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民生工程建设硕果累累,社会保险长足进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成绩斐然,优抚安置持续求进,敬老和养老服务初见成效.然而,目前河南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依然面临着城乡及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城乡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服务任务繁重、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等现实难题的挑战.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全省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扩大全省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提高社会保障管理质量等.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对浙江省"五普人口"数据的分析,就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区域状况、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负担、养老问题等进行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浙江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客观存在,由此形成了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较为全面的城市养老保障体系而言,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目前多数农村人口仍然依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农村居民从制度中得到的养老保障待遇几乎没有,其主要根源在于: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政府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思路之一就是明确其中的政府责任,并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农村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特殊的弱势群体,做好他们的养老保障工作,关系到残疾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参与权,是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我国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状况持续改善,老年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框架初步搭建,新农保政策有效覆盖农村残疾人群体,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的规划与政策问题、投入与机制问题、规范与标准问题、人才与执行问题方面。因此,我们以发展规划为龙头,引领农村残疾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以人才队伍为支撑,提高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服务水平;以政策激励为导向,破解农村残疾人养老事业发展瓶颈;以资金投入为保障,确保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稳步推进;以辅具研发为载体,积极保障农村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以医疗救助为抓手,努力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难问题,实现农村残疾人的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5.
城乡差距大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国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样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享受国家社会保障方面相去甚远。普通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问题甚为严重,失地农民、农民工利益保障问题日渐凸现。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完善而可行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的改革,一套设计完善的社会保险的社会收益要高于其社会成本。由于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在不同的地区应建立分开的养老保险体系。在城市地区,新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应包括以个人积累资金为基础的养老金项目,这样既可以分担风险也可以保持个体工作激励。农村应积极采取家庭养老,而社会统筹资金可作为补充的养老保险,更好地促进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养老保障的各种制度措施的基础上,认为应建立适合我国城乡实际情况的多种制度措施相结合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并针对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两大问题,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应从“城乡统筹”的高度,对农村社会保障担负起重要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养老保障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是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应对我国农村现行的各种养老保障模式进行概括、提炼、比较选择,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步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向,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种保障力量的作用,坚持"农民自我保障为主,集体、企业、社区和社会保障为辅,政府给予政策和经济支持"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各方利益关系均衡协调、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前,南京已经实现了基本社会保障的制度层面的全民覆盖,但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二元化特征依然明显。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完善南京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重要的课题。统筹南京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目标应是“制度一体化,方式、标准有差别”,要根据城乡居民对各种社会保障项目需求强度的不同,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城市化作为重要突破口;大力整合城乡社会保障的资金、管理和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我们必须从制度、资金、法制、管理等各方面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受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丘区农业县的农村留守老人往往经济条件差、生活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同时因养老基础设施薄弱、养老组织管理机构缺乏、新的社会养老模式尚处于萌芽阶段,致使丘区农村的养老矛盾日益凸显。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村养老工作,通过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营造孝老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等途径,切实解决好丘区农业县的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差距悬殊,其典型的二元性已经阻碍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随着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头戏.从城乡二元发展理论角度,分析在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初具规模的今天,需要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模式.在借鉴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葛洲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5):254-254,256
倡导和谐社会,保障问题是基础.我国农村人口年龄65岁以上的占人口总数比例的7.5%,这已经超过国际老龄社会7%的比例,而与此同时农村老龄的比例也超过城镇6.42%的比例.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分割造成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几乎空白,占绝对比例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障现状的不乐观,给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保障应是法定的基本保障,所有公民都应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但是在我国农民却被排斥在这个体系之外,而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和农业问题是国家最大、最基础差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建立,不仅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一、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1.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公平性差。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公共卫生医疗、补助保障等内容。但是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障问题,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贵阳市与全国一样,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针对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应从制度、经济、载体、队伍、资源、未来等六个方面建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问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转换也存在着制度内和制度外双重困难。当前,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这对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构成了严重障碍。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一重大战略部署,需要探索破除制度和经济的"二元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扩大重点项目覆盖面、农民"市民化"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等一系列统筹推进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城市,主要问题是: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资金严重不足。本文在总结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着重解决好四个关键问题,即基本原则问题、体制和政策问题、筹资机制问题、法制化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略论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始终处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显迫切性。为此,应采取充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社会保障规范化法制化等有效措施,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