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花秋实当历史的巨轮进入九十年代,内蒙古伊克昭盟经济展示出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雄姿。文化战线也不甘落后。1995年新年伊始,伊盟文化局在盟委和行署的支持下,以实施《伊盟农村牧区小康文化工程》及《伊盟萨日纳艺术创作工作》(简称“两项文化工程”)作为发展全盟文化事业的两翼,树起了争名升位、夺旗问鼎的大旗,揭开了文化战线深化改革、紧跟经济建设快速前进的帷幕。随着1995年4月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伊盟文化局、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第~朵报春花的绽开,两年多来,全盟文化建设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2.
哲里木盟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蒙古族民歌、“安代舞”、蒙古族说唱艺术“乌里格尔”享誉国内外,素有“歌海”、“舞乡”、“曲艺摇篮”的美称,在这块民族艺术的沃土上,曾诞生过著名的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也曾是革命音乐家麦新战斗过并献身的地方。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指引下,经过全盟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这里的文化艺术事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成熟,逐步繁荣发展的辉煌历程,文化艺术事业出现了历史性的繁荣和发展。早在1946年春天哲盟第一次解放时,通辽、开鲁等地…  相似文献   

3.
董新国 《实践》2007,(8):44-45
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科尔沁右翼中旗,为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科尔沁文化大旗”的目标,以多种载体展示文化特色,培育文化品牌,努力使全旗文化建设走在全盟乃至全区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韩永进: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特别强调“协调发展”,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抵制庸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以来,全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艺术创作百花争妍。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引下,文化艺术领域“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作品基调健康向上,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级…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浙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浙江是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从而也先于全国多数省份遇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方式的重构问题。从基本脉络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经历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文化事业”发展模式,到不加区分地将所有的文化部门推向市场、在市场化的压力下被动地开展“生产自救”,再到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原则,进而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事业”到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是我省的地方病防治科研基地和技术培训指导中心。近年来,省地病所以“注重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单位”为目标,扬文化建设之大旗,以人本主义管理理念为核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单位事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铸就了坚实的精神文化支柱,实现了单位文化与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是“捉襟见肘”,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是“捉襟见肘”,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23,(11):54-5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文旅融合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佳木斯市切实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不断繁荣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壮大文旅产业,坚持把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作为巩固民族团结,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巩固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了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何光渝 《当代贵州》2004,(10):24-25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第一次明确了二者的分野,给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何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已经格外凸现。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文化”(本文将其“外延”局限于精神生产领域)涵盖着“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两大部类。十分明显的是,“公益性文化”(如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博物馆、图书馆等)以整个  相似文献   

12.
菏泽素有“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的美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菏泽建设文化大市的先天优势。发展以“四乡”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是菏泽建设文化大市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文化发展机制。通过不断改革管理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建立健全多种规章制度,使文化事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大胆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文化的发展既要与经济政治的发展相同步、相协调,又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到超前的引导作用。二是要培养文化队伍,繁荣文艺创作。一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常德市鼎城区坚持“文化兴区、文化强区”战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推动鼎城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全国体育先进县(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十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县级文化单位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4.
谷城县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立足稽查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弘扬道德文化重塑职业价值”主题的实践活动,从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荣誉等方面进一步激发谷城国税稽查队伍的内在活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弘扬了“以国为根、以税为业、以绩为真、以学为乐、以廉为荣”的道德文化。重塑了“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务实创新、诚信和谐”为核心的职业价值,总结提炼出了“修身塑行、敢稽善查、秉法护税、服务人民”的谷城国税稽查职业价值理念为谷城县国税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10月14日,北京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共同召开“繁荣首都文化事业”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文化领域党外专家学者、非公企业负责人关于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化厅长焦雪岱提出发展文化事业要“五破五立”在文化厅中心组学习会上,文化厅厅党组书记、厅长焦雪岱同志提出发展文化事业要“五破五立”。一是要破除文化工作只能作为事业、而不能使一部分事业转化为产业的观念,树立产业发展的意识;二是要破除文化事业只能单纯依赖...  相似文献   

17.
李彦国  杨宪坤 《奋斗》2011,(1):36-37
编者按:“富了脑袋”才能“富钱袋”,才能“富生活”。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得到文化方面的“实惠”。在文化兴省的大旗下,黑龙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大餐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省、市(州)财政总体预算,纳入省委、省政府的督查目标。我省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日常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改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  相似文献   

19.
石良玉 《共产党人》2009,(16):34-36
改革开放30年来,青铜峡市经济飞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121元,到2008年达到5400元,是1978年的45倍。经济的发展为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青铜峡市在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农民。自“九五”以来,全市农村文化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以市文化馆、图书馆为龙头,以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为基础,以文化中心户为补充的四级农村文化网络。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5,(12):16-17,19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一个国家、一项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宁夏宣传文化系统认真贯彻人才强国、人才强区战略,结合各自实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小省区也能办大文化”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证,使宁夏文化建设亮点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