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新书架     
《上海人大月刊》2011,(11):53-53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辛亥百年,辛亥革命研究也已百年,但是,对这次革命的若干基本问题似乎还可以讨论。例如,多年来,人们将辛亥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革命,其领导力量定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但是,对此却一直缺乏认真的、充分的、强有力的论证,也很少有人要求这样的论证。似乎是一种无须论证、不言自明的真理。其实不然。本书全景式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1995年8月2日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冯祖贻教授做关于“贵州辛亥革命”的学术讲座。冯先生围绕“贵州辛亥革命”这个主题,介绍了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和革命情况,分析了革命中的各派力量,并对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党派、人物以及他们的作用都作了简要介绍。关于辛亥革命前的贵州形势,冯先生认为,贵州的辛亥革命乃至全中国的辛亥革命都与英、法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一样,它不是一场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中国的资本主义体系发展不完善,而贵州的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更为落后。这场革命的领导者虽然不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但他…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思潮,以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以孙中山、邹容、章太炎等人的革命思想为主潮,以无政府主义、国粹主义等思潮为支流。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功于辛亥革命。本文拟就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众多社会阶层的人士卷入与投身革命大潮的历史状况、革命思潮的历史命运等方面的问题作一新的探索,以深化辛亥革命史中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大连地区是这场伟大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战场,武昌起义前后.大连庄复地区的抗捐斗争、庄复起义、组建关外民军进行北伐战斗以及组织二次革命活动等,为推翻帝制,传播民主共和思想,积极发动反袁斗争,保护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90年前,武昌古城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首义之举,各省响应,四方震动,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终于被推翻。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二千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前,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其历史业绩,功垂千古。辛亥革命中众多的志士仁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统治,前仆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地斗争。海外华侨对孙中山先生倡导和组织的辛亥革命,不仅在思想上拥护,经济上支援,而且在行动上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也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正如孙先生指出的,“华侨有功于革命”、“华侨乃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之创立民国》)华侨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终结论”到“政治阶段论”,虽然福山对自己的观点做了诸多调整和修正,但“历史终结论”仍然是贯穿于福山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历史哲学基础。后者只是在新的解释框架中对“历史终结论”作出某些修正。这暴露出福山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思维方式,也反映出他作为一名美国的自由主义学者,其所坚守的仍然是自由民主制度的基本要素和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8.
今年十月是伟大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都在采用不同形式,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总结这一事件对中国百年来社会发展变化的巨大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今日民族》2013,(9):15-15
大型傣剧《刀安仁》,通过讲述德宏盈江干崖第二十四任土司刀安仁从一个封建领主羽化成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故事.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彰显了云南少数民族对辛亥革命做出的特殊贡献。成功地塑造了刀安仁这一“边塞伟男”、“中华精英”(孙中山语)的崇高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天赋人权”论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曾显示出巨大威力,也曾作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但在中国,它却失去了昔日的灵光,历史发展最终宣告了它的破产。这是为什么?有人认为,“天赋人权”论其所以在中国归于破产,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性、排他性的特点造成的。这种观点脱离社会的经济、政治而单从文化上看问题显然是不科学的。事实上,中华文化从总体上说,对外来思想文化是开放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亚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罗马文化的养料;近代以来更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到今年是一百年:百年后的今年,一些学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却是最低的一年。这是受到两种思潮的影响:一是革命不如立宪说,认为20世纪初的中国如果君主立宪成功,可能会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提前进入现代化,言下颇有埋怨革命之意;二是辛亥革命从“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到提倡“五族共和”,是从种族主义上升为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才成就几千年未有之历史功勋。而当今民族主义者则指责,从反满到满汉一家是出卖了汉族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近代化的浪潮中,中国和法国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端和西端,但两个国家历史上都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本国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深刻影响了人类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历史进程。作为欧洲和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代表,这两场革命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去甚远,但过程上却存在一些惊人的相似。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以军事独裁终结。两场革命分属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时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相对而言更加弱小。辛亥革命指导思想局限于推翻清政府,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与到革命中来。两场革命在彻底性上走向了两个极端,法国大革命取得成功,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辛亥革命没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不仅革新了政治,开启了思想,而且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就此作一历史的、客观的分析和阐述。(一)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一历史事实,基本上得到了公认。(不过这一“黄金时代”的分期,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本文恕不论及。)然而对导致这一“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看法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以明确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为指导,以革命手段推翻延续两千余年的帝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以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1年以后,革命团体林立,民主革命的思想迅速传播。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成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帮助下发动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紧接着,各省纷起响应。到11月下旬,不仅有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且全国广大农民、工人和手工业者的反封建斗…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引人注目的相关讨论再度回归到宏观政治史.在如何看待革命的爆发上,有“必然”、“合理”、“偶然”、“不必要”的分歧;在革命中谁起主要作用的问题上,有革命派、新式知识分子和新军、士绅、立宪派、北洋实力派等说法;在革命性质的判定上,有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民主革命、民主共和革命、反满民族革命、“封建的革命”、“王朝更替”等说法;在革命是文明温和还是暴烈的谈论上,认为其“激进”、“暴烈”的意见较少,多数人认为革命派“非常和平”、“文明”,而且革命“牺牲很少,代价很小”的原因,也有立宪派和清王朝的态度起了作用;在革命是失败还是成功的问题上,有既成功又失败,和革命“为军阀混战埋下隐患”,造成20世纪中国政治只有权力之争的否定意见,更有革命为以后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开了个好头”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7.
行政资讯     
10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进入空前活跃的“鼎盛时期”。考察这一时期会党运动的基本特征、主要作用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对于研究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会党史乃至中国近代史都是十分必要的。 1 辛亥革命时期,会党运动已经被纳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出现了分地区甚至全国规模大联合的新现象,从而构成这一时期会党运动的基本特征。 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几乎是“无地无之”,但势力最大的还是集中于两广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场革命虽然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没有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但它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新的伟大起点.近年来,有些学者在“反思”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时断言,辛亥革命的发生是“意外中的意外”,它推翻封建皇帝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制度的困扰和变化的焦虑”,“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富强,反而更加混乱”.显然,这是从“告别革命”情结出发,在随心所欲地改变中国历史的选择.其实,只要正视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封建君主政体统治的事实,直面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所面临情况的艰巨性、复杂性,那我们就会对发生在100年前的这场革命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苛求.  相似文献   

20.
九十五年前发生在中国古老大地上的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在中国建立起共和制度。它在中国人民心中撒播了民主革命的种子,开创东方文明史的新篇章。20世纪中国的这场社会变革与一位伟人息息相关,他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拟赴各省游历。时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的福建籍革命党人林森即电告福建省都督政务院,请速电邀孙中山先生莅闽,“这可以给八闽大地蒙受无限荣光”。孙中山关注福建,惦念着辛亥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福建革命志士。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