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网络集群事件的基本要素,可构建以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为外部环境,以参与者、信息传播活动和事件发展进程为维度的网络集群事件生成模型。参与者在网络集群事件中经历由个体体验、到群体围观、到形成共同信念、到淡化与转移等心理、行为变化过程。网络集群事件信息传播活动可分为“碎片化”传播、扩散化传播、聚集化传播和衰减化传播等阶段。网络集群事件存在由散点引爆、热点聚集、群体极化到事件终结的过程。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以及两者的融合、互动,则构成了网络集群事件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的蓬勃发展为舆论传播开拓了便捷性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舆论危机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言论在网络平台传播时被无限扭曲和放大,对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产生极大影响。透视公众在危机事件不同阶段中的心理取向和行为表现,将公众失范行为归结为信息层面的失范行为、行动层面的失范行为和情绪层面的失范行为,并指出矫正公众失范行为,化解网络舆论危机需要加强网民公共理性精神教育并构建网络社会安全阀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网络素养的含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技术操作—价值理解—伦理遵奉"为分析框架,以2018—2020年发生在国内的"严书记事件""咪蒙公众号关停""227大团结"这三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个案,对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在于网民公共意识不足、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进一步膨胀、网络社会管理思路和方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培育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共同认知、培育青少年个体公共文明伦理的内在尺度、建立适应青少年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社会治理思路等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网络公共领域的功能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郭玉锦 《理论前沿》2009,(20):43-44
网络空间,不但是衔接人与人沟通的特定场域,同时它也由此影响人们社会实践的模式,并广泛形塑社会沟通的规则和秩序。它逐渐地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生活过程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上网的同时,有些上网者也在自觉与不自觉地参与了对社会事件的评价,发出自身内心的呼声,展示了自己认同的正义和公平感觉。进而,网络促动了对社会事件的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网络素养的含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技术操作—价值理解—伦理遵奉"为分析框架,以2018—2020年发生在国内的"严书记事件""咪蒙公众号关停""227大团结"这三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个案,对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在于网民公共意识不足、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进一步膨胀、网络社会管理思路和方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培育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共同认知、培育青少年个体公共文明伦理的内在尺度、建立适应青少年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社会治理思路等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试论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模式、原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产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生成原因主要有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网络规制不完善、少数地方政府损害民众利益以及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方法不科学等。防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真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性、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及加强制度供给是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动员中消极行动力量具有发展的隐蔽性、传播的快速性、影响的超强性特点,能够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群体性事件诱发、国家意识形态分化加剧的危害,化解其消极行动力量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关注现实社会中民众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模式、趋势及其防范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并在现实中非正常聚集,扰乱社会正常秩序,乃至可能或已经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暴力事件。我国网络群体事件发生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由网络谣言而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网络发动模式以及境内外敌对分子发起模式。网络群体事件新趋势呈现爆发该类事件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增多、规模日渐扩大化、主体日益多元化、组织日趋严密、形式日程“合法化”、及国际背景更加复杂化。防范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应采取建立健全防范协作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及时掌控事件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及构建利益整合机制等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社会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独特的场域、主体、客体,而且具有瞬间爆发性、虚实交互性、范围广域性和难以控制性。网络特性的外在诱因、求实追责的内在机理和制度供给不足的本质特性引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搭建网络对话平台、争夺网络话语权及加强制度供给是解决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参与主体虚拟化、发生场域网络化等特征,网络群体性事件利害兼具,其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社会政治和经济还存在诸多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体活动及客观环境易诱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加强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法制化建设,推进防治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民主化建设,形成并完善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治安事件是社会管理部门的工作术语 ,指的是“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为了对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规范的学术研究 ,有必要对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社会学探讨。群体性治安事件是一种适应性社会行动 ,是一类违法的集合行动 ,是可以进行规范的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涉政网络事件的发生印证了大众参与的意愿和能力增强,同时也对公权力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战,使对逐渐常态化的涉政网络事件进行治理成为政府、媒体、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涉政网络事件不同于一般网络事件,它总是伴随着公权力而发生,不断地挑战公权力的权威性,因而对社会影响的波及面更广。对涉政网络事件的治理应跳出"中心—边缘"型社会治理模式的思维局限,实现治理价值取向从平息个体事件、化解具体冲突转化为缓解根植于其本源的结构性矛盾。为此,须构建国家—媒体—社会三方协同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网络公共事件的频发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厘清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是应对、处置和治理网络公共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众多网民通过虚拟的网络沟通平台,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价值评判标准出发,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和点评,并最终演变为现实社会所关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效应主要包括不满心理、不信任心理、无助心理、宣泄心理、责任分散心理、盲从心理、道德权威心理和仇视心理。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以网络社会管理的视角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化解的过程,如网络社会管理理念方面、亚健康的网络的影响、法律和制度供给不足、政府信任赤字及处置失当、网络运营商等的责任、技术手段的不成熟等。将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网络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加以剖析,结合现实社会管理的经验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对的对策,为政府的实际决策提供参考,广泛的总结和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但也易导致社会利益的多元分化而引发社会矛盾,并以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其中群体性事件就是典型表现。作为群体性事件和网络技术衍化的产物,网络群体性事件表现出瞬间爆发性、现实批判性和虚实互动性等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对抗法治权威,进而给中国现代化造成了巨大的骚乱。为此,需要深入把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通过标本兼治,预防和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从现实社会延伸到网络,被称为"网络事件"。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成为网络事件的高发区。从法律的视角探讨网络事件的定义、特点,分析网络事件不断增多的原因,提出网络事件防治的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热点公共事件在互联网上聚集、放大,引起公众、社会组织及各级政府高度关注,对网络及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及利益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互联网时代推动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之一。网络热点公共事件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新变化。网络热点公共事件背后内含着网络赋权于公众和行政吸纳向制度吸纳转化的逻辑。网络事件的政府善治,需要网络双向赋权,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商,一方面需要实现政府治理权威的再生产,另一方面需要培育社会组织,建构政府与社会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