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年共产党     
《党课》2012,(2):101-101
1922年6月18日,在巴黎西郊的布罗尼森林公园。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旅欧中国勤工俭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郑超麟、尹宽、刘伯坚、王若飞、李维汉、李富春、袁庆云、王凌汉、任卓宣、余立亚、肖予唪、熊锐、萧朴生、薛世农等18人,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创建了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会议由赵世炎主持,选举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为宣传部长,张伯简为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2.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的青年运动领袖和青年团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参与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等重要文件的起草。他还是中国旅欧青年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青年团成立后,蔡和森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担任宣传部主任,是青年团中央核心成员之一,直至调中共中央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旅欧勤工俭学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织起来的青年团组织。它从1922年6月在法国巴黎成立到1926年6月,先后召开过9次代表大会;它经历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  相似文献   

4.
1920年秋,陈独秀委托即将应聘去法国里昂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张到巴黎,首先发展了刘清扬;后来,张、刘二人又发展了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已在国内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此时,也转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他们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工学世界社"、"勤工俭学会"等进步团体,开展革命活动,扩大组织。1922年夏,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3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党中央和团中央通知,将"少共"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了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杂志从1923年10月20日创刊到现在,走过了70年的历程。回顾《中国青年》70年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作用,总结它的历史经验,是很有教益的。一、历史的道路《中国青年》是在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不久创办的。在这之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初创时期,于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办了团的机关刊物《先驱》,共出了3期。《先驱》从第4期开始,迁至上海由团的临时中央局主办。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选举成立了团中央领导机构,《先驱》从第8期开始,就明确规定由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办,成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先驱》办至第25期,因经济原因,于1923年8月25日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笔者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共产国际档案中,发现了两个尚未公开发表过的有关早期团史的中文文件,档号相连,一个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其筹备会议记录》,一个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09,(5):70-71
周贡植故居及烈士墓 周贡植,又名周文楷、周孔崇,四川巴县(现重庆市九龙坡区)人,生于1899年。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他积极参加由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领导的革命斗争。1925年受党派遣回国,到四川重庆在国民党(左派)四川省临时执行委员会农民部工作。1927年,重庆“三·三一”惨案后,周贡植脱险到武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一九二二,五,十一,于广州。 列席者:秀松蔡和森张椿年方国昌  相似文献   

9.
翻开《临川县志》,它的第一张历史照片,是中共早期党员傅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合影。这是我们已知的邓小平与抚州渊源最早的文献资料。傅烈,原名傅见贤,江西抚州临川上顿渡镇人,1928年3月,英勇牺牲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任上。他在就义前留下的诗句“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曾经使多少人读后为之荡气回肠。就是这位年长邓小平五岁的傅烈,1921年在法国巴黎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筹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深受这些学长的影响,邓小平很快就成为这个支部的一员。1924年,邓小…  相似文献   

10.
唐晴雨 《湘潮》2023,(10):46-47
<正>任弼时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导师。他是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924年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成回国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局工作,撰写多篇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任弼时担任两届团中央总书记,领导青年运动,大力发展团的组织,扩大团的队伍。延安时期,他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分管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委等部门工作,指导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是革命青年的良师益友,给广大青年信心与希望。朱德曾评价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战士和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继毛泽东、罗章龙之后担任中共三届执委秘书薛世纶,又名叔琴、世堪、行侯,1898年出生,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石桥村人。1920年与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被派去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  相似文献   

12.
王桢 《党建》2023,(5):64-65
<正>在法国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幽静的街道上,有一座并不太起眼的旅馆。旅馆临街的墙壁上用法文镌刻着6行金字:“周恩来,1898—1976,他于1922—1924年在法国期间住在这所房子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栋小楼并不陌生,因为它曾是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办公之处,也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和旅欧华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领导组织核心之所在。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周恩来、邓小平等一群有志青年经常围坐在这里各抒胸臆,畅谈天下之事。  相似文献   

13.
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人。1920年于天津北洋大学法科毕业。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参加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青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常委。1925年任团中央书记、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宣传部长。曾主编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人民周刊》。在中共四大、五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央委员。1927年参与南昌起义的领导和决策工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  相似文献   

14.
傅烈原名见贤,化名贺德、贺泽等,1899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上顿渡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秋,他考入九江南伟烈教会大学,1920年赴法国留学,投身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巴黎直属支部书记、旅欧总支部委员。1924年,傅烈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与聂荣臻、蔡畅等人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从此,他由一个普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5.
1924年,旅欧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决定派周恩来等人回国参加革命,并向中央汇报旅欧党、团组织的工作。9月,周恩来抵达香港。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他在香港大学找到了南开时的同学石志仁,老同学久别重逢更显亲切。在彻夜长谈中,对于香港的未来,周恩来充满信心地说:“等革命成功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一定会收回香港的!”第三天,周恩来离开香港,前往广州,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周恩来再一次来到香港已是大革命失败之后。1927年南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以周恩来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率起…  相似文献   

16.
三位李林李林(1896—1931),湖南邵东人。1911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后入家乡宝庆中学读书。1919年10月31日,李林与李维汉、李富春等在上海乘宝勒茄号邮船去法国留学。1922年6月3日,由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发起成立旅欧少年共产党,他是"少共"的骨干。1924年9月,李林与聂荣臻等27人离开巴黎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从苏联回国后,李林被派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工作,担任国民  相似文献   

17.
他们都出生在四川,都勤工俭学于法国,都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 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有些相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激发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当时的四川形成了一股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流,而聂荣臻与邓小平就是这股热流中的两分子。1919年底,聂荣臻乘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不到一年时间,1920年10月20日,同样是一艘法国邮轮“鸯特莱蓬”号抵达马赛港,这艘船上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就有年仅16岁的邓小平(当时叫邓希贤)。第二天,邓小平他们到达巴黎时,受到了比他早来10个月的四川老乡聂荣臻和他的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从那天起,他们之间就建立起了长达70余年的深厚友谊。 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法国巴黎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聂荣臻和邓小平等一些进步学生相继参加了“少共”。他们在“少共”的组织下,一起参加会议,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并在1923年春,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翌年2月5日,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的聂荣臻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专程赶到贝尔——拉雪兹公墓,瞻仰了“巴黎公社社员墙”,以示他们信仰、坚持、捍卫马列主义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的领导人中,象周恩来与邓小平之间那种既引人注目、又耐人寻味的亲密友谊,是不多见的。本文拟撷取其相互交往中的几个片断作些反映与探讨。勤工俭学获教益“油印博士”深情话“兄长”20世纪20年代初,在一批批留学欧美的进步青年中,有两个人在后来的中国政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同样获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尊敬。他们就是于1920年10月到达法国、时年16岁的邓小平和1921年2月来到法国、时年23岁的周恩来。邓小平在法国除了体力劳动外,参与的社会工作主要是编辑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机关刊物《赤光》杂志。周…  相似文献   

19.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创建时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青年运动史上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它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领袖人物与中坚力量。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同志早期的建团思想与建团活动,成为我们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0.
<正>刘尔崧(1899—1927),广东永安县人(后改紫金县)。1921年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委员,任团中央驻广东特派员。1927年4月被捕,遭国民党杀害,其短暂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海可枯,石可烂,此志不可移"刘尔崧,又名刘海,字季岳,1899年出生于广东永安县一个清贫的书香家庭,共有兄弟姐妹六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