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协会作为朝鲜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性质的社会政治团体,为朝鲜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独立自主、民主改革等问题上对于摆脱日本统治的朝鲜半岛依旧有所影响。但是,其最终在统治集团联合外国侵略势力的打压下瓦解了。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的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浙藉志士在这个过程中,以自己的智慧和热血对历史做出了贡献。文章通过对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徐锡麟、秋瑾等光复会成员的历史地位与功绩的评述。反思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3.
四、鼓吹在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范围内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合法的、渐进的改良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主张,是以两个理论前提为出发点的: (1)国家竞争共享论。他们和历史上的拉萨尔主义、考茨基主义一脉相承,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崇拜者,但在具体的说法上又有些差异。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有些人开始给改良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全面翻案,从民主社会主义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到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普世”价值等颠覆传统的观点都出现了。在评价民主社会主义的时候,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它的功过是非。改良主义取得了一些历史成就,主要表现于在实践上推动西、北欧国家普遍建立起“福利国家”,在理论上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但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的道路也有它自身的缺陷与不良记录,主要表现在:曲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道路具有若干不确定性;背叛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自己高谈的和平主张;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负有责任,对共产党人欠有血债;在殖民主义问题上言行不一。  相似文献   

5.
与同时代的思想家不同,章太炎的"群独"思想蕴含着对现代性的反思与超越.在群独理论的建构中,他以互释的方式阐释"群"与"独"的概念,辩证地指出"大独必群,群必以独成".在此,他解构了传统群独对立的二元模式,建构了群独融通合一的大独观与大群观.章太炎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原则,但在"不齐而齐"的本体原则与"各是其是"的秩序理想的阐释下,价值原则最终导向了群体,体现出其"群独"思想中个体与群体同向性的理论旨归.在全球化视域下,在共生原则的支配下,章太炎的"群独"理论可为当今时代思考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五四”,后中国各种新思潮竞相涌动,泥沙俱下。马克思主义是在与一系列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激烈交锋中,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建党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交锋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之间围绕社会主义究竞是否适合中国的交锋;围绕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理论交锋。  相似文献   

7.
188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虽英勇奋战,但仍然惨遭失败,清政府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华民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此时,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鼓吹学习西方,试图以改良主义挽救中国,请求清朝  相似文献   

8.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思潮和政治力量,尽管其产生发展与社会主义是有着历史联系的,但实际上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脱离资本主义的藩篱,是一种非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它只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框架内进行点滴改良,实际上起了改进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政治哲学的经典命题,特别是自从现代市民社会确立以来,人们始终以自由作为超越现存生活的重要价值诉求。马克思批判审视了传统西方政治哲学的自由观,主张积极维护现实的自由生活。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日益深入,马克思看到自由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在倡导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批判空洞自由权的同时,从时间的占有角度理解自由的现实规定。马克思自由观涵盖唯物史观所及之自由视域、思路与方法,在当今时代仍有不可或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此次论战是继“问题与主义”之争后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又一次思想交锋,通过这次论战初步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之间的界限,论证了在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阶级斗争来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性,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西方宪政民主是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服务于资产阶级统治国家的需要;西方宪政民主产生和根植于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不能成为宪政的普遍模式;中国超大国家的特殊性、独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西方宪政民主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与党的领导梁妍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而坚定不移地树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观念,必须从理论上充分认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如同民主革命时期,只有深刻地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点。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陈英士略论     
陈英士历来是个备受争议资产阶级革命家。本文对其生平史实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辨和评价。陈英士具有坚定的革命立场和献身精神;同时,他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有一定的了解;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辛亥革命期间领导上海及周边地区光复成功,在中华革命党时代指挥了一系列的反袁斗争。陈英士的主要缺点是政治气量狭窄,宗派情绪强烈,并沾染了流氓作风。陈英士的缺点后来被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继承和发扬,则是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在政治领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维汉作为第一任中央统战部长,领导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路径;参与了对资改造具体环节的实施,起草制订了相关重大文件;提出并不断强调"双重改造"的政策思想,将资产阶级工商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从资产阶级单独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联合其他革命力量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转移,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恽代英和毛泽东的早期伦理思想在道德作用论、道德标准论和道德修养论三个层面尽管存在某些差异,但有着更多的相通或类似之处。这种相通或类似不是简单契合,而是恰恰说明了由于他们早年生活在完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了大致相同的文化熏陶,有着共同的思想来源,因而他们的早期伦理思想有着基本的一致。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抛弃了一些带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倾向,从而建立起全新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指导着他们后来一生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两国在西方舰炮打开国门之后,分别开始了法制近代化的历程。尽管西方法律文化较早地传入了中国,但中国却在法制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进展缓慢,而日本却通过确立明治宪法体制,很快实现了由传统封建法律文化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在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史上,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较早而系统地对封建刑法的不合理性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一些具有反封建意义和民主性的论点。他的刑法思想,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中具有代表性,对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和刑事立法的影响也较大。批判地对他的刑法思想进行专门研究,无论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史或刑法理论、刑法的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建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实践,开创了近代法制的先河。北洋政府的法制建构有前进也有倒退,但总的趋向是沿着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的轨迹行进。研究与总结这段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最终让位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名人逸闻     
张永超 《人事天地》2008,(12):31-32
章太炎满腹经纶,才识过人,但在生活上却不修边幅,颇为怪异。他留着两边分梳的头发。春天,常穿长袍外套一件式样特殊的坎肩;夏天,则穿半截长衫,袒胸赤臂。一年四季,不管寒暖,手里总握一把团扇。长年不更洗衣服,两袖积满污垢,油光发亮。讲课或演讲时,鼻涕流下来,就用袖角抹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