.
观看湘剧《园丁之歌》,情不自禁为之鼓掌.当女服务员告知"这是个受批判的片子"时,毛泽东一锤定音:"我看是出好戏"  相似文献   

5.
顾保孜 《湘潮》2010,(12):38-40
196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的纪念日。这一年,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向上海市民发出了《征集革命历史文物的通告》,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许多经历过战争的革命老同志纷纷拿出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宝贝”,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礼物,送往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躯体修辞学是九十年代文学批评中一个出现频繁的术语。本文运用躯体修辞学,从林道静、余永泽等人物对十七年的红色经典《青春之歌》进行再解读。  相似文献   

7.
一个战士们喜欢的英雄 金敬迈,1930年生,南京人。1949年6月,他在武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金敬迈长得机灵,记性又好,被挑进了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  相似文献   

8.
吴珏 《湘潮》2011,(7):4-7
1936年12月底,全国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形成,中共中央即将面临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战,于是决定迁往一个离抗日前线更便利一些、群众更集中一些的地方去。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和中央各机关来到延安。  相似文献   

9.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这首诗,深刻揭露了江青要实现个人野心的狰狞面目. "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一伙的政治势力在党内一度占据上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在党中央内部处于十分重要地位,江青在党内的地位也飞跃式上升,这使江青的个人野心极度膨胀.  相似文献   

10.
孟红 《党史天地》2006,(6):37-40
《青春之歌》是上世纪50年代末期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一部成名作。这部以女性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反映革命题材的长篇小说,清新秀气,卓尔超群,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成为建国后一部经典长篇小说。由此成功拍成的电影也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国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经典影片。那么, 《青春之歌》是如何搬上银幕的呢?  相似文献   

11.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3,(10):37-42
《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它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大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两个版本的《毛选》一至四卷,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2.
2020年3月,是白求恩诞辰130周年。80多年前,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在新时代,回顾此文发表始末,公开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还原当时在延安和晋察冀发生的感人故事,对于我党我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红 《世纪风采》2006,(12):38-40
起因:刻骨铭心英烈魂 新中国建立后,生性要强的杨沫党性和事业心更强了,她总想着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才对得起多年培养自己的党。才能不枉活一生。从参加革命起几乎一直从事妇女工作和宣传报道工作的杨沫,有心要写出几部描述抗日战争的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14.
峥嵘 《党史纵览》2007,(6):37-39
激昂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在神州大地已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每当人们挺起胸膛放声高唱这首著名歌曲时,就会联想起当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高山密林中跟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动人情景.<游击队之歌>是由中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大地,曾经有过一种流行已久的血吸虫病。只要患上血吸虫病的人都会骨瘦如柴,腹大如鼓,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死亡,而且妇女不能生育,儿童成为侏儒。这种疾病遍及中国南方各省,严重的地区田地荒芜、家破人亡,人口锐减、生产力下降,深受其害的人民群众还把血吸虫病叫做瘟神。  相似文献   

16.
孟红 《党史纵览》2006,(8):36-42
小说《青春之歌》是著名女作家杨沫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部成名作.作品问世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反响,既赢得了极高的荣誉,也遭到一些批判,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作品问世后的遭遇像一面镜子一样,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奎松先生编写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这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是一部重新了解中共党史的力作。笔者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心中产生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笔者在阅读2000年版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一书时,发现这本书在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查证其准确性,笔者又找到了2003年版的《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经过查证发现这两处时间问题依然存在。本着使这本名著更加完善的目的,对这两处时间问题进行分析并做相应的考证。笔者认为这两处时间错误存在着前后时间上的矛盾。在《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  相似文献   

18.
19.
20.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个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与许多嘹亮豪迈的抗日歌曲相比,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的这首充满革命主义精神的《游击队歌》以其生动的音乐形象和轻松明快的曲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成为许多重大革命节日必唱曲目。这首歌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着哪些动人的故事呢?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